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讲话:春秋》~读书笔记

引言:春秋是一场大戏

一、 春秋政治史

1.郑国独强

2.齐桓霸业

3.晋文霸业

4.楚国的强盛

5.吴越争霸

6.春秋的特点

二、春秋社会史

1.春秋时的经济情形

2.春秋时的政治制度

3.社会风俗

4.宗教学术

引言:春秋是一场大戏

关于《春秋》我们有必要做一个简单的科普,因为它是关于中华民族最早靠谱的记忆,位列四书五经!

西周末年,昏聩的周幽王一味宠爱妃子褒姒,改立她及其子为王后和太子,逼反了太子的母舅申侯,联合西夷、犬戎破周都,杀幽王,但西方已被戎族占据,周平王只好东迁到洛邑,西周结束,开始了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总共295年。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鲁国纪年方式记录下来,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其后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不同于西周时期,其主要原因在于王室日渐衰微,而诸侯力量日强,加之其时西戎东夷、南蛮北狄的侵扰不断,就形成了那个小国林立,战争不断,大家辈出,群雄争霸的局面。

先说国家,除了齐国、晋国、秦国、楚国、宋国、郑国、卫国、鲁国、吴国、越国外,大概先后有120个国家;就战争而言,知名的有繻葛之战、鞍之战、长勺之战、泓水之战、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等等;就大家而言,拥有管仲、孔子、墨子、老子、孙武等儒道法墨名兵家的代表人物;群雄争霸自不必说,郑庄、齐桓、宋襄、晋文、秦穆、楚庄、阖闾、勾践这一干人物构成不同说法的“春秋五霸”……

春秋是一场大戏,角色、故事、人物精彩纷呈,快来揭开大幕吧……

一、春秋政治史

郑国独强

春秋最初期的历史主要是郑、宋、鲁、卫、齐、陈诸国的历史。彼时王室式微,只得依附诸侯立国,而当时,与王室关系最密切的是晋、郑两国。而晋分裂成晋、曲沃,内部征战不休。于是,王室最重要的屏障,就只有分封不久的郑国。此时,郑国当政的是郑庄公寤生,春秋开篇讲得就是他的故事。

克段于鄢

郑庄公还有一位亲弟弟叫共叔段,母亲姜氏不喜欢庄公,偏爱共叔段,屡次请求郑武公改立共叔段为太子,但武公不同意废长立幼。庄公即位之后,姜氏又为共叔段要求封邑,先要制邑,因为是险塞,庄公不肯,后来,姜氏又要求京邑,庄公答应了,封共叔段为京城太叔。

但共叔段有母亲撑腰,不安于此,各种“作”开始上演了:违规建城墙,将西鄙划到自己领土中,招兵买马……而庄公则很能“装”得住,大臣来报告共叔段的种种不安分,他每每表现得很无奈,总是用“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搪塞过去。最后,当他听说共叔段母子约好谋逆的日期时,对臣下说:“可矣”。然后率兵一举打败共叔段,并软禁了母亲姜氏。

我们常听“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此案是极好的解释,后人说庄公可谓是“钓鱼执法”的第一人,他故意纵容共叔段,使其走上不归路,最终一举剪除。春秋说“郑伯克段于鄢”,直呼其名,且用一个对敌人才用的“克”字,讽刺他有违兄弟孝悌之义,一字之用,道明了史家的态度。

繻葛之战

共叔段之乱,引来了其他诸侯国干涉,共叔段的儿子逃到卫国,卫国联合宋、陈、蔡伐郑,但郑庄公沉着应对,各个击破,国力日盛,陈、鲁、宋、齐都开始亲郑。渐渐地,居然直接挑战周王室。

先前,郑武公和郑庄公都曾是周平王的卿士,且郑国是周王室最重要的屏障,因而握有王室权柄。后来,周平王想要平衡郑国权力,想把政权分一半给虢国。郑庄公心生怨恨,平王向他保证并无此事,为使他宽心,把王子狐送到郑国做人质,郑国太子忽也到周朝做人质。

周桓王即位后,真的打算把政权分给虢公,郑庄公听说后,就派大将祭仲带兵割了周地的麦和谷子。周桓王把郑庄公的政权完全剥夺,庄公也不再朝见周天子。周桓王大怒,召集了蔡、卫、陈等诸侯,御驾亲征讨伐郑,郑国起兵抵抗,双方在繻葛大战。郑国以鱼丽之阵大败周王。从此,王室权威一落千丈,诸侯国势力增强,竞相争霸。

