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它就像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起,黑夜渐短,白昼渐长。
冬至开启了一年中最冷时节的序幕,此节气过后,气温往往会大幅下降,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就到了。
不过冬至后,阳气缓缓回升,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所以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
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一共九九八十一天。
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明、清两代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而百姓在这一天也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
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每逢冬至日清晨,南方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更豆、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亦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除了汤圆,南方各地还有其他各种饱含地域特色的冬至美食,包括:姑苏冬酿酒、江西麻糍、安徽冬至面、江南糯米饭等等。
在我国北方,每年农历冬至日,都有吃饺子的习俗。关于冬至吃饺子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
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向民众施舍“祛寒娇耳汤”。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大家每人两只“娇耳”和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于是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因此,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就被沿袭下来。
今日有朋友祝福:今日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是中国农历中重要的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
搓搓小手,别忘了冬至吃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来祛寒哦[嘿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