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常常为公司去市外办事,为了方便,他经常要坐单位的公车出去办事。当时,开车的司机是一位老师傅——刘师傅。这位刘师傅有一个特点:能说、爱唠叨。用北京话说,就是能侃。
他一旦遇上什么事儿看着不顺眼了,就忍不住说道几句;或者对某件事儿、某个人有了感慨,也得即兴“演说一番”;再有就是对某个问题有了高见,也得宣扬、宣扬。
有一次,小王去县里办事,刘师傅开车。车由西向东行驶,当经过一个乡道十字路口(没有信号灯)时,刘师傅的车不仅不减速,反而加速“嗡”地就过去了。小王不解地问道:“刘师傅,为什么到了路口不慢一点儿,反而加速呢?”
“告诉你,开快车不一定不安全,开慢车不一定准安全,该快就得快、该慢就得慢,最不安全的是该快不快、该慢不慢!”刘师傅没有直接回答小王的问话,反而像说绕口令似地讲出了一套道理。
随后,他才说出加速的理由:“我早看了路口各方向的车辆,虽然有一辆卡车正从南边开过来,但是卡车离路口的距离比咱们远,而且车大,车速比咱们慢,我加速开过去之后,它才能刚刚到路口。
反过来,要是不加速,没等咱们过了路口,卡车就过来了。它要是不停下等待,跟咱们的车就得碰上。你说,要是慢了,是不是比快了反倒不安全了。”
听刘师傅这么一说,小王才悟出他先说的“开快车不一定不安全”的道理。
故事讲完了,不知道看到的朋友从中体悟到了什么道理?两个人相处一定要坦白一点,及时的沟通,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理解去判断别人的举动。
由于小王及时问出了到路口加速的疑问,所以最终解决了问题。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举动也许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的,世事无绝对。所以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在工作处事中才能体现的灵活。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总之做事为人都要掌握一个度,这也是一个学问,更是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