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妈妈年前从哈尔滨来的广州,因为疫情一直陪着他们一家三口,直到这阵子他们准备搬家,去往另外一个国家。
昨日,一家三口去机场,妈妈去火车站搭火车回哈尔滨。
送朋友妈妈候车期间,明显感觉老人家的落寞,不时念叨起女儿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有时就会说,他们这一出国,估计得几年后才能相见。
离别,的确让人挺感伤。
不过我想,朋友之所以能如此勇敢地以“地球”为家——本科硕士在英国读书,大多数时候靠自己勤工俭学挣生活费,成家后这几年更是随美国老公辗转世界各地,这一切也是得益于父母的无条件支持吧。
心理学有个著名概念,叫“安全基地”。
这种概念类似于军事基地,在长官的命令下,军队从军事基地出发,遇到障碍时撤回。
大多数时候,基地的作用只是等待,但是仍然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当基地存在时,长官还能发命令时,军队才有信心,有勇气进军和冒险。
安全基地也是类似,父母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个安全基地,有了父母,孩子才能安心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因为孩子知道,基地永远对他敞开。当他感到痛苦时,可以在那里得到平静;受到惊吓时,可以在那里得到抚慰,让身心得以滋养。
孩子越长大,他们便越能朝着更远的地方冒险,也会越来越自信,发挥自己的天赋。
在电影《美丽人生》》,父亲圭多,正是用自己的谎言,为孩子建造一座坚固的安全基地,给他勇气去探索世界,不被黑暗吞没。
一天搬运无数个百斤重的铁砧,其他人直接瘫倒在床上,圭多也是累得走不动了。
他也要在儿子约书亚面前,也是永远的乐观模样,甚至炫耀着游戏排名,脸上没有一丝疲惫和厌烦。
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留给儿子的,是灿烂乐观的笑脸。
在片尾,长大后的约书亚声音响起,那时的他,语气中充满着对父亲的怀恋和感叹:
“美丽人生其实并不美丽,它就是要告诉我们,人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怎么去面对。”
电影演到约书亚和母亲重逢就结束了,我们仍可想象他未来的日子,无论生活如何糟糕,约书亚都能积极乐观的面对。
这一切,得益于父母给了他一个完美的安全基地,让他能勇敢前行、抵抗世事沧桑。
看着朋友的妈妈,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
当我们长大,父母逐渐老去,是不是该角色换一下,我们当父母的“安全基地”了?——让父母知道,我们能把自己照顾好,规律作息,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即便不如意我们也能面对,有了快乐的事情更要与父母分享。
前事浮现,曾年轻不懂事,代际沟通不顺畅等原因,做了很多自私事。
现在一遍遍回想,更感应该好好报答亲恩,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的“安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