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在全省迅速掀起了一股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报告指出,我们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努力用党员干部的辛苦一点、细致一点、操心一点,换来父老乡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多一点。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我对贯穿报告全文、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人民情怀、人民思想、人民观点,深有感触、倍受鼓舞。
多一点为民“公心”,少一点利己“私心”。党员干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坚定的信仰者,是党和国家政策方针最忠实的拥护者,是父老乡亲安危冷暖最贴心的牵挂者。公心,归根到底是对党、对人民、对干部的责任心。在工作中,如果一个党员干部私心作祟,只讲个人面子,只顾自家前程,只谋“圈子”利益,就会公私不分、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检视现在的我,对自己熟悉的、认可的人会有偏爱,对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会拒之千里,还没能有效平衡公私关系。面向未来,我会以组工干部的二十四字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总书记“我将我无、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践行植根在我灵魂深处的“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母校校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到于公无私、于私无公。
多一点下沉“重心”,少一点掉以“轻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更需要大学生,更需要人才。邓小平同志曾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2019年,我还是一个刚出校门的“毛头小子”,选择了基层一线,来到双捷镇工作。现在想想,很庆幸、很值得,也很怀念那些在镇在村工作的日子。在那里,我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村书记助理,蹲在一线,冲在一线,对“国之大者”孰轻孰重,慢慢地心里有了数,也有幸参与并见证了广东过去几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发展中的一个缩影:省定贫困村茶水村党组织全面过硬,党内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全面实现脱贫,全员奔入小康,农村人居环境大有改观,火龙果产业生气蓬勃,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厕所革命卓有成效,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全村的父老乡亲们心里乐开了花。这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劳动者的辛勤努力,也离不开每一位“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党员干部的艰苦付出,但归根结底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领航掌舵,靠的是自上而下、层层传导的严密组织体系的支撑运转,靠的是一群追梦人朝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同向发力。我也会一直努力下去,始终不忘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所肩负的初心使命,埋下头、沉下心、扑下身,以攻坚克难、攻城拔寨之志继续书写别样芳华。
多一点入微“细心”,少一点大意“粗心”。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村级组织作为我国治理体系的最小单元,在村里工作,得成天面对着一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矛盾纠纷,一串“剪不断、理还乱”的人情关系,没有“一两把刷子”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而信访作为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是于细微之处彰显共产党人精神气概的大文章。从征地拆迁中比较常见的一些土地权属纠纷事例来看,当事人对利益诉求的争执,往往是社会矛盾长期积累下受某一特定因素影响而爆发的,有其历史遗留原因,但更多的是照见了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党员干部面对这类棘手难题时,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要跟着问题走,像“庖丁解牛”一样深入了解每一个细节,听取各方意见,不先入为主,不偏听偏信,在摸清摸透实情隐情基础上“对症下药”。要多花一点“良苦用心”,敢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有错就改、及时纠偏,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直至有关各方愁眉舒展、喜笑颜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果把基层党组织看作一个“神经末梢”,党员干部作为“大脑”和“细胞”之间最重要的连接者,决定着“大脑”发出的每一个信号最终能否转化为实际行动,而“心脏”更是命脉所在。血浓于水,血脉相连,党员干部的心是同人民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的,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省党代会对贯彻“三新一高”要求、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一起动手,多一点用心,永远保持一颗红心向党、一颗忠心报国、一颗真心为民,大兴为民造福之风,对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大胆地干、坚决地干,用实打实的成绩单换来父老乡亲的“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