齐桓霸业

郑庄公去世后,郑国发生内乱,王位在昭公、厉公、公子亹之间更迭转手,国势衰落。而当时齐国国力渐强。

鲁桓公十八年,齐襄公听说郑国高渠弥弑郑昭公,立昭公弟弟公子亹为君,便想替郑国讨贼,借以摆出盟主的架子。在首止,齐襄公杀了公子亹,车裂高渠弥。此后,齐国又号召诸侯,一同伐卫,止住卫国的内乱。同时,齐国一步步灭了纪国,将纪国土地纳入版图。

及瓜而代

这时,齐襄公几乎成了霸主。可惜,因为“及瓜而代”的事件,霸业未成。先前,齐襄公派大夫连称、管至父去驻守葵丘,许诺第二年瓜熟时遣人接替他们。但是,期满之后,二人请求接替,襄公不准。因此,二人怨恨襄公。当时齐国有个宗室公孙无知,是襄公叔父的儿子,很受襄公的父亲宠爱,一切待遇都和太子一样。

襄公即位以后,他的待遇被降低,因此也怨恨襄公。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图谋作乱。鲁庄公八年,齐襄公游姑棼,打猎受了伤,连称等人趁机杀了襄公,拥立公孙无知为君,不料,无知又被大夫壅廪所杀。当时,襄公的庶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在鲁国和莒国,二人接到消息立刻赶回齐国。

管仲射钩

当时,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截断从莒国到齐国的路,并一箭射倒公子小白,继续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然而没想到小白却先行回国即位,是为齐桓公。原来管仲的箭射到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佯死骗过了管仲。

齐桓公即位之后,立即发兵,大败鲁国,逼迫鲁国杀死公子纠,献出管仲、召忽。召忽自杀,管仲却做了囚犯,由齐兵带回国。当时齐军的主帅鲍叔牙劝齐桓公重用管仲:“您如果只想治理齐国,有高傒和我也就够了。您如果想成就霸王之业,没有管夷吾不行。夷吾所居之国,其国必强。”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早年间两人一起做生意,管仲多分钱,鲍叔牙不觉得他贪,因为知道他贫困,管仲曾经为鲍叔牙办事而结果更糟,鲍叔牙不觉得他愚笨,而是知道时机不对。他们两人的交情,被后世誉为“管鲍之交”。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果然赦免射钩之罪,并且重用管仲,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尊王攘夷

齐桓公的霸业分为安内和攘外两大部分。在安内上,管仲为齐国开出了内政、军政和财政三大药方:

在内政上分画都鄙集权中央,把国都分为二十一个乡,由桓公和上卿各领五个;设立三官制度,官吏中立出三宰,工人中立出三族,市井中立出三乡;由基层到高层,依次设立邑、卒、乡、县、属,五属大夫直接把他们治理成绩汇报桓公,内政方面清晰高效。

在军政上修整武备以扩张国威,推行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的基本治理结构,每家出一卒,五乡为一军,每个级别都自有领导,全国三军由桓公和国子高带领。每逢春秋季训练军旅。人们不许自由迁徙,每伍的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相互熟识,一旦开战凭声音和容貌就能够不乱伍。其时齐国缺少兵器,管仲又规定军器赎罪的刑法,重罪者可用一副犀牛皮制的甲和一柄车戟赎罪;轻罪者可用一副皮制的盾和一柄车戟赎罪;小罪者,可用铜铁赎罪。这一样来,甲兵充足,军力大增。

在财政上奖励农商以充实国库,管仲制定了相地衰征的政策,视土地好坏来等差赋税的轻重。通货积财,设轻重九府之制;观察年岁的丰凶、人民的需要来收散货物;制造钱币,由官府掌管,此外,还提倡捕鱼煮盐。齐国慢慢成富庶之地。

在攘外方面,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他曾向齐桓公谏言:“周王室虽已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东迁以来,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海内诸侯必然望风归附。”就是树立起尊重周朝王室的旗帜,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的地位,团结各诸侯国对长城外的戎、狄等游牧民族和南方楚国等侵扰中原诸侯的蛮夷进行抵御。山戎伐燕,齐军救燕。狄人攻邢,齐桓公听取管仲救邢的建议,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并为邢国建立新都。其后,狄人大举攻卫,杀卫懿公。齐桓公率诸侯国助卫国另建新都。齐桓公对不断北侵的楚国进行了有力的回击,更联合诸侯伐楚,迫使楚国同意进贡周王室,加入诸侯联盟,听从齐国指挥,这就是召陵之盟。

顾颉刚先生认为,统看齐桓公的霸业,势力只在东方一带,对秦晋与四夷也并不能完全征服,只是靠团结诸侯才做出一些场面来。在安内方面成绩显著,但是攘外上,却只做出一些空把戏。然而,中原之所以不至沦亡,周天子之所以还能保持虚位至数百年之久,的确是齐桓公的功劳。

