一个周末的上午,我们友人相约,从涞源县城向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的悬空寺进发。
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金龙峡,远远地就看到悬空寺的身影了。走在峡谷中间,右侧是西峰翠屏山,左侧是东峰天峰岭,正对面是高高的恒山水库。悬空寺就挂在翠屏山的半山腰,正室坐西朝东,大门向南,共有三组建筑,先为三宫殿,再为三圣殿,最后为三教殿,殿宇小巧玲珑,内有乾坤世界。
导游介绍,悬空寺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景观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我们顺着导游的手势抬头望去,但见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十数根像筷子似的木柱子把它撑住,大片的赭黄色岩石,好像微微向前倾斜,瞬间就要塌下似的,这样景况竟然坚守了上千年,堪称奇观。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寺下岩石上雕刻的“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在栈道石壁上,还刻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赞赏悬空寺的建造技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巨观”,赞叹道:“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当地有民谣:“悬空寺,半山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这是惊叹又是敬佩。
走进山门,迎面是座双层楼阁,院内两座危楼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往上依次是三大殿。寺院像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大有凌空欲飞之势。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可谓是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胜景”。行走其间,曲折回环,犹如在悬崖绝壁上揽胜,我的双腿直打擅,稍不留意,就会踏空,掉进峡谷之中。
最高处的三教殿是必去之处,殿内正中端坐的是佛主释迦牟尼,慈和安祥,左边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谦恭,右边是道教主老子李耳,清高豁达,他们仿佛是在友好气氛中进行着对话,标注着佛、道、儒的和平共处,体现了儒家的“和为贵”“仁者爱仁”以及道家的“无量度人”“礼度为先”和佛教的“普渡众生”思想,是“三教”思想融合升华的展示,成就了悬空寺的独特之处:一是“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二是“奇”,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三是“巧”,因地制宜,设计精巧,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将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供奉佛像八十多尊。
在称奇的同时,我们对悬空寺的由来绕有兴趣,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建悬空寺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历经1500多年,能够保存完好? 导游告诉我们,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在今天的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也就是说,建造的这处寺院,要让人们感到与天上的神仙共语,而将人世间烦恼抛掉,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从天师仙逝到始建的43年间,他的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乃至寺庙宗教内容的构思都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将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体现于一处空中寺院内,并将三教殿建在寺院最高处,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他们神态各异,教化人间,普渡众生,成就了现在的悬空寺。
2010年12月,全球著名《时代》周刊公布的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中,悬空寺进入该杂志“法眼”,被评为全球最奇险建筑之一,与希腊米特奥拉修道院、意大利比萨斜塔等国际知名建筑同列榜中,历经1500多年风雨、地震等灾害的侵袭,仍然保存完好,成为华夏文明的奇迹,建筑艺术上的奇迹。
很多登临悬空寺的人们都认为,这里山势陡峻,两边是直立百余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神楼仙宫,凌空危挂,丹廊朱户,傍崖飞栖,如临仙境,沿着紧贴在崖壁的通道,往上望 “载危岩”,往下看“临深谷”,惊心动魄,惊险之至。这样的景致文字是表达不尽的,唯有亲自登临一番,方能知危实安、实中生巧,给人曲折玄妙之感,这大概就是悬空寺的奥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