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4.29
地址:昆明大溪地
书籍推荐者:戚贤
核心主讲者:陈和勇、戚贤、郑捷、T
外围音频参与者:王丽玲、陶子、戚贤、郑捷(文彦)、李秀芳、郑丽娟、戚贤、李佩姗、韩峰、何霖、陈和勇(韩峰)、字文辉(陈新琼)
首先上场的是陈勇和,以理论图片化的方式展开讲解,之前看过他写的课程备忘录,每一篇都亮瞎你的眼,讲课是第一次听,这位“脑洞大咖”再次展现出奇特的图形,图像解说能力,跟随他以生物学为主线,萃取书中精髓在生物学的世界里“脑洞大开”:
专业词汇:
基因与生物体、基因特性(机械的基因)、选择定律(最小作用原理)、模型组建(选择墙)(时滞与分离)、损益权衡、搅局者、ess模型(进化稳定策略)、进化树。
关于ess模型(进化稳定策略)
在这里停留,思考:社会生态系统是什么如何运转的?
知乎文章节选:
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发展心理学中,由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的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尽管现代学习理论家班杜拉认为环境既影响着个体的发展,也受发展的个体的影响,然而他仍然没有对个体发展的环境做出明确描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对环境的影响做出了详细分析。因为他承认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影响着人的发展,所以把这种理论描述为生物生态学理论可能更为准确。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影响源,这一点往往被人为设计的实验室里的研究发展的学者所忽视。他认为,环境(或自然生态)是“一组嵌套结构,每一个嵌套在下一个中,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换句话说,发展的个体处在从直接环境(像家庭)到间接环境(像宽泛的文化)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间或嵌套于其中。每一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作用,影响着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
生态系统理论的一系列嵌套结构模型
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缺失改变了发展学家思考儿童发展环境的方式。例如,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学家可能会检验儿童成长环境的某个方面的作用,并将儿童之间的所有差异都归于环境在这个方面的差异。例如,儿童在认知、社会甚至生理上的不同都可能会归咎于离婚对儿童的影响。有了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就可以思考许多可能影响儿童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的环境效应。
布朗分布伦纳将环境分为五个层面:(1)微观系统,包括面的面交流的群体。
(2)中观系统,即与微观系统结构之间的连接,如老师和父母之间的连接。
(3)外围系统,个体不直接作用于这一系统,但外围系统可以作用于微观系统从而影响整个个体的发展。例如社区对儿童的影响。
(4)宏观系统,包括更大的文化与社会体系,如意识形态、信仰系统、风俗和法律。宏观系统所定义的这些大的原则对其他所有层次及其互动都有着相互叠加的影响。
(5)时间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孩子成长环境中与时间相关的多元定义。这个系统中包含的元素可以使外部压力事件如父母的死亡,也可以是内部伴随着年龄增长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如青春期的到来。这一维度将个人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互动的过程。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最初应用于研究儿童心理发展。他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考量了形成儿童生活环境的各种关系下儿童心理的发展,他定义了复杂的“层”环境,每个“层”内部的结构之间和层之间的互动都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在空间环境的四个层级里,微观系统起着最重要也最直接的作用,包括儿童和其最近的环境的互动关系,如家庭、学校、邻居或其他孩童等。这一结构对儿童具有双向影响——亲近儿童或者疏离儿童。外部层次的互动也会影响到内部结构。后有学者细化了布朗芬布伦纳的微观系统,认为个体的历史与家庭背景也应属于微观系统的一个方面,尤其在长期忍受家庭暴力而不反抗的妇女身伤表现的尤为突出。
同时,作为一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生态过程,从时间上来看,个体一出生就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中,并通过自己的本能的生理反应来影响环境。另一方面,个体也会根据外界环境来调解自己的行为。个体对环境的主观选择是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个体知识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这种变化被布朗芬布伦纳称为“生态转变”,每次转变都是个体人生发展的一个阶段。时间系统所关注的正是这转变的过渡点,如升学、结婚、退休等。这种转变可分为两大类:正常的和非正常的,这些转变发生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通常通过影响家庭进程对个体产生间接影响。
戚贤:基因觅母视角下作为人的自主性
资料解释:
什么是觅母?
道金斯在解释文化现象与基因的关系时说:基因只是起到类比的作用,仅此而已。生物进化的单位或复制的单位用基因(gene)来表示,道金斯给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meme”(译作觅母),觅母可以看作是在模仿的过程从一个脑子转到另一个脑子的文化概念,从而从觅母库中进行繁殖。正如基因通过精子(或卵子)从一个个体转到另一个个体,从而在基因库中进行繁殖一样。自私的基因没有预见能力,它是无意识,盲目的复制基因。
当戚贤讲觅母的时候,我在思考,觅母与基因在博弈,又是如何共存的呢?
阿拉伯姐姐解释:基因从生物学上解释是一个实在的个体,觅母是一种文化,复制扩张受到道德,理念,与身边环境一些思想的影响。
陈勇和讲解基因是复制因子,基因是一种古代寄生生物合成遗物的时候,用老T的话说,自由意志被拆解了,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体是多么的渺小与脆弱不断在被选中,淘汰或者继续存留。当戚贤讲把觅母作为整场主题,当文字出现:(精确的复制)觅母之间虽然之间有斗争,道金斯认为神只不过是人类发明给自己的一种鸦片,一种心灵的需求,一种对世间的解释,有神论这种文化基因,它十分强悍,它会削弱我们身上别的文化基因,比如理性。但是理性或者其他一些优秀的文化基因,我们可以巩固它,传播它,使这些优秀的觅母一代代地传下去。
从戚贤的ppt讲解中慢慢豁然开朗,我们的基因可能是不朽的,但代表我们每个人集体迟早要消亡,我们不能指望生殖带来人类个体的永恒性,但如果你能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如果你有一个精辟的见解或做了一个曲子,写了一首诗,所有这些都能完成无损的流传下去,即使你的基因在共有的基因库里全部分解后,这些东西仍能长久存在,永不陨灭,苏格拉底,达芬奇或是哥白尼他们在今天的世界上可能还有一两个活着的基因,但是他的觅母复合体在今天仍然盛行在世,历久弥坚。
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是作为觅母机器而被培养的,但我们的缔造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复制基因的暴政。
到这一段的时候,心中泛起了暖意,觅母让自私基因有了温度,有了传承与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