所以,后来的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做了诸侯的霸主,一手救正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要披散头发,衣襟开向左边,成了异族统治下的人了。”由此可见齐桓公与管仲对于保存中原民族和文化的伟大功绩。

宋襄公争霸

齐桓公虽成就霸业龙图,但晚年却宠信像易牙这种煮了自己儿子给桓公吃的一班奸邪小人。桓公夫人无子,但他有很多庶妾,所生的儿子都地位平等,他担心死后诸子争位,就预先把公子昭嘱托给了以仁义著称的宋襄公。易牙等人撺掇桓公立公子无亏为太子,桓公答应了。

后来,管仲去世,五公子都图谋储位,齐国内部开始乱作一团。齐桓公去世,易牙进宫,与人勾结杀死群吏,拥立无亏为君。公子昭逃到宋国去,宋襄公见齐国有乱,想趁机抢夺盟主的位子,也就联合了曹、卫、邾起兵伐齐,将齐军打败,送公子昭回国即位,是为齐孝公。

宋襄公因平齐乱而声名鹊起,雄心勃勃地妄想霸主地位,他先后拘了滕君和鄫君,向诸侯示威。其实,宋国的盟友只有卫、邾等国,势力很是薄弱,但宋襄公不自量力,又过分讲究“仁义道德”。

宋襄公邀齐、楚会盟,不带兵前往,被楚国趁机拘了,鲁国求情才被放回,但仍想伐郑。楚国起兵伐宋救郑,双方战于泓水。宋国兵少,先排成阵势,楚兵还在渡河,司马目夷劝襄公:“趁他们还在渡河,我们掩杀过去,或者可以得胜。”襄公不听,楚兵渡河完毕,还没有排成阵列,司马又劝谏,襄公还是不肯。等到楚国布好了阵,两国正式交战,宋兵大败,襄公受了重伤。

宋人抱怨襄王,襄王却说,君子不杀已经受伤的人和老人,乘险压迫敌人,不合古人行军之道。不久,宋襄公伤重去世,宋国的争霸草草收场。这时,齐国衰落,中原没有霸主,时局危乱之极。于是,第二次尊王攘夷的大任就落到了另一个大国——晋国的手里了。

晋文霸业

当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霸黄河下游时,黄河上游有两个国家已经开始强盛起来,那便是晋与秦。鲁庄公十六年,曲沃武公再次起兵伐晋,灭了侯缗,并用珍宝器物贿赂周僖王,最终被封为正式诸侯。第二年,晋武公去世,其子佹诸继位,是为晋献公。晋献公是一个雄主,晋国强盛的基础完全由他奠定。献公先是平定内患,又积极向外发展。他起兵攻灭耿、霍、魏三国,并把其中两个赐给臣下,次年,又让太子申生伐山东狄族,并且假虞灭虢,留下“唇亡齿寒”的典故。

骊姬之乱

晋献公虽然雄才大略,但在女色上也非常糊涂。先是收纳自己的庶母,生下秦穆公夫人和申生太子,后又在戎国娶了两个庶妾,生下重耳和夷吾,后来伐骊戎,又纳了骊戎君的女儿骊姬姐妹。骊姬奸诈狠毒,凭借美色获得献公专宠,被立为夫人。她想废太子申生而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便买通晋大夫劝献公派申生守曲沃,重耳守蒲邑,夷吾守屈邑。布置好一切,骊姬又叫申生去祭祀他的母亲,申生祭祀后,把祭肉进献给献公,正巧献公外出打猎,骊姬把肉放在宫里,下了毒药。

六天后,献公回来,试出肉里有毒,骊姬诬陷申生弑父自立,于是献公激怒,勒令申生自杀,有人劝申生上书辩解,他却说献公没有骊姬,居食不安,如果自己上书,骊姬必定死罪,父亲老了,自己怎么忍心再让他不高兴呢,然后自杀了。骊姬又诬陷重耳和夷吾都是同谋,献公派人去杀二人,逼得重耳逃奔狄国,夷吾逃奔梁国。奚齐被立为太子。

献公去世,将奚齐拖付给荀息,奚齐即位,被想迎立重耳的里克等人杀掉。荀息又拥立奚齐的弟弟卓子,也被里克杀死,同时荀息也殉了难。夷吾想回国为君,向秦国请求援助,秦穆公看到晋国内乱,正想捞些便宜,和夷吾约定事成后把晋国河东地方送给秦国做报酬。夷吾旋即即位,是为惠公,但惠公却背信弃义,既不履行对秦国的许诺,同时在灾荒年得到秦国粮食援助下,却秦国遇到灾荒时不愿回报,秦国动怒,起兵伐晋,并生擒了晋惠公。在秦穆公夫人的求情下,秦国收了晋国承诺土地,放惠公回国。惠公不久去世,其儿子圉即位为怀公。怀公非常忌惮外逃的重耳,杀了跟随重耳大臣的家人,失掉了晋国的人心。

