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钱钟书这样形容婚姻。
「婚姻制度会逐渐走向消亡」,当代社会学家李银河这样认为。
「婚姻不应该成为女性的弱点」,《恨嫁家族》 林奕华。
婚姻对于中国的传统家庭来说,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无论是已经走进婚姻的人,还是在婚姻外徘徊不前的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烦恼。
昨天看了由两位以色列女导演,历时四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剩女》,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三位大龄女青年的婚姻现状。在大多数人来看,关于“剩女”这个话题,已经不新鲜,但是“剩女”,在中国依旧属于一个庞大的群体。
有人认为,「剩女」称呼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她们不是被剩下的,她们只是在婚姻面前不想妥协而已。“剩女”自身的条件一般比较优越,接受过高等教育,有自己的职业,生活独立自主。基于此,她们对另一半的要求也比较高,物质上有房有车有地位有收入;精神上还要给予女性一定的安全感,但是能达到这个条件的优秀男性并不多。
面对家长的逼婚,倍感压力,她们活跃在相亲市场,在一次次选择中,徘徊取舍下判断。
纪录片中三位女青年的挣扎,也许可以对照当下许多未婚女性的心理历程;而她们最后的选择,也可以解答很多当代年轻人的困惑。
01 标签 邱华梅 34岁 北漂一族 职业律师
邱华梅是来自山东农村的一位朴实女孩子,她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学校,毕业后,留在北京做了一名律师。她谈过两次恋爱,最终没有走进婚姻,原因是对方不做家务。
现代女性追求平等,在男方和女方都有工作的前提下,为什么还要女性独自去承担家务。带有「大男子主义」倾向的男性,骨子里,还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他们只会从自己的观点考虑问题,缺乏对女性的尊重。
邱华梅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所以她不想再次走进这样的婚姻。爸爸妈妈为了要儿子,生了五个女儿,结果还是未遂人愿。
家庭中没有儿子,在农村中会被人嘲笑「绝户」,也就是断子绝孙。这让爸爸觉得比村里人「矮半截」,活的没有尊严,没有面子。在农村这种熟人社会关系中,每个家庭都没有隐私,邱华梅年过三十,还未结婚,同样会被村里人嘲笑,给家庭蒙羞。
姐姐对邱华梅嚷着说:「你不结婚你只考虑你自己了,你考虑过咱爸咱妈吗?他们出去后,会被左邻右舍怎么说?」
妈妈对邱华梅哭着说:「我去年生病了,我死之前就想看着你结婚有个伴,我就安心了!
邱华梅沉默了,面对亲人们的逼婚,她心里五味杂陈。此刻的她很孤独,一个人趴在窗户边,望着窗外,委屈地留下眼泪。
02 . 标签 徐敏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 电台主播
徐敏来自北京的独生家庭,学历和工作和相貌在外人来看,都不错。她经常参加相亲交友活动,她说她自己想找一个「活泼开朗,真诚」的男孩子。
谈过几次恋爱,但都是因为妈妈不同意,最后终止了感情。
金融、公务员、 高级管理 、有房子 、家境不能太差 、身高不低于175cm、 不能接受农村家庭,最好北京人,这也是徐敏对男性的要求。
有学者说,现在年轻人是“恋爱条件化”,而不是讲究“问世间情为何物,只让人生死相许”。
在我国,婚恋问题更像是一个经济问题,而非情感问题。男女双方必须足够清醒且原因面对现实,把各自的条件都摆出来,各取所需。
徐敏按照妈妈的要求去找另一半,妈妈的标准比较高,找着找着就把自己剩下了。徐敏的爸爸妈妈属于门当户对,从相识到结婚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徐敏的妈妈也希望她能找到比自己条件要更加优越的男孩子。
徐敏的爸爸妈妈不是北京原住民,而是年轻时靠自己的奋斗,留在了北京。夫妻俩尽心尽力的培养徐敏,送女儿上高价幼儿园,读好的中学,长大后又给徐敏买房子买车子。
知道这个原因,我们就不难理解徐敏妈妈为什么对女儿找对象的要求那么高了。花了半辈子心血培养出来的女儿,不会轻易嫁给一个条件普普通通的男孩的。
徐敏两三岁的时候不听妈妈的话,妈妈把她扔在大街上,一个人走了。在徐敏的印象中,不听话就意味着被抛弃。
心理医生对徐敏说:闭上眼睛,回想画面,看着两岁的宝宝,想不想抱抱她,还想对她说什么?
