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和心理学家都知道一件事:
在某些方面,人的大脑,真的非常不靠谱。
不相信?那我推荐你看看下面的这两个视频:
关于上面这个视频中所体现的这种现象,心理学家们已经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和分析,提出过各种各样或繁或简的解释模型。不过,恐怕还是以魔术师对其的归纳,来得最容易让人理解,那就是:
人,无法同时全神贯注于两件事物上。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暴力。你的注意力,一次只能聚焦到一样事物上。由此引申出的是,只要出现第二样事物,只要你意识到它的存在,你的注意力就一定会被分一部分过去。这是你的本能决定的,你无法控制。
很多人说,魔术师的最大秘密,在于“手快”。
其实魔术师的手真的不快,但他们对于人的注意力的研究和运用,是外行人很难想象到的。具体的案例,大家可以看看下面Apollo Robbins在Ted上的演讲。Robbins是魔术师中的“异类”,他所擅长的表演类型,在业内被称为“偷窃魔术”。是一种把扒手技巧和魔术相结合的表演,非常有意思。他最有名的一桩事迹,是把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安全特工请上台,然后当着全场观众的面,把特工身上的物品一一盗取出来,而特工却一无所知。由此可见,人在注意力方面的一些“缺陷”,真不是靠后天练习可以避免的。它是你生物本能的一部分。
有意思的是,其实这件事,是可以从生理学的角度,做出初步的解释的。当然,以下要描述的生理学原理,并不足以解释所有跟注意力“不靠谱”有关的现象,但它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不靠谱的注意力”的生理学依据
西班牙魔术大师Arturo de Ascanio 在《The Magic of Ascanio》第一册中,第一次引入了 “管状效应(tube effect)” 这个概念。所谓 “管状效应”,指的就是那种“在观众的视野里发生,但观众却看不到”的现象。比如说,上面第二个视频里,Robbins衬衫颜色的变化,或者他举的那个看手机的例子。它们都在提醒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看到”不等于 “注意到”。
(之所以把这个现象叫做 “管状效应”,就是在说,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观众就好像是在透过一根管子看东西。他只能看到管子另一头所展示出的一个很狭小的区域,而看不到整片更广阔的图景。)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而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便与人眼的构造有关。
视网膜是由一层层的视细胞组成的。所谓视细胞,其实就是光线的 “接收器”。而这种接收器如上图所示,分为两种:
视杆细胞:负责接收暗光条件下的黑白信号,数量约有1亿2千万个
视锥细胞:负责彩色信号以及正常光源下的细节分辨工作
而 “管状效应” 之所以存在,便与这两种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有关的。
在视网膜上,两种视细胞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负责接收暗光的杆细胞,分布在边缘位置。而负责细节辨认的锥细胞,则几乎只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集中点的直径只有大概 2 毫米。
每当我们想要准确地观察某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调节自己的眼睛,使得该物体的图像,会正好落在锥细胞的集中点上,因为只有锥细胞,才能为我们提供最高的 “解析度”(锥细胞的集中点就是视网膜的焦点,又被称为中央凹)。
因此,当我们集中精神观察某物时,这样事物周围的东西,实际上是落在视网膜边缘的那些杆细胞上的。因此其图像也是不清晰的。而看不清的东西,大脑自然不会太过关注。
也就是说,我们的视野,其实是分为明暗两个区域的。所谓魔术师“转移”注意力的技巧,严格说来,其实并不是一种“转移”,而是一种“引导”。就是把观众的注意力,有目标地分散进这两个区域。使得与魔术秘密有关的部分,处于暗区。而无关的部分,处于明区。
当然了,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我总是感觉我看到的整幅图像都是清晰的呢?我并没有感觉自己的视野里,还分什么明暗区啊。
这主要是因为,当我们在观察周边环境的时候,我们注意力的焦点是会不断移动的。在每个细节上,眼睛只会停留很短的一段时间。它就好像是一架照相机一样,不断地调整焦点,不断地拍下许多照片。然后当这些照片被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得到了一幅看似比较清晰的画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