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个有趣的事情,下楼吃饭的时候,一个外卖小哥在我们的八楼走出电梯,而等我们进入空无一人的电梯的时候,发现9楼和十楼的电梯按钮都亮着。
仔细想想才明白,他按了上面两层的电梯是为了给自己争取送外卖的时间,等电梯回落正好坐电梯下行,不得不感叹一句生活真是处处充满智慧,当时我就在想,如果那一天大数据应用普及到了电梯上面,这小哥也就只能乖乖的等电梯下去再上来了,毕竟,这就是所谓的“精准化算法”。
这两年大数据甚嚣尘上,似乎每一个公司都有了强烈的控制欲望,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给用户打个标签,分个组,推送一下从别的网站爬来的同质信息,顺便附赠几条小广告,美其名曰,个性化精准化推荐系统。
恨不得你什么时候出恭他都要知道,好快速给你送上一卷打上共享标签的卫生纸。
大数据方便了商家营销,库存转化,物流把控,甚至有些人正琢磨着怎么用大数据估算时尚风潮,下一个巴黎时装周的服装究竟是左腿长还是右腿长。
但作为一个职业产品人,如今从事着大数据电商方向,有的时候我真的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从用户角度来看,所谓的大数据,究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
一,数据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举个数据偏差的例子,有人统计,酒吧打架先动手的人死亡率高达85%,但却忽略了一个基本常识,活下来的一定都说是对方先动的手。
笔者一直认为产品经理行业滥竽充数现象十分严重,而今年关于数据分析恰恰又看到了一个不错的笑话。
今年战狼2火爆,分析火爆现象的文章也如过江之鲫,质量参差不齐。而有一篇文章截了一些百度指数,微信指数,微舆情的图片,成功高赞高收藏,而反倒是几篇分析的鞭辟入里的文章赞数聊聊,当然,笔者这里并不是批评前一篇文章的作者,毕竟作者文中也说过自己只是新入门的小白。
由此笔者又想到了王者荣耀,和某产品论坛格调何其相似。
文中有一张截图;
然后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女性比男性更喜欢战狼2。
笔者只想问一问,通常在网上发声的多数是什么性别呢?微博转发如果统计一下,男女比例只怕更夸张。
但笔者敢说,战狼2的电影票肯定还是男性消费居多。
不做样本分析的数据分析都是在放屁。
还有前些年鼓吹的学历无用论,因为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一大批没有学历背书的大佬甚至于首富的涌现,很多人都开始鼓吹;
“学习有什么用?,大学生毕业都要来给我这个小学生打工。”
从当年的大佬里面做数据分析来看,这话并没有错,但其中谬误想必无需笔者多言了。
前两天看篇文章说道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以及房地产的落寞,其中分析的角度很有意思;
因为传统型大佬普遍没有学历背书,所从事事业缺乏创新,严重依赖政府关系,政府风向一变只能束手待毙;而反观互联网行业大佬,高考状元就不计其数,留学背景过江之鲫,文中调侃杭州师范大学已经是互联网大佬最低准入门槛。事业往往带有强烈创新性,走在时代前沿,政府甚至难以干涉,最后只能被迫跟着某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做出转型改变。
二,流量为王?
三生三世与战狼2同期上映,所以在后者被捧上神坛的时候,前者也不可避免的中枪,成为了完美的衬托背景,人人分析战狼2必然过来批判两句,笔者当然也不能免俗。
传统生意年代,火车站小餐馆往往最难吃,价格贵上不少,然而生意火爆。(笔者才没有映射现在某些BAT)
不知道从谁开始突然有了一句“流量为王”的口号,流量就好像是哪直上九天的清风,每一个人似乎都能借力做一把天蓬元帅。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各种小鲜肉被炒上天价,动辄几千万上亿的片酬仍然有人愿意买账,因为鲜肉本身只是个赠品,制作方买的是鲜肉的粉丝效应和话题影响力,那么显而易见,没人会对赠品的质量抱有期待的。
同样游戏市场,据说steam平台与作者三七分成,橙光七三,到了腾讯,直接八二,在这种渠道为王的思路下,山寨跟风盛行,抄袭盗版成风,具某知情人士透露,国内游戏市场核心任务就是搞死所有独立制作者和原创,大厂垄断,这样就可以稳赚不赔了。
影视市场基本同理,如果有一个亿的预算,拿出八千万请当红小鲜肉,一千万疏通关节,八百万收买院线以及话题炒作,能有二百万用来实际拍片观众都要谢天谢地了。
这种畸形价值观之下,有人将慰安妇做成表情包蹭流量热点,笔者一点都不奇怪。
只是笔者也有一点怀疑,以视频广告为例,很多网站都有“会员跳过广告”的设定,那么请问,有消费能力的会员没有看到广告,而消费能力较弱的非会员不得不看了广告,转化究竟如何呢?
