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一个爱睡懒觉,朝气一般般蓬勃的奔三年轻人。
U know,据我的非官方统计,三线城市的工作狗,除开堵车的情况下,上下班的通勤时间是平均每天1.5小时。我的上班路程花费30分钟,下班基本在45分钟左右,朝八晚六的行政班,意味着每天6点半起床,7点半之前必须出门。
我设了6个闹钟,从6点半起每隔5分钟一响,直到7点,我终于爬出了被窝,迎接新一天的冷空气。
我试过晚上8点到凌晨1点的各时间段入睡,而几乎每一天早晨,都需要眼药水拯救我的卡X兰大眼睛。
而我的工作时间,则是从起床到睡觉期间的不停息运转。一天4次的窒息性打卡时间要求:8点打卡,12点打卡,1点半打卡,5点再次打卡。一天的工作就此结束,开始了加班旅程:半个小时的晚饭时间,通常加班到11点,回家。
而我那独自去北京打拼的小伙伴就更不用说了,每天6点起床,7点出门,2小时路程,下班还得剪片。做后期,12点能睡都是好的。
年轻人的生命,没有机会浪费在床上,都浪费在路上了,哎!
2
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如果不是担负着每个月2、3千的房租,那就要付出至少比别人多1个小时的通勤时间。
我的小伙伴在晨光熹微的时候走进地铁站,搭乘着从通州驶向国贸的地铁。她是泱泱人流中的一员,他们涌进地铁站,抢占着空间,掏出手机,在拥挤狭窄的空间中开始了一天的旅程。
我也曾经历过北京早高峰时期的地铁,有人开始补妆,有人看书,有人看视频,有人打游戏,更多是抓紧时间补眠。地铁的轰鸣声则是催促着我思考人生,在地铁闷热的空间里,不止一次的进入到一个人的世界里。
每天孤独的通勤时间中,我要经历换乘地铁、转公交、步行三个动作,花费时间是3个多小时,从北京城西的租房,跑到了城东的公司,日复一日连轴运转。
后来,我转到广州,从番禺大学城到珠江新城,时间有所减短,也无法逃离地铁的战斗。但我不再面对手机,也不需要睡眠了——面对一天的电脑后,眼睛看什么都在闪光,而睡眠已在长期的习惯中,无法适应床以外的地方。
再后来,我回到了三线城市的家乡,一开始是朝八晚五的日子。大多数人都挤在小电驴与汽车抢道的通勤环境里,地铁的轰隆声变成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鸣笛声,每个人都盯着准时下班的时间,冲上回家的道路。
而我每天迎接迎面而来的风与尾气,在缩短到1.5小时左右的上下班时间中,开始了小城市生活指南的人生思考。
3
那些呼吁着逃离大城市的人,或许也应该知道,小城市并不轻松。
激烈的竞争绝不仅仅存在于经济输出主力城市,大城市的互联网公司流行996的工作时间,小城市又何尝不是。
每天早上8点,一上班就是报题会,进过头脑风暴之后开始紧张的一天工作,一般不会有正点下班的情况。如果有重点策划,也会开会到晚上11、12点,每个人点份夜宵,开启了通宵狂欢。
拿着3000块钱的工资,在小城市干得热火朝天,逐渐有了喘不过气的感觉。
后来我换了一个朝八晚六的事业单位,变成了采写人员,依旧过着打卡上下班的日子。通常上午开会,中午拟提纲,下午采访,晚上写稿。每天为了赶稿子,凌晨2点入睡都是有的,第二天照常打卡上班,即使困成狗。
当我意识到手中压了太多的项目材料,还得每周定时定量赶稿,同时被领导催着本周拍摄和剪辑视频,工资还被各种理由缩水时,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三个月。缩水的休息时间,被工作占领的周末,整个人仿佛身体被掏空,从里到外透露出疲惫的感觉,只想好好睡一觉。
这份我选择的工作,终于要自己跪着走完了。我如是想。
当我们深夜吐槽自己的工作时间时 ,一个毕业后被收编在厂矿单位上班的男同学自嘲道:“你们996算个屁啊,你见过606模式吗?6点起床上班,7点到岗,8点开会,9点工作,忙到晚上12点,日复一日。我们这还是技术岗,普通工人直接607工作制,你们能想象?”
