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注释:
醉落魄:词牌名。即《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京口:古城(今江苏镇江),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
二更:又称二鼓,指晚上九时致十一时。
孤城回望苍烟合:孤城,指京口。苍烟,灰蒙蒙的雾气。此句意为回头遥望京口,孤城已经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气当中。
巾偏扇坠藤床滑:巾,指头巾。此句与下句都是描述词人醉酒后的形态。酒醒后头巾偏斜,扇子坠落,藤床格外滑腻,连身子都快挂不住了。
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所以说“西南”。他这时正任杭州通判,经常来往于镇江、丹阳、常州一带,所以说“东南别”。此句写作者仕宦漂零。
(1)请概述词人的情感发展过程。
【试题答案】
酒醒之后的迷离--幽梦无人说的孤苦--对仕宦奔波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每点1分。
【试题详解】
(1)本题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找出诗歌中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加以分析.“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酒醒之后的迷;“觉来幽梦无人说”,幽梦无人说的孤苦;“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对仕宦奔波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每点1分。
(2)有人说这首词的上片可以“朦胧”一词概括,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试题答案】
月色微微,云彩轻轻.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回望京口,只见一片烟雾迷蒙,仿佛梦之初醒.(1分)只记得饮酒高歌之情景,怎么又到船上了呢?真是月朦胧,云朦胧,孤城朦胧,人的意识也朦胧.(1分)情景交融,巧妙地烘托出醉醒后的心境。(1分)
【试题详解】
(2)题目的意思是说这首词的上片的景的特点是朦胧的,情的特点也是朦胧的.结合诗句分析景和情的朦胧的特点即可。
(3)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也描写过,试比较这首词的不同之处。
【试题答案】
柳永的词状写想象之景,是虚写;苏轼的词状写眼前之景,是实写。(2分)柳永的词描写的景象“杨柳岸,晓风残月”清新、鲜明,而苏轼的这首词则景象朦胧.(1分)风流浪子柳永是向热恋中的情人诉说“千种风情”,苏大学士是向朋友和长久分离的亲人倾诉羁旅行役之“梦”。(2分)
【试题详解】
柳永的《雨霖铃》描写酒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是诗人的想象之景;“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是实写.根据第二题可知,苏轼的词营造的意境朦胧,而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清新、鲜明.再从情感上看,柳永表达的是情人离别的痛楚,而苏轼表达的是向朋友和长久分离的亲人倾诉羁旅行役之“梦”。
(4)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词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试题答案】
(1)借景抒情(烘托或渲染)。(2分)月色微茫,云彩轻柔,还有笼罩在一片烟雾迷蒙中的孤城,营造了一种朦胧、凄凉、空阔的意境,(1分)烘托出词人迷蒙、孤寂的心情。(1分)
【试题详解】
(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上片主要是写景,在表达情感上主要是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注意一些意象“轻云”“微月”“孤城”“苍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