同理,某导演说过“是不是我死了你们才会来看我的电影”,不不,你死了或许能抢个头条,进而炒作一波获得大量流量,也许还会出现大量表情包,媒体借势狂欢。不过这和你的电影有什么关系?大家只不过关心你的热度,毕竟,就像你当年做的,流量为王么,死人的流量更好,还没人去告侵权。
真正死后成名的艺术家都是因为生前缺少关注,例如梵高,卡夫卡,赫尔曼,人家质量向来过关,自身转化率非常高,只是没有去炒作而已。
不考虑转化的流量只是资本水潭中一弯月影,轻轻一碰,连个泡沫都不会溅起。
插播一条
吐槽一下支付宝的某个功能
这个界面明明是用来给商家出示的,结果实际付款金额那么小,优惠后金额那么大,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三,所谓精准化营销
笔者曾听人推荐下载了今日头条,又在体验使用后卸载。
今日头条的算法推荐规则大体上就是同质化推荐,要么推荐你看过的同类,要么推荐你同类看过的,而事实上,各大平台目前采用的多数都是此种算法规则。
虽然笔者曾经参加过奥数竞赛,希望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但并不认为自己比这些行业顶尖公司算法工程师数学水平更高,毕竟,笔者没有得到一等奖。
所以这里不就算法规则进行讨论,只谈谈结果。
某天;
我注册了某新闻类app账号,填写了感兴趣项目好方便该app做用户冷启,又关注了几个系统推荐过来的大V方便公司给我打个人群组标签。
然后看看几篇文章标题;
《零基础一星期成为产品经理,轻松月入过万》
《BAT高级产品专家专场分享会;三天从零开始项目UV过千万》
《无人驾驶汽车频遭抢劫,某公司拟在车上搭载猛犬》
《震惊!10后CEO B轮融资千万,称十年内改变世界》
《快速高薪,不用识字一个月培训成为产品经理》
《王二狗发家史,论名字对命运的影响》
···········································
于是笔者对比了一下信息价值,随手打开了《王二狗发家史,论名字对命运的影响》,看了半天的星座八字又加上了三角恋。
突然想起上个月苹果有场发布会,打开京东搜了搜苹果笔记本,又打开天猫看了一下价格关闭了京东,想想目前暂时应该不需要购买新的笔记本。
想起刚才的王二狗文章,想搜搜有没有卖卦签的店铺,突然惊醒如果搜索了可能要被记录下来以后天天不知道会给我推荐什么诡异的东西,于是赶紧作罢。
回到首页满屏都是苹果电脑的推荐信息,再就是前两天刚买的智能音箱,除非特意搜索看不到其他品类,感觉竟是些不需要或者已经购买的东西,于是关闭天猫。
又打开某新闻类APP,这回推荐全部都成了;
《震惊;二十年狐狸竟然成仙!》
《废材男取名龙傲天出任成功CEO》
《中国运气最好的十大名字,第一竟然是它》
《这张照片火了,产品经理不得不说的秘密》
笔者向下翻了翻,实在找不到能看的东西,最后,只能卸载该APP。
当然,以上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场景,但是也相差不远。
随着网商平台的赢家同吃,小商家生存日益艰难。大的商家在淘宝直通车每日的投入就达到六千以上,劫持了大量的流量入口。
好在,阿里等平台本身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所以有了千人千面等系统的推出,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大公司通病,效果起码目前来看并不理想。
马总当年喊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改变了当时的商业格局,也确实惠及了大量中小型商家品牌。但时至今日,恐怕当年梦想屠龙的少年实现了梦想,但也成为了一条龙。
精准化营销问题非常多,信息同质化严重,催生行业毒瘤,用户隐私难以得到保护等等。有时间笔者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进行分析。
但互联网行业聚集了中国的大量精英分子,名校高才生,笔者也愿意相信,时代总是在进步的,历史的洪流冲刷下总会去芜存菁,资本对流量的追捧总会一点点冷却,事实上,借力起飞的只能是具有对天空向往的动物,毕竟,猪并不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