重耳流亡

重耳先是逃奔狄国,在那儿娶妻生子,住了十二年。接着又赶往齐国,齐桓公把宗室女姜氏嫁给他,赐给他财富,对此他“乐不思晋”,但从臣们不以为然,偷偷商量动身的计划,被婢女听到报告姜氏,姜氏杀掉婢女,力劝重耳不要贪图安乐,重耳不听,她就灌醉重耳,和从臣狐偃同谋,送走了重耳。后来,重耳又游历了曹、宋、郑等国,来到楚国。楚王隆重招待他,重耳承诺楚王日后以“退避三舍”报答楚国。楚王用厚币送他到秦国,秦穆公这时与晋惠公绝了交好,提拔重耳,将宗室的五个女子嫁与重耳为妻,乘机送重耳回国,晋国臣子内应,迎立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

城濮之战

晋文公回国之后,勤理军政,举贤任能,省用足财,晋国大治。晋文公学习齐桓公尊王的策略。此时,周襄王避狄难出居郑国,派使者向晋、鲁、秦等国告难,狐偃劝诫晋文公勤王,于是晋文公亲自帅师迎接周襄王,赢得诸侯赞誉。

勤王之后,晋文公又积极向外发展势力,不久,晋国与楚国发生战争,晋文公依约退兵三舍,避开楚军。后来,双方在城濮展开大战。晋下将胥臣在战马上蒙了虎皮,向楚国盟友陈、蔡军队冲去,陈、蔡军抵挡不住,四散奔逃,楚国的大军也跟着溃败。晋国上将狐毛,建了两面大旗,假意后退,下将军栾枝也叫兵车拖了薪柴假意逃走。

楚兵追赶,晋中将先轸、郗溱、狐毛、狐偃一起夹击楚兵,楚军大败。城濮大战影响了中原全局,此前,楚国的势力几乎蹂躏了整个中原,齐、宋、鲁、卫、郑、陈等国不是被楚国侵略就是已投降楚国,狄兵攻入王畿,逼周天子蒙尘,局势可以说是“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如缕”。城濮一战,南夷的势力退出中原,北狄也渐渐衰微,于是华夏国家和文化的生命得以维持,这实在是晋文公的大功。

城濮凯旋之后,晋文公路过雍丘,帮助周天子修筑宫室,并亲自到周都献给天子楚国战俘:战车一百辆、步兵一千人。周襄王万分感激并亲自接见文公,策命文公为诸侯之长,赐给他各种礼服和赏赐。文公三次辞谢,才受了赐策。这年五月,周室大臣邀请诸侯在王庭会盟,盟辞说:“大家齐心协力辅佐王室,不得相互侵害!有谁背盟,天神降下惩罚来,使他兵败国亡,子孙老幼统统受到灾祸。”这次盟会是葵丘之会后的第一次大会,晋文公在这次盟会里正式成为盟主了。

秦晋的冲突

秦国也逐渐强大,尤其是秦穆公任内,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为夫人,“秦晋之好”即由此而来。秦穆公重用百里奚和蹇叔等人,势力不断向东发展。晋文公始终不愿与秦国发生冲突,文公去世后,太子即位,即晋襄公,晋襄公也是位雄才大略的明君。

此时秦国起兵伐郑,即语文课本中著名的《崤之战》,其间种种蹇叔哭师、弦高犒师、借道灭滑、崤地覆灭、释放三将……简单地说,秦国派去驻守郑国的将领很得郑君信任,但他一心念着老主子,就勾搭秦穆公打郑国,蹇叔劝阻无效,秦军在滑国碰到了郑国商人弦高,弦高识破秦军意图,一边回报郑君,一边假装是郑国派来犒赏秦军。秦军统帅一看人家已经知道了,这里迎外合显然没戏了,就顺道灭了软柿子滑国准备班师回国。

按说到这里也没什么,就是有点劳民伤财罢了,但晋国不干了,送上门来的肉包子怎么能不吃呢。在崤地一战,秦军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被俘,但晋襄公的母亲是秦穆公的女儿,就劝襄公释放了三将,气得先轸大骂襄公。秦穆公知道错误出在自身,仍然重用三人,此为崤之战。但秦晋恩怨未了,后来,秦国又派孟明伐晋,晋襄公亲征,在彭衙再次大败秦军。后来,秦穆公一看,还是自己亲自上吧,率兵伐晋,且过了黄河就烧船明志,晋国避其锋芒,守而不战,穆公获胜,西戎诸国都来归服,秦穆公就此做了西戎的霸主了。但晋国第二年就起兵伐秦,是为报复。可见春秋时晋、秦交战总体上晋国是要占上风的。