我们一致不能想象,甚至在这样的对比中,产生了微妙的同情感,觉得996也不再难以忍受。
一个人的工作精力仿佛手机电量,在睡觉时被充满,开始了一天的不间断消耗。那些需要大量时间处理的工作,都在高耗电运行着。在每天的电量无法充满100%的情况下,还要连续耗能运行,电量很快就到达红色警告值。
而自己的创造性无法在工作中发挥,又被不得不做的工作占据了时间时,乏味的感觉容易被环境所放大,在疲惫中,不得不向外界寻找:咖啡、奶茶、可乐、零食……反正一切能让自己开心起来的东西,才能更好处理手头上枯燥的工作。
仿佛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在攀岩途中被人从山顶淋下了猪油,支点湿滑不堪,一边在咬牙攀登,一边在无奈滑落,最终变成了“社畜”。
曾经预想的闪闪发光的自己,其实只是蓬头垢面还得亮出精致的一面,表面光鲜亮丽,其实背后是还不完的花呗和信用卡,还得在雨里骑车任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的拍。
教你做人的不只有社会,还有天气。
4
“风乍起,唯有奋力向人生”。
我们拼进了全力挺进这个时代的中心,不希望30岁的自己,仍会为了3块钱一斤的青菜能便宜5毛钱而与摊贩争个面红耳赤。别说能实现“买包自由”“买鞋自由”,就连“樱桃自由”和“奶茶自由”都没有。
“你不知道我一个月2500的月薪,还要负担1000块钱的房租,为的就是离公司近一点,能比别人多睡半个小时。”我的同事A说。
“我每个月6000块,都会花得精光,我不认为月光族有什么不对。既然已经熬了最晚的夜,那我就得为自己买最贵的护肤品。”这是我曾在上海认识的小伙伴的观点。
有人用钱买时间,有人用时间换钱。
但我现在的同事,趁着没有结婚,她毅然选择了用工作与兼职将自己工作填满的生活。
现在的她每个月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外接其他公司的文案策划,运营1个项目广告,负责2个项目回款,还兼职着微商,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
但她丝毫没有抱怨,甚至甘之如饴。她背着5位数的包,用着5位数的一套化妆品。这可能不是多富贵的生活,但对于靠着上班,年薪不到4万的我们来说,着实让人羡慕。
“你看我做这么多,其实都是逼出来,为的就是想买什么都不用考虑,直接刷卡。”
“其实我也挺懒,很多时候都有甩手不干的念头,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睡一个好觉呢?但转念一想,我已经牺牲了那么多时间,别人上班,我在工作;别人下班,我还是在工作;别人睡觉了,我依然在工作。得到的回报让你羡慕,我自己也觉得值得。”
说到现在的工作生活状态,她感叹道:“其实年轻人不害怕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只害怕在这样的交换下,仍然看不见自己的未来。但我从来不怀疑‘天道酬勤’,越努力越幸运,我满意现在拼命的自己。”
她说,不要把弦绷得太紧,只要认真的活着,偶尔的懒觉就当是个褒奖。
从一线城市回到三线城市,变化的只是工作和薪水,不变的是生活态度与人生目标。所以我们缺的不是懒觉,而是能否无忧无虑睡懒觉的本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加入了读书会,逼自己每个星期多读两本书;报了英语学习班,每天晚上跟着读英语,背单词,为了有朝一日出国不用翻译;找了一个吉他学习班,让自己步入中年还能有个艺术技能;每晚不断的练字,为了字体更端正好看;坚持写作,每周至少产出5万字;另外接了小公司的微信制作……
其实睡懒觉一点都不难,但唤醒我们且不允许我们睡觉的,是许多努力的理由:想租离公司最近的房子,给爸妈可观的生活费,生病时不必为医药费折腰,出国度假成本不是最重要的,银行卡存款突破五位数。
为了这些目标,在无数个想赖床的早上,我依然掀开被子,把沮丧和抱怨抛之脑后,看着镜中的自己,努力睁大了眼睛,开始了新的一天。
努力走下去,直到有一天能够真正实现“懒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