徐敏说:「觉得她挺可怜的,陪她等着。会说你不要生气,以后听妈妈的话!」
心理医生:「是妈妈不对,而不是你不对。」
徐敏说:「我知道。」
徐敏没有长大,没有独立,她无法选择自由恋爱,无法脱离妈妈的眼光去过自己的人生。
03 . 标签:盖绮 书香门第 大学老师
盖绮在她二十几岁的时候,也是想找一个有房子的,家庭条件好的男性结婚。但她的父亲,在47岁得了帕金森症,在父亲生病的这段时间,把家里的钱几乎都花光了。
父亲的病,也影响了她的择偶标准。
几年之后,父亲走了,自己年龄也大了,盖绮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来自农村,比自己年龄要小,不是门当户对。女大男小,还是有些违背世俗观念,两个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自己能接受,但是害怕父母不接受。
每个人的观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最后两个人选择走向婚姻。
盖绮的丈夫认为社会角色需要自己来做,最终还是为了两个人能够生活在一起,婚姻的稳定性和年龄之间的关系不大。
他们在农村老家举行了热闹的婚姻,村民敲锣打鼓,鞭炮声、锣鼓声,让村民看来,婚礼很热闹。新娘盖绮一个坐在屋子里,窗外的村民好奇地向窗户内望着,此刻的盖绮早已经没有了少女时对婚姻的期待与兴奋。
盖绮妈妈对女儿说:「女儿出嫁是一个大事情,婚姻也是总要放弃一些东西,人类就是一个习俗,逾越不了,还是要走常人要走的路。」
盖绮在婚礼仪式时和丈夫说:「以后和你拥有和创造最世俗的幸福。」
三位大龄女青年都很优秀,我简单总结了一下他们的婚恋问题:
邱华梅 律师姐姐:与其说想要婚姻,不如说是想要一段平等的两性关系,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建立的爱情。
徐敏 电台主播:在妈妈眼光下生活的小女孩,渴望自由的恋爱,但无法摆脱妈妈的对自己人生的掌控。
盖绮 大学老师 :在婚姻面前选择了妥协,无论选择单身还是走进婚姻,都意味着要割舍一些东西。
04 . 在三位女性的故事中,面对婚姻和生活中的问题,有些人选择了妥协,有些人选择了逃避,有些人继续迷茫。
身为大学老师的盖绮 ,看似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结婚后生子。我把她的完美结局归结于她的人格独立。
她明白自己无论做什么决定,自己一个人都要去承担后果。选择结婚,就意味着放弃有趣的单身生活,选择嫁给比自己小的丈夫,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她明白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女人要有一定的成就去支持你自己获得一个更平等的生活,不能把养孩子养家房子去当成男人的责任。
她结婚后,换了工作,打算去广州发展。一是想要一种安逸的生活,二是为了母亲的养老问题,丈夫对此也选择了支持。盖绮的生活是掌控在自己手中,因为没人给她去操心,去做决定,现实逼迫她必须选择独立。
我们看到她同时也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了婆婆对她的偏见。要知道,农村人的思想是最保守的,这中间她的牺牲和隐忍我们没在影片中看到,但是一定是存在的。
生活中,很少有人、有电影能够这么直白的告诉你,在爱情里,我们是残缺的,我们还是不完整不成熟的“自我”。
电台主播徐敏,从小接受了父母的安排,习惯了顺从听话,以至于在恋爱的问题,她还是继续选择听妈妈的话,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人。她明知道是妈妈不尊重她的前提下,依旧听妈妈的话,是因为她不敢面对不成熟的“自我”。她怕犯错误、怕承担后果和责任。习惯了父母做决定、父母安排好一切的她,没有勇气走出家庭的舒适圈。