晋国中衰

晋襄公去世后,晋灵公即位,但此君无人君之德,淫暴凶横,赋税滥增。他常常站在高台上,用弹丸射路上的行人,看他们痛苦躲避取乐。有一次,因为熊掌没煮烂,就把厨子杀死,将尸首放在畚箕里,让宫女扔掉。赵盾撞见,问清缘故后很是忧虑,多次劝谏晋灵公。

灵公反感,竟派刺客去刺杀赵盾,又设局陷害他,被赵盾逃脱了。赵盾的同族赵穿看不下去,起兵在桃园里杀了晋灵公。赵盾还未出境,听说灵公已死又返回晋国。晋国骊姬之乱时,立盟群公子不许居国里,从此晋国没有公族。所以,晋国国卿的势力越来越强,公室越发无力,这已经埋下了“三家分晋”的基础了。

楚国的强盛

问鼎中原

当晋霸中衰时,南方的楚国渐渐崛起,甚至在中原逼退晋国。鲁文公十三年,楚庄王立,《史记》把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即位以后,楚国灾荒,被多国联合讨伐,但所谓多难兴邦,庄王竟连平内乱和外患,打败晋军,收服郑国。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问庄王,庄王竟向王孙满询问周室镇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一国的兴衰在德而不在鼎;道德修好了,鼎虽小还是重的;道德如果不好,鼎虽大也就轻了。从前成王定鼎于郏鄏的时候,曾经卜过周室有三十代七百年天下,这是老天爷的命令,无人能改的。现在周室虽衰,天命还没有完,鼎的轻重还尚未可问哩!”侧面敲打庄王,庄王一听知道周室未可轻视,就班师回去了。

邲之战

楚国连番伐郑,晋国救郑,两国在邲地接兵,因为内部不统一,晋被楚打得措手不及,争船的军士自相残杀,砍下的手指在船中成捧。庄王又围困宋国,宋人华元乘夜潜入楚营,劫持楚元帅子反,跟他说宋国已经到了交换儿子吃,拿人的骨头当柴烧的境地了,要求楚国退兵三十里,就与楚国结盟。这时,鲁、宋、郑、陈诸中原的国家都归附了楚国,楚庄王的霸业就成功了。而楚国因为强盛主盟华夏的缘故,也渐渐自认为华夏,从自称“我蛮夷也”的楚,便成了“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楚。

此时,晋国在经营北方的狄族,晋景公吞灭狄族后,国力复兴,这时晋、楚两国势力不相上下,开始了争霸的拉锯战,期间此消彼长,纷争不休。比较可说的有鄢陵之战,晋兵讨郑,楚共王亲征救郑,两方在鄢陵相遇。两方开战,晋将魏琦一箭射中楚王的眼睛,楚王叫神箭手养由基回射,射死了魏琦。楚兵败退,养由基连射晋军,箭无虚发。大力的叔山冉也挟了人去投击晋车,竟把晋军的车轼折断,晋兵才止住不追。再之后,由宋国促成,举行了弭兵大会,中原经历了几十年的和平时期,期间各国内政却不平静。

吴越争霸

中原各国政局改变,南方也步入了混战局面,晋、楚对峙的形势也变成了楚、吴对峙,吴、楚很早就开始相互征伐,到了楚平王,此君无能昏聩,更连自己的儿媳妇也不放过,堪称唐玄宗的老师,他给儿子太子建聘娶秦国的女儿,但是听费无极极力说秦女长得漂亮,就学着卫宣公抢来做了自己的夫人。因为心虚把太子支使去驻守城父,而费无极深恐太子报复,不断在平王面前诋毁太子,楚君就把太子建赶走,并杀了他的师傅伍奢。这为楚国带来了滔天大祸,因为伍奢的儿子叫伍员伍子胥。

柏举之战

伍子胥逃到吴国,得到吴王重用。鲁定公四年,吴、蔡、唐三国伐楚,吴军大败楚军,一直打到郢都,楚昭王出逃。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坟掘开,鞭尸三百下,报了杀父之仇。

