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邻居,是个女孩子,人长的很俊,但是高中学习不太好。高考考完去了一个原三本院校,北京城市学院会计学。北京流行一句顺口溜:清华北大,联大海跑。这里的海跑指的就是北京城市学院,不难发现属于那种被调侃的学校。去年刚刚大学毕业,没有考研,今年应该23左右的样子,毕业之后投简历,被四大银行抢着要,最后去了农商银行,当柜员,年薪20W。其实你如果从北理工的计算机毕业,出来当程序员,我觉得也未必有她挣得多。
然后我还有一个邻居,和那个女孩同岁,高考630+,去了中国农业大学(985)环境工程,结果企业录用的时候,工资较低。没办法,选择考研,学医。但学医一般8年,3年又不好说,反正未来还得接着闯。
你觉得我上面说的那个第一个女孩子,她属于个例,还是说基本都和她差不多?
在知乎跟一个学弟聊天,他讲了一个故事。
我是这么回答的:
第一个例子有点神奇。银行招聘分校招和社会招聘,近些年对学历要求逐渐提高,本科生不怎么招了,女生也招的少。
但银行不太注重专业和学术成果,相反,如果一个人才社会能力足够强能拉到巨额存款,那肯定抢着要。当然,银行招聘也存在暗箱操作。但无论是能力还是社会关系,都是价值体现。
毕业年薪20万,这个数据可以上新闻了。一个优秀的程序员本科毕业月薪也就一万左右。这个例子算是个例中的个例吧。
至于后者,我们大部分人就是这样吧。从前读大学的人少,本科毕业证值钱;后来大学多了,不断扩招,本科率可以高达80%,研究生就值钱了;企事业单位的门槛,随着教育的普及不断提高。
本科毕业找不到好工作,就想着读硕士读博士,再就留学镀层金,不过是增加自己的筹码,让自己更有价值才会有单位要。
个人价值,跟会不会读书、成绩好不好没有直接关系。我今天跟妈妈逛街,路过很多店铺一边给她分析经营的利润空间。我说,其实我现在辍学,跟家里借二十万,明年也能翻一番。但我毕业就业当年,肯定年薪达不到二十万,这又是何必呢?——我们努力学习并非是因为学位多高,未来工资就有多少,而是给未来的自己更大的选择余地而已。
我身边,有创业成功的大三学姐,她的公司年慈善额就有百万;也有拼了命地学习,闯不出一番事业就得被抓回家继承家业的朋友;有本科毕业就被几家大企录用却决定留校考研的学长;也有不在意成绩,一心搞活动想好了考公务员的同学……
不知道算不算一件遗憾的事,我们应该都属于后者,但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少一句“没办法”,悄悄给自己增加筹码,而不是到了紧要关头就感慨读书太少、工资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