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只有5%是受自我意识支配的。我们是习惯的造物,因而更多的行为都是自动反应或对于某种需求或紧急情况的应急反应。良好习惯的力量将后天的精准行为融入日常,接受清晰的目标感的支配。
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有以下重要性:
1、精力有效使用在当下任务上;
2、能够减少行为对主观意愿和自律的依赖;
3、将价值观和目标感有效转化为行动,通过日常行为展现我们最为看重的事物。
面对的困难越大,人们越容易退回以前的生存习惯,认为旧有的习惯更安全,更符合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适应起来特别顺手,但却阻碍了我们的进步与改变,因此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
习惯能够创造出一个稳定的框架,而突破性的创意往往孕育其中。并且习惯还可以留出精力恢复与再生得时间,加深人际关系,实现精神反思。而主观意愿和自律的局限在于每一项对我们自制力的需求都会消耗我们容易枯竭的精力储备,比如每次决定午餐吃什么,我们会犹豫会纠结,几个轮回下来自己都觉得累了还是没有选择好。
习惯的持久力来源于精力节约的本质。
我们不应该培养先思后行的习惯,而是当我们不再靠思索就能做出的行为越来越多,文明才得以进化。(怀海特)意愿和自律推着我们行动,而悉心养成的仪式习惯吸引我们做出行动,甚至一旦做不到,还会引起不适,比如每天刷牙,沐浴等。
习惯能够把生活变得有条理,清晰的仪式习惯能够划出界限,让你有机会更新和充实自己,为挑战做好准备。并且也能够跨越过去的舒适感和未来挑战。
建立有效的仪式习惯需要依靠很多因素,但最核心仍是30天或60天养成周期中对于时间和行为的准确规划。
习惯的精准和具体化确保我们能够顶着压力完成任务。因为建立精准仪式习惯能够抵抗压力产生的精力分散和恐惧,特别是在不利情况下,思考得越少,得到结果越好,你越保持专注,越能更好处理突发情况。
习惯的养成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制定计划时注意数量,如果一次性设定太多改变,远远超出个人意愿和自律的有限有效能力。
所以习惯是慢慢养成,一次只关注一项重大变化,每一步都设定一个可行目标,循序渐进,慢慢积累,只有越过舒适区才能发生成长和改变。学会体验阶段性成功,它能帮我们建立自信、增强耐心,寻求更具挑战性改变。
在习惯养成过程中,还要做到每天进行行为自查,可以帮助你看到个人预想和实际行为的差距,总结每天的得与失,第二天才更好的调整或修整,这也是一个即时反馈的方式,不然我们一味行动却忽略某些问题,也很影响习惯的养成。
所以,仪式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也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