以前,伍员和申包胥交好,伍员出亡时曾和申包胥说,他一定破楚报仇,申包胥说,如果伍员破楚,那么他一定复兴楚。此时,申包胥奉了楚王的命令去秦国讨援兵,秦君起先不肯,申包胥靠在墙上连哭七个昼夜,水米未进。秦君为他感动,发兵援楚。这时,越人趁吴王远出,起兵攻入吴都,吴兵在秦兵和楚兵的夹击下,一败涂地。

吴越冲突

此后春秋的故事进入吴越相争的阶段。吴军攻入越国复仇,越王勾践起兵抵御,两国在檇李开战,越人派死士冲锋,但吴人丝毫不动摇。后来,越人想到一个办法,让罪犯排成三行,把剑挂在脖子上,对着吴军自刎。吴兵感觉奇怪,一齐注目看去,越兵乘势攻击,吴军大败,吴王阖庐受了重伤去世。

夫差即位,派人每天站在庭中,每当他经过的时候,就向着他提醒道:“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恨吗?”他自己恭谨地回答:“唉,我绝不敢忘。”这样过了三年,吴王夫差预备充足,动手报仇。夫差率兵在夫椒大破越军,顺势攻破越都。勾践带了五千甲士退居会稽山,派文仲向吴王求和,并向吴国进献美女和金银,勾践夫妇愿意以身为奴,做夫差的马夫。伍子胥提醒吴王勾践的野心,请他拒绝议和,但是夫差不听,答应了越人的议和,班师回国。

勾践称霸

勾践则一边极力表演顺从和忠心,一边卧薪尝胆,日夜提醒自己亡国之恨。越人乘机休养生息,接着又起来伐吴,大败吴兵,攻入吴都,后越人又伐吴,围困吴都三年,终于灭掉吴国,夫差自缢而死。

勾践灭吴以后,学着吴人的样子,起兵北上,渡过淮水和齐、晋等诸侯会于徐州。他又向王室进贡,周元王派人赐给勾践祭肉,命他为诸侯之长。史书记载,那时越兵横行江淮之间,东方诸侯都向越王庆贺,上勾践的尊号为霸王。勾践称霸后,春秋时代就结束了。

春秋的特点

顾颉刚先生总结说春秋时代有四个鲜明的特点;第一点是种族的混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我们所谓的中华民族,本不是固有的。按照传统的观念,夏、商、周三代是华夏族的核心,然而,这个三代本是三个不同的种族。夏族大约从西北方来,商族起自东方沿海,周人则起于陕西,他们自称“夏”。周人灭商确立封建制度,经过几百年的同化,“夏”渐渐成为中原民族的通称。春秋时中原民族常常自称“诸夏”,被他们称为异类的民族为“蛮、夷、戎、狄”,于是“夷”“夏”两族对立的观念才确立。那时,异族中最强盛的,南方有楚、北方有狄,结果狄被晋国并吞,楚人被同化,蛮族吴和越也渐渐加入诸夏的团体。上古时的许多不同种族,就是在春秋时代混合而称为一个中华民族的。

第二点是中国疆域的扩大。三代时候,所谓的中国,大致不出今天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几省间,而且,就在这个区域内,还存在不少文化低落的部族。自从楚、吴、越诸国尽力并吞南方的蛮夷而同化于中国,齐、晋、秦等伯国又尽灭北方的夷、狄部落,华夏的疆域才日渐扩大。到了春秋末年,北到燕、代,东到海隅,西到甘陇,南到洞庭,都成了中原文化笼罩的区域了。中国疆域的凝固,是在春秋时代开始的。

第三点是统一局面的酝酿。

周代以前的国家还是氏族社会组织,王国不过是氏族同盟,周代确立封建制,国家规模渐成,但是周王室真正支配的,不出王畿之地。春秋时代的盟主联合诸夏成为一个集团,中国的雏形才出现。各大国努力开疆拓土,以前零碎的小国和部落,渐渐合并成几个大国。楚、晋、秦、齐等大国创立了郡县制,秦汉的统一规模酝酿于此时。

第四点是社会经济和学术思想的转变。

诸侯相互联合相互兼并,列国间盟会朝聘征伐不绝,交通大辟,工商业也发达起来。人民的经济地位提高,学术文化也就开始普及,出现很多有学问的人,鲁国叔孙豹、齐国晏婴、晋国叔向、吴国季札、鲁国臧文仲、郑国子产等。等到孔子出世,集古代思想学术的大成,开始建立哲学的系统。孔子死后,他的门徒四处讲学,传播学说,就产生了儒家的学派。

