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是什么?“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那么“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就是“空想的国家”。那么乌托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上个世纪60年代的“老鼠乌托邦”吧,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实验。
实验里面的小乌托邦是由一个由谷仓改建的,它是一个边长2.7米,高1.4米的正方体空间。这个空间可以容纳3840只老鼠,食物可以供应9500只老鼠,水能供应6144只老鼠。这里没有天敌,科学家会定期进行打扫,因此也不用担心会受到大规模传染病的威胁,唯一有所限制的就是空间。有了“领土”之后,科学家们把4只公鼠和4只母鼠放了进去。
那么这个小乌托邦会发展到多大的规模呢?一开始我猜测的是,他们会发展成一个数量很接近3840的规模,可是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
可能我们都只猜到了开头,刚开始的时候老鼠数量快速增长,平均每55天数量就翻一倍,到了第315天时数量达到了620只,从那以后老鼠的繁衍速度开始下降,每145天数量才能增加一倍,第560天,老鼠数量达到2200只,小乌托邦进入了巅峰时刻。实验进行到这里,基本上还在我们的预期范围内,在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下,快速繁殖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空间毕竟是有限的,后来的速度减缓,也在意料之中。
既然是乌托邦,就一定也会像人类社会一样,形成老鼠的社会地位体系。伴随着前期老鼠数量急剧增加,老鼠社会地位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占据主导地位的公鼠获得了更多的交配权,因此后代数量也是最多的,而那些处于边缘地位的公鼠基本没有交配权,也就几乎没有后代了。这一点像极了人类古代封建社会,有钱有势的三妻四妾,没钱没势的讨不到老婆。
在这一阶段中,年轻老鼠的数量占据了大部分,虽然水和食物完全能够满足每一只老鼠的生存,但是这些老鼠还是会相对集中在资源较多的区域。在这个增长期内,科学家发现老鼠出现了14个育雏集体,而且都有着明显的等级秩序,阶层越高,活动范围越大,活动频率越高,获得的资源越充足,繁殖越快。整个群体也是最有活力的。
这样看来,总有一种感觉,这帮科学家在用老鼠乌托邦实验研究人类的走向。这样一想,还有点小紧张。
实验进行315天后,这一阶段随着空间日渐拥挤,整个社会开始出现畸变,老鼠的行为开始变得有些怪异:
整个鼠群社会秩序日益混乱,老鼠们变得非常好斗,一些竞争失败的公鼠无法迁出鼠群,只能聚集在场地中央,停止了对于领地和配偶的竞争,开始无所事事地生活,与其他老鼠之间没有社会交际。同时一些竞争失败的雌鼠也停止了交配,躲在了一些偏僻的角落。
占据统治地位的公鼠的捍卫领地的能力下降,而母鼠却越来越好斗;自然性别都出现了混乱,公鼠之间出现了同性恋行为。母鼠的生育率也开始下降。
年轻老鼠过早地被母鼠赶出巢穴,独立生活,社会纽带减弱。也出现成鼠啃食小鼠现象。
这个“社会”太乱了,这个实验越来越可怕了,那么最后老鼠乌托邦会怎样呢?
接着说乌托邦的巅峰时刻,那时候整个小乌托邦有2200只老鼠。此时,所有老鼠都停止了社交行为,公鼠慢慢停止了一切暴力和求偶行为,母鼠也停止了生育行为,领地冲突越来越少,它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梳理毛发。等到实验进行到第1588天,此时整个种群就只剩下27只丧失生育能力的老年鼠(其中23只雌鼠,4只雄鼠)......
这个实验让人细思极恐,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年轻人是最应该努力奋斗的一群人。如果过早的像实验里面的老鼠那样,因为竞争失败,因为挫折,就自暴自弃,放弃努力,过上无所事事的生活,性格越来越孤僻,谁又敢保证,人类不会朝着老鼠乌托邦实验的走向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