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晴
昨天作业班发生了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关乎孩子的教育,都不是小事。
两个孩子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就有了口角,一个孩子大吼着把另外一个孩子的笔袋摔了。
那个孩子哭着去捡笔袋,我阻止了,我让摔笔袋的孩子去捡。
(我想让孩子意识自己的错误,但孩子在气头上,这么做肯定不会有好结果)
孩子大吼着说:“我没有错,我不捡。”
一股怒火有内而发,直冲脑门,“你不捡,我今天就让你妈妈来拣”,我说了这样类似“威胁”的话。(这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
平时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一般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都是男孩子,吵完一会儿就好,处理反而会加重矛盾,还有就是我不希望他们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但我忽略了孩子还是孩子,他们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要求还不能达到我要求的高度。
“我妈说,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都可以直接扇脸。”孩子还大吼着。
气急败坏,“如果别人得罪你,你去砸了人的家,你跟警察说,是人得罪你,活该,警察就不抓你了吗?”我试着举例子来让他明白,砸别人东西是不对的!
“反正我没有错。”
我无语了。
此时我需要沉默,我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快要爆发了。
我压制着脾气,检查完他们的作业。
当所有人都平复一点后,我希望可以再次引导摔笔的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孩子依然态度坚决。
终于火山爆发,我用了大人常用的办法——威胁。“今天笔拣起来算完事,不捡起来,咱俩就说再见,我不能教你这样不懂事的学生。”
他不说话,我只得继续保持沉默。
突然我特别后悔自己的话,我在强制孩子承诺自己的错误,尽管他是错了。我应该让他心甘情愿地承认错误啊!
我在思考接下来怎么做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看我不说话,就去给他妈妈打电话,我听到他一直在说:“妈妈,你来一趟吧!”
此时僵化掉的气愤似乎好点了,被摔笔的孩子也不再那么情绪激动,自己去捡笔。我试图再次劝说,找到问题的根源。
俩人你一句我一句,叽里咕噜说了半天。我的脑子就像一个织布机,我需要把各种丝线捋顺了。原来是被摔笔的孩子先给他炫耀他的笔,最后不知咋的就互相骂上了,是摔笔的孩子先出口骂人的。
按理说,他先骂人,他摔东西是他的错,但他就是认为谁先挑起事端是谁的错,而且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都说了我脾气不好,你别惹我。”
脾气不好就可以作为伤人伤物的理由吗?
我真是太着急了,着急的想让他们成为我理想中的样子。
除了这个时候,他在我印象中特别懂事,特别贴心,情商也比较高。但我不知道他怎么会有这样的一面。
家长来了,我什么都没有说。
孩子们自己叙说事情发生的经过。
孩子妈妈脾气很好,听完一堆,叫停,说:“你错了,摔别人东西就是你的错。”
我松了一口气。
但是孩子仍然说:“我没错,是他先挑事的。”
“他先挑事你可以不理他,但是你不能摔他东西。”
孩子依然不接受。
“他说遇到这种事情爸爸妈妈说应该直接扇,我觉得你爸爸妈妈绝对不是这个意思,他们说如果真是对方不可理喻,让我们忍无可忍,甚至对方先动手的时候,我都不建议忍着。”
他妈妈我接触许久,绝不可能让孩子去做这样的事情,一定是孩子自己的片面理解。所以我试图让他理解家长的意思。
家长估计认识到有问题了,说:“爸爸妈妈可不是这个意思。这哪是事儿啊?”
让孩子先写作业,和家长外面沟通了几句。才知道在别处也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动手。
我有种隐隐的担忧。
信任孩子是我们家长必做的功课,但是这个信任也是有度的,孩子在外面和别人发生矛盾,被家长知道,如果有错,非挨即批。那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如何保护自己。他会自动屏蔽掉所有对自己不利的环节,夸大对方的错误。
家长听到的自然就是自己的孩子成了窦娥,不难理解就会说出类似动手的话。孩子听了之后就照做了。
现在只是同学之间的一种小打小闹,以后呢?
我不想夸大其词,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升,他会做出理智的判断。
但是习惯会成为自然,他随时他都有可能爆发,甚至酿成大错。
教育无小事,处理这件事的过程,我需要反思。
家长众多无意识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家庭教育,我必须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