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妈妈教孩子作业时的视频,因孩子对作业结果坚持的与妈妈不一致,几次纠正后孩子依然坚持,瞬间让这个妈妈情绪奔溃破防,只见她暴跳如雷,甩掉手中的笔拍着桌子尖叫着站起来转身离开座位就要夺门而去。孩子看到妈妈的情绪如此急转直下而不知所措,慌张中早已放弃他坚持的原则和立场,面带惊恐连忙说着:我改就是了,我改就是了……情急之下的孩子,他想安抚妈妈,但脑热的妈妈已打开门大吼着离开房间,孩子只好返回坐下。
网友评论“很理解 但这样对自己对孩子都不好”。何尝不是呢。
家长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性和系统性更不用提,更何况大多数不具备老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有能力的拿捏也只是针对自己分内事,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做,还真是得这么说这么干才行。
我们先聊聊我们家长吧,古人说: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古人也说:家丑不外扬。
视频流出的原因不得而知(目前自己曝光自己已是趋势,但该视频已设置隐私),也是当下以各种家庭生活琐事为题材博取眼球和流量的主流题材,在蝴蝶效应的作用下几乎成为刷屏时代的日常,人们走在街上拍照怕隐私,其实真正担忧的是人人拍人人传人人看而带来的无隐私世界,也为家庭安全滋生诸多隐患和纠纷。家长是否也借题发挥放肆自己的任性,或将生活中的某种情绪放大点燃,本可以收敛的却抑制不住,或被某种不良网络视频所套路突变的如凶神恶煞般狰狞面对,如果我们会扪心自问会反思,不要忘了原本的那个自己,那个刻意自导自演的自己是谁?传播的主旨是改变自己还是警示世人亦或是漫无目的的自由落体者。
当下人们都感受到生活压力巨大,但对于个体来说无论是过去、当下和将来都将面临困扰,或许可以解读为生物本能生存的压力,是丛林不二法则,是人必须所经历和要承受的。人类如此,生物界也同样,面对全球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不再新生而逐年减少,森林之王狮子、老虎也好像没以前好混,看到它们骨瘦如柴四处觅食也是为“王”之无奈,想想都也是各有各的压力各有各的难吧。
我们似乎忘记了除了向网络公布外还有个词叫——忍耐。
很多年前有朋友曾带我拜访一位海关老关长,老关长为人耿直,朋友在走投无路才找他,老关长沏茶倒水接待了我们,朋友也道出了想让老关长帮忙找份工作的意思,老关长没直说,但他却告诉我们:如果实在不行就回内地谋发展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谁不想美好的生活?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背井离乡我的就是出人头地,试想一下谁又不是呢。
老关长说的直白,就是退而求其次的发展,不然呢。
可有多少已步入城市圈的人们能够愿意选择退居二线三线四线五线,甚至回到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的农村,即便是想回那也是荣归故里啊,至少我是这么想。忍吧,承受吧,百忍成精说的可能有点过了,但现实生活工作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承受和忍耐。
当下时代是个善于表达的时代,也是一个喜欢暴露的时代。
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七岁能不能看到老么考究,但三岁看大我看是可以的。
表达是提高人脑部活动和锻炼心智合一途径,网络视频中的孩子表达能力出奇的惊人,2岁多的孩子能成人般的提出质疑和发问,让人匪夷所思。
智能网络时代不仅能催生仿生机器人,也同样催促人类的心脑的高速进化。但脑力的发育离不开幼小变大的过程,孩童毕竟是孩童,交流与沟通尚可点点连线,但我们不要忘记用实践去验证与成年人的阅历和思考的不同。但无论怎样,人类大脑在科技的武装下未来人也将越来越聪明。
嗯,是的,是越来越而不是马上,成年人之所以在教育下一代缺乏耐心而暴躁是因为把自己几十年累积的知识经验想一股脑灌输给下一代,让孩子在瞬间理解并。学校便是系统的,循序渐进学习的最佳场所,家长家庭无法替代学校和老师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学校和老师也不可逾越将学业教育的重任任委于家庭和家长。
某科技公众号视频解读脑部细胞的活动,人在情绪管理中的开心和不开心,完全决定着脑细胞的活跃丰富和串联,情绪低落不活跃脑神经也游离互不相连,情绪高昂则脑细胞中电波的结合会点连点成线,线连线成片,形成丰富的电子串联图。
再聊聊孩子吧。
心理学用小白鼠做试验,那幼小的孩童仰望高大的成人并与之对话,同一句话各自的感受相同?!
不尽然。
以眼前出现恐怖画面为例,孩童表现为惊恐而成年人则见怪不怪,故以成年人的眼光衡量孩童的心理感受是个误区。
记忆中的孩提时代,曾经走过的路坎觉得很高,而多年后如再见时却只在成年后的我们小腿位置,如此认知便出现差别。再如以前传说有关视野的故事,说长颈鹿和狮子的所看到的范围和高度都不同,赞美了长颈鹿的眼光高远,忽视了狮子的”目光短浅“。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不是谁看到了什么,看的范围有多广,而是各自视野里不同的风景,体验心智不同阶段成长的历程。
当下的智能网络时代,我们无法忽视这个已经和必须伴随我们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事物,它不仅影响而且在深远的改变着我们以及未来。
90年代时我们说21世纪将是信息爆发的时代,如今信息不但爆发而且被标签被分类被云储存,软件将其串联产生关联互黏互依性,逐步在形成我们人类脑活动的初级——具备了简单的认识、汇总、想像、扩展,AI模型的初级时代通过“神经”元汇总至“神经”系统分解,在传播中逐步成长。
人的思维逻辑似乎被智能科技崛起的模式方法所左右,或者说用网络惯性思维来思考人生。
如果人的思想不能如AI一样被搬运和复制,那我们的认知也应遵循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那同样的话产生的结果和反应就应该不同,所以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是不是可以放弃焦躁不安和忧虑调整好心态,不仅是视觉上与孩子持平,在思想上走进他们幼小的心灵与孩子心平气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