二、春秋社会史

春秋时的经济情形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们开始定居,才产生高等文化。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遗址中就发掘出过石制的耕具。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农、啬、禾、黍”等字。周人更是以后稷为始祖,因发展农业而强盛的民族。春秋时代,各国努力开疆辟土,新开发很多土地,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大致在春秋中期,铁质农具开始出现,牛耕代替了人力的“耦耕”。随着耕地面积扩大,贵族子孙沦为平民,土地逐渐从井田制,发展到土地私有制。诗经中《七月》《东山》等篇章,生动地描述了平民一年四季的劳作、生活以及贵族生活的奢侈细节。

商业、工业在春秋时期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管仲、周景王铸币的记录,说明当时已有流通货币。商人阶层隶属于官府,往来各个城邑,走贩货物,不过,他们大多为贵族服务,经营珠玉、皮毛等贵重品。发展商业的场所“市”以及商业税都已经出现。春秋中后期,商业更加兴盛,大都邑里已有“金玉其车,文错其服”的富商。那时商业最兴盛的国家是郑国,弦高犒军就是一个例证。

考古发现,春秋时代手工业也发展到了相当水准,吴越出现著名的铸剑。

春秋时的政治制度

封建制

与初级农业相对应的社会组织制度,便是封建社会,即人们在一个名义的王室统治下,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地分割,每方土地都有它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与封建制度配套的是宗法制,即:天子世世相传,每世的天子都是以嫡长子资格继承父位,奉始祖为大宗;他们的众子封为诸侯,是为小宗。每世诸侯也是以嫡长子的资格继承父位,他们的众子封为卿大夫,以此类推。诸侯对天子为小宗,但在本国则为大宗,卿大夫对诸侯为小宗,但在本族则也为大宗。宗法制是从嫡庶制来的,在宗法制下,从周天子到诸侯,从诸侯到卿大夫,从卿大夫到士,可以合成一个大家族。不过,庶民以下似乎不在宗法系统的范围以内。

这一套严密的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逐渐崩溃。其内在原因是分封制发展太久,贵族阶级的人物大量增加,互相冲突倾轧,许多人下降为平民,分封无法继续。外在的原因则是生产力的发展,铁质耕具和牛耕的发明,使农业大幅发展,因此,手工业、商业也就发展起来,对应的阶层得到提升地位的机会,开始从下而上侵蚀分封制。

世族和世官

与封建分封对应的,是世族和世官制度。世族是混合家族和政治的系统,用宗法来支持的一种集团,就是士大夫的氏族。他们拥有细密的宗族组织,世世代代拥有土地和势力。世族的大夫在他们的封土内可以自由筑城,自由设置军队。所以,春秋时的贵族阶层受着两层统治,君统和宗统。宗族的观念异常强大,超越个人以及国家,世族中以同姓公族的地位较为稳固,有的国家公族势力甚至可以达到驱逐国君的地步。

跟着世族制度而产生的,是世官制度,世袭的贵族因为特殊的地位而世世做官,执掌国政。在宗法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最重要的观念,是“亲亲”和“贵贵”,决没有一个庶人可以突跃而成卿大夫的。人们印象中这些贵族的爵位是按“公、侯、伯、子、男”顺序排列的,但顾颉刚先生考证,那基本是附会。周代真正的五等爵更可能是侯、甸、男、采、卫。官制各国不同,大致上有冢宰,相当于丞相。有四司:司徒,掌赋税和徒役;司马,掌军旅;司空,掌建筑;司寇,掌刑狱和警察。另外,还有宗伯,掌宗庙和祭祀;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负责教导君主、太子们。外官中,重要的有邑宰、封人等。

城邑及军制

春秋时列国的城镇大概有国、都、邑三级,诸侯所居的首都叫国,都大致是列国大夫的封邑,邑是人民聚居的地方。天子所居的首都唤做京师。京是大的意思,师是军队所驻地方的专称。春秋时,诸大国内又有一种新起的地方制度,就是后世所采用的郡县制。

春秋时的军制非常凌乱,大致说来,用兵多称车乘,每一乘的人数大致是甲士十人,步卒二十人。每乘兵车上主力人员大致是三人:坐在左边的叫做车左,掌管射箭;坐在右边的叫做车右,掌管持矛应战;坐在中间的是车御,掌管驾马驱驰。各国有各自的战阵,比如郑国的鱼丽之阵、楚国的荆尸之阵等。各国军力大约如下:晋国约十五万左右的兵,齐国约三万,楚国约十万,秦国约三万,鲁国约三万,郑国约三万,宋国约三万,卫国越三万,吴国约五万,越国约五万。

另外,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都曾经出现成文法,这是刑法第一次向人民公开。

社会风俗

礼俗

在风俗、礼节上,春秋时期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男女老少知书守礼“郁郁乎文哉”的样子。这些礼仪可能只存在于上层贵族阶层,可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

