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需要经营战略,也需要经营战术,更需要拼命工作。
成事需要理解逻辑,匹配相应的资源与方法,以更高效的速度尽快实施。
一、战略的意义:
战略这个事情,真的是很重要。一个公司可以比喻成一个人,公司的各个部门就是四肢和躯干,各个岗位就是人体各个器官,现金流就是血液,那么战略就是人的大脑,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公司的一切。虽然不管身体哪个部分出了问题,人都很难受,但大脑出了问题则是最为致命的。
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 “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在医学上,脑死亡是人死亡的标准,在公司里,战略失败也是公司垮台的根源。
01 多问“要做什么?”而不是“能做什么?”
“要做什么?”是战略;“能做什么”,是战术。有时因为太过专注目前的实际情况,所以遇到困难时就会归结为“目前无法解决”,最终放弃已有计划,慢慢地就没有了战略,要么离关门不远,要么注定做不大。
02 多问“将来会怎样?”而不是“现在该咋办?”
所谓战略,就是在规划未来时,多问“将来会怎样?”战略思考的第二问,一定是面向未来的,“将来会怎样”,而不是纠结于当下,“现在该咋办”。升维思考一般增加时间维度,站在未来看当下,所有问题都是阶段性问题。
03 多问“这事能不能干?”而不是“这事赚不赚钱?”
所谓战略,就是在面临选择时,多问“这事能不能干?”
在一个公司的发展历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岔路口,面对许多选择,这个时候领导者需要问的问题是“这事能不能干?”干了对公司有什么好处坏处,不干又有什么影响。这些抉择,就是战略思考。
如果一旦站在实用主义立场,问“这事赚不赚钱?”就掉到了战术思考层面了。很多时候,不少违法乱纪的事情都是能赚钱的,但一定与公司的战略目标是相悖的。一旦脱离了战略大方向的指导,就很容易走歪路。
04 多问“怎样聚焦做好一件事?”而不是“何时涉足新领域?”
所谓战略,其实是在不断地做减法,集中人力物力,多问“怎样聚焦做好一件事?”
公司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的机会,就好像在大道上有许多小岔路,这个时候,领导者需要做的是减法,决定哪些事情不能做。跟战略目标关系不大的事情,暂缓或放弃,集中一切资源为战略目标服务。
有不少公司在规模较小的时候发展很顺,一旦做大了反而犯了糊涂,不断跨行涉足新领域,使公司陷入困境。或者市场没有定位,什么市场与什么客户都以为能做,究其原因,就是忘记了“聚焦”这个战略思考的维度。两头都想占,一头都捞不着。
05 多问“需要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怎样找到那些人?”
所谓战略,就是在搭建团队时,多问“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
真正的领导者,一定是按照公司的发展需要来搭建团队,而不是根据个人喜好。大家都说领导者一大半的时间要放在招聘上,就是因为招聘本身就是战略的一部分。
领导者要思考的是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比如销售不给力时,就需要一个靠谱的销售主管,财务一团糟时,就需要一个合格的财务主管,技术研发落后时,就需要一个技术过硬的研发主管。至于怎么找到哪些人,就是人资主管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06 多问“如何让用户受益?”而不是“如何让自己获利?”
所谓战略,就是在变现盈利时,多问“如何让用户受益?”
理解客户需求及需求变化的趋势,客户是组织,组织由股东与员工组成,股东与员工的需求组成了客户需求,而决策员工工作与成长的需求才是最关键的。多问“如何让用户受益”才是关乎根本的。一旦失去用户,公司必将垮台。而留住用户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让用户受益。差异化的好产品能让用户受益,差异化的好服务能让用户受益。建立在用户受益基础之上的盈利,才是基业常青,如果让用户权益受损而让公司获利,则是饮鸩止渴。
当然,战略也是需要调整的。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试错,不断对标,不断调整。战略思考就是要透过不确定性来把握确定性,战略思考就是要在众多的选择中找到自己的判断。
二、战术
战术主要是兵法、工具与方法,以及调查分析确定环境等实际情况如何选择符合的方法。
从人才的选、育、留、用等,从客户的实施拓展与维护等,从各系统的建设等。武器库非常充足,取决于匹配与执行的欲望。
三、拼命工作
傲、懒是个人成长的两大克星。
何谓不拼命工作,懒、低效的、漫不经心的,总是在等靠的。
何谓拼命工作,总是在寻求更高的工作结果,不断尝试验证去寻找新的高效工作方法。表征是境由心生,能自我驱动潜意识,不经意间,讲邂逅变良机。体会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特别是间接价值贡献的职能部门与管理人员,评价标准是推动了什么流程效率提高,改变了什么旧的习惯、养成了什么新的习惯、建立了什么新的标准、效果能准确的验证。
勤奋分三个方面,
勤思:1、职责当担;2、战略航道纠偏;3、调查研究+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系统思维,避免线性思维。4、竭心借力,把相关环节想清楚。
勤行:1、到现场去;2、工作日志总结与反思;3、立马执行;4、不断尝试验证新的方法与工具。
勤学:1、确定并研究对标企业;2、建立自己的导师群;3、针对性的功利去看书,并践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