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说创造价值,之前就思考过价值是怎么产生的。
价值=避坑能力总和=更好的帮助别人下一跳。
也就是说价值是对于需求方而言的,如何帮助别人的刚需问题,形成更高效的解决过程,这便是价值。
然而,很多时候这个概念对于那些不思考,不愿意动脑子的人仍然感觉这是个鸡汤道理:我哪里知道别人刚需啥?.....俗话说,没问题创造问题也要上,对于成长进步也是,不求上进的人总会找到很多理由安慰自己。
最近发现自己通过写作想通了很多事情,没错,写作是让自己想清楚事情很好的方法,不是说写作是把网状的知识用树状的逻辑线性表达出来嘛,就如同运动一样,很奇妙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今,再让自己思考价值这件事情,就会更加发现重要,价值是怎么形成的知道了,但是价值如果真是要从黑盒的角度上去观察,自己又该需要什么价值的时候,还是需要重新仔细追问一下。
价值,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自己需要的资源总和。价值观就是自己需要的价值排序。其实我们自己也是一个价值需求方。
在我们一生中,在不同阶段需要的价值可能有所不同:
小的时候,玩具的价值比美食的价值大,上学的时候,考第一的价值比身体好的价值大,学的好比讲的好重要。工作的时候,主动表达沟通能力比默默苦干的价值大。创业的时候,连接分享的能力比闭门造车的价值大,做刚需的事情能力(思考)比牛逼的技术(落实)价值重要,认知比财富重要,连接比拥有重要。老去的时候身体健康的能力比拼命赚钱的价值大。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价值效能实效是不一样的,有的价值实效是短暂的,有的价值实效却是终生的。
例如玩游戏的能力价值就是阶段性的,而写作的价值是受用终生的。
就如同刚才类别的能力,例如身体健康的能力,表达分享的能力,思考能力,这些都是受用终生的,并且也是普遍刚需+稀缺的能力。一个懂得运动的人,一个懂得思考的人,一个懂得表达分享的人,在这个消费升级的时代,还不是稀缺价值吗?
知道这些道理,就不能再抱怨不知道学啥了,就要开始践行,开始练习了。
要形成任何一项能力,都必须要从第一次开始,并持续下去,在练习中逐步获得成长反馈,找到成就感,并慢慢变成爱好,习惯,以至于让这种能力成为自己的一种本能。从刚开始的坚持,到后来的期待,这就是成长。
昨天思考格局的意义,提到价值收益宽度和长度,其实活出自己的刚需价值就是我们个体的成长格局,为了更长久的刚需价值提前准备,提前练习,也提前享受。
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很多人因为短实效的技能而耽误了长时效技能的练习,更多的人会拿等我有时间了,我就锻炼身体,等我有时间了,我就学习写作等等这些理由来安慰自己,成为不获取这些刚需价值的理由,这是错误的理解,其实从投入和收益角度看,长久能力价值远远>短期技能价值。
例如不能为了学什么知识技能就要熬夜打通宵。因为身体健康是一个长时效刚需价值。不能为了一个短期的知识输入而影响了长期的价值根基。
记得之前做销售的时候,有同事说:我们就是前半辈子拿命赚钱,后半辈子拿钱买命,现在想想这其实就是没有思考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尤其是没有重视这些一生都需要的刚需价值的能力培养上。
好在前半辈子还没有过完,所以一点都不晚,行动起来,让自己尽快具备这些一生都需要的刚需本能。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