①冠礼

古代男子到二十岁,由父母替他请宾加冠,在宗庙里行礼,加冠以后,由宾替他取字,表示正式成年。女子到十五岁也要加笈,表示成年。

②相见礼

古人初次相见,必须请第三者介绍。去见人的人必须向见的人行贽礼,大贽用玉帛,小贽用禽兽果脯等。

③乡饮酒礼

这是居乡聚会之礼。行礼时,有主、有宾、有介,由年纪最大的人做大宾,饮酒奏乐,揖让周旋。据说,这表明“尊长养老”的意思。由国君召集士大夫开宴会叫做“燕礼”。

④乡射礼

乡饮酒之后多行此礼。设鹄设在堂下,比射的人一对对的揖让下堂;在堂上比射,比输的人在堂下饮罚酒。孔子曾评论“其争也君子”。国君召集的叫做大射。

⑤聘礼

诸侯派使臣到友邦去问好,叫做聘礼。聘礼必须有贡献,大致用玉帛之类。

⑥丧礼

丧礼是古人最重视的礼。有病将死的人必须睡在正屋的北墙下,死后移到窗下。刚死时,一个人拿着死者的衣服上屋向北面招魂三次,之后,把衣服盖在死人身上。然后设奠、赴告、受吊,男女聚守按时哭泣。殉葬用只有样子不能实用的“明器”和其他日用的器物。

⑦婚礼

“士”阶层的婚礼大致是先由媒人提亲,继以纳彩、问名、纳吉、纳征和请期等。更高贵族阶层的婚礼则讲究门当户对。除了正妻之外,还有很多妾,正妻需要正式媒聘,妾则有些是正妻的滕女,有些由奴婢提拔,有些买来的,有些人赠送的,有些是抢来的。被修掉的妻妾可以改嫁,而人们丝毫不以娶再嫁的女子为憾。

平民阶层的婚俗则很不同,有些人完全自由恋爱,如《野有死麕》《静女》《桑中》等篇描绘的那样,至于郑、卫两国更加奔放,如《溱洧》中记述的:男女青年互赠鲜花,相约游玩。不过,通常人们还是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没有好的媒人,婚礼是要愆期的。其实,贵族也有很多例外,自由恋爱的,叔嫂相通,父夺子媳等事件,在春秋时并不少见。

衣食住行

古人穿衣,上面是衣,下面是裙,又叫裳。最高规格的礼服,是衮服。平民穿的是粗布衣裳,贫穷的人甚至于“无衣无褐”。古人的食物,大致和今天一样,只是食用方法和食材的丰富程度有很大差距。至于居住,贵族有“路寝”和“小寝”,人们席地而坐,睡时用床。古时交通不便,道路很是简陋,比较好的路,也是贵族专用的。

宗教学术

古代信奉多神,人们相信世界上有个上天,上天的儿子就是天子,代理他统治人间,只有天子才能与天沟通。另外,有社神后土,掌管人们居住的土地,有稷神后稷,掌管谷物收成,所以社稷也就指代国家了。日月星辰山川都被当做神祇。人们重视占卜。

鬼也很受重视,从天子到士都有宗庙去祭祀他们的祖先。祭祖宗的礼最繁琐的有谛、烝、尝等祭。人们认为打仗和祭祀是最重要的两件事,所以举行祭祀非常慎重、严肃。祭祀之前,要去清净之地斋戒,要找一个人扮演被供奉的人,叫做尸。

春秋时期的教育,并不像后世以为的那样完备。贵族有大学和小学,学习文武两项,女子有所谓“姆教”。事实上,那时的士大夫学问大部分非常浅陋,很多重臣不懂天子宴请的礼,不懂应对他国的礼。

孔子就诞生在这个时代,他不仅有知礼的名声,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把学术传播到平民阶层。他主张“有教无类”,据说,孔子的弟子有三千多人,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观念的中心是“仁”,狭义上理解,指的就是同情心,广义上则包括一切道德,指完善的人格。曾参所总结的“忠恕”,就是把心放在当中,诚恳待人,推己及人,宽容待人的意思。另外,孔子推崇中庸,即不过犹不及。春秋时期的发展,直接催生了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使中国迎来第一次学术黄金期。

总  结

一部春秋史,热闹的是打打杀杀、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政治、军事;而严肃的却是中华民族的融合,中华文化的输出,中华版图的扩大,君不见戎狄蛮夷渐成我中华之地。不懂春秋,就不懂中国,春秋争霸造就了华夏,此言不虚。

读史鉴今,春秋人的智慧与诡诈、理想与坚持、正直与奸邪,如今依然流淌在这个民族的每一个人身体里,何不学云长公秉烛夜读,一览《春秋》为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