她哭着请求妈妈不要在干预她的恋爱,妈妈觉得她的要求很无理。其实她的委屈不是来自妈妈、外界,而是来自自己的不圆满,自己的不独立。
每一个在爱上等待救赎的人,是无法被拯救的,除了自救。
徐敏只有看清楚自己爱的残缺,然后努力的去面对、接受、圆满。这是每一个想要找寻并能找寻到幸福的女子的必经之路。
恋爱毕竟是两个人的事情,一段平等的婚姻关系,如果没有成熟的自我,因为父母的过度介入,最后也会把矛盾升级。
非诚勿扰节目主持人孟非曾说:「父母对下一代婚姻的介入,分寸感特别重要。」
父母的过度介入同样也是律师姐姐的烦恼,邱华梅最后选择了离开中国,去法国留学。从某种意义上,是暂时逃避了世俗的社会观念。
邱华梅的故事过于真实,让我有些心疼她。
邱华梅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农村,来到大城市,给自己的家庭争了光。但在她父母的眼里怎么也不理解,自己的孩子这么优秀,为什么会找不到结婚的对象,父母把原因归结于她不想结婚。而女儿对婚姻中追求的平等观念,他们更不能理解。
他们认为,农村里没有多少人离婚,想着是女儿上学上傻了!
邱华梅是想结婚的,只是现实社会太过残酷。她去参加相亲活动,去公园相亲角寻找机会,去医院,焦虑自己的生育能力。
原生家庭的影响、农村户口、加之相貌,让她的竞争力削弱。一次次相亲下来,对她来说是一次次的挫败感。
邱华梅的父母,没有文化,也不识字,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解决温饱都是问题。邱华梅是他们的第五个女儿,现父母已年老,老人希望看见她结婚,也并没有错误。
她说:「就像中国女人裹小脚一样,你脚多大都要穿进去,但对我来说,人生还有梦想,不想穿进去。」
于是她放弃找对象、结婚的念头,去法国留学。
现在生活节奏过快,年轻人没有时间去了解彼此,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而是过于重视外在的附加条件,通过附加条件去了解人,去下判断。
邱华梅倾诉道:她时常有一种在大海里的窒息感,即使逃出来了大海,逃到陆地上,还是要奋力的奔跑。就像逃生一样,其实是很安全的,但是还是要不停的奔跑,不停的战斗,敌人太多了,一边战斗一边撤退。
她抱怨到:「好端端的人生过成这样,过着一种战斗的生活,一种逃亡的生活。」
家庭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压力。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她也无法做自己。
爸爸同意她到法国留学,在爸爸看来,出国留学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让爸爸在村里人面前很有面子。临走前,爸爸在院子中放一挂鞭炮 ,她哭了 。
去法国留学,开始做自己,她终于暂时逃离了父母的逼婚,也为家庭做了一些事情,为父母挽回了一些颜面。
现代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主流社会的幸福观,是要结婚才可以得幸福和成功。在三十之后,面对结婚、生孩子,很多人开始焦虑。在世俗观念面前,有些女性认清了现状,认清了自己,选择妥协。
还有一些女性,选择独立。而女性自我独立,真正做“我”自己,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既要摆脱封建家庭和传统伦理道德对女性的诸多束缚,同时也要抵制以爱情的名义带来的隐性捆绑,以及现代家庭造成的另一层面的不自由。
无论是妥协还是独立,女性都要先有自我,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为之奋斗,这样的婚姻和人生才能获得快乐,获得自我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