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点这里
今年阅读的第一本书是由于萌姐的财富读书会,选择了安德斯•艾里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合著的《刻意练习》。
明明是第一本阅读的,为什么截止到现在,今年我即将读完5本书了才想要写它呢?原因是自己读完了,尽管有收获,也发了半个月的读书收获在朋友圈见证,却感觉想分享也讲不出所谓的大道理出来,似乎整本书下来就是标题的意思: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一本指导人们快速学习的书籍。作者认为通过优化练习,不断地积累习惯,完全可以达到高效、及时地检测和巩固学习效果。挑战自己,突破舒适区,克服瓶颈也是可以练习的关键。
我将这本书归结为以下12个要点,同时结合自己案例和知道的案例一起分享
1)成功人士的杰出源于正确的练习
世俗常道:我没那个天赋,谁谁谁成功都是因为有天分。这或许都是他们拿来寻求开脱的理由,多数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天才”却说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也就是说“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基因也重要,但是不论基因遗传发挥了什么作用,大脑和身体都具有适应能力,我们其实拥有更大的力量来掌控自己的人生。
不要被基因和天生才华所误导,当刻意练习的时间越长,基因影响越小。(训练时间比智商更重要)
初中语文课本一篇散文出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伤仲永》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电影《阿甘正传》,阿甘妈妈是伟大智慧的母亲,面对一个智障儿子,她没有灰心丧气,而是积极耐心教导,用她特有的方式把阿甘培养成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那么我们因此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呢?
别人无从控制,我们可以多给予自己积极暗示,给自己正面的自我实现预言(简称自证预言),多在正能量圈子活跃,另外可以主动给予别人积极反馈,吸引别人注意你。
2)学习是一种创造能力的方式,而不是学会利用内在才华。
这也很打破我的认知啊!原本一直以为自己没有舞蹈天赋的,原来通过学习可以创造出这种能力出来,今年也要通过刻意练习学会跳舞。
3)任何才能都没有最优级
应和了刘润老师年终演讲说到的:所有理所当然的现在,都是曾经不可思议的未来;所有现在不可思议的未来,都是明天理所当然的现在。
电视剧天道中的女主芮小丹说“先觉到悟到,我才能做到”,觉到是第一个步骤,我们不能让想象限制了未来发展!
4)“刻意练习”是要做“有目的的练习”
除去疲劳驾驶和酒驾的身体因素,为什么有的司机开一辈子的车,该出车祸还会出车祸?说好的一万小时定律呢?
我的思考是①他们会开车以后,一直处于舒适区;②没有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书中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技能都需要一万小时,有的技能需要的又不止一万小时。其实,这只是心理研究为命名做的一次不严谨的演绎而已!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4个特点:
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有效引导做练习
to do list:要把目标分解并制定计划
(《只管去做》中也讲到将目标分解的【倒推分解法】)
②是专注的: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
③包含反馈:通过反馈来辨别不足
(当别人不能给自己反馈的时候,自己养成事事复盘,时时复盘的习惯)
④需要走出舒适区
今年我的硬本领修炼也要结合萌姐的单点突破法,要在特定时间对特定技能进行刻意练习,比如我在前几天制定的新年计划中写的是:
整体来说1-4月主攻公众号+朋友圈(不定时直播);5-8月主攻直播+朋友圈(附带视频号);9-12月主攻视频号+朋友圈(直播尽量顾及到)。
朋友圈都是顺带的事儿,所以一定持续更新!
5)刻意练习不可避免的瓶颈期该如何应对?
我们在生活中的学习技能上遇到瓶颈和困难的应对方式很多人会选择逃避或者停滞不前,甚至自卑检讨自己而不懂得去找其他方法。比如我前期对自己学跳舞没信心就是选择了逃避,给自己找借口没有这个天赋。
书中给我们介绍遇到瓶颈有几条路可以走:
①试着做不同的事情,从不同方法想办法(推荐找导师或者教练提供经验)
②并非达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
(要有目的的练习)也就是目标导向,先制定目标,反过来倒推计划。
③心理机构构建和建立检索结构
现在倒退一下我今年的目标如果是私域流量达到1000人,进一步划分就是每月100人,尽可能被动添加,我可以多分享提供价值多活跃……
6)刻意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却也要注意不能一下用力过猛。
我在去年的年终复盘和制定新年计划的时候制定的新年计划就触犯了这条规则:
今年做直播,制定目标一年365天,每天直播,最少10分钟,读书都可。
最后的结果是:1.6新微信开通后,到镜头前只差开启直播,最后也没有开播,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目标设置在了困难区。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身体偏爱稳定性,要想走出舒适区,需要足够努力地锻炼,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
持续地将自己推出舒适区,要使身体补偿变化不停地发生,不能一下子推太猛,离舒适区太远,就可能受伤,反而阻碍了提高。
再加以反思:
我前期一次直播都没有过,一直处于舒适区,一开始不能要求自己天天开播,需要阶梯式成长。
萌姐说直播是一门硬本领,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只能通过观众发言才能知道如何继续下去,前期的很长时间都需要忍受自说自话,自言自语的寂寞。(演讲+互联网=直播)
我需要让自己一直处于{拉伸区},直播次数循序渐进地增加,比如开始是每月一次,坚持3个月后,每周一次,再坚持3个月后,每周2-3次……最后再给自己定目标是每天播,保证可以有话说,不对镜头胆怯,可以跟0观众讲,也可以跟以万计量的观众讲。
(这两天第一次上播,复盘反思)
刻意练习的目的是控制和改造自己的命运,但不要一开始就与自己硬刚!需要结合萌姐的学习五环法:学思做教赢,左手理论,右手实践,循序渐进地进步!
新年突破自己,加油!
7)刻意练习的结果需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古话“学到老活到老”说的没错,然而并不是学的越多成就感越强的。学本身没有错,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把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的目的。
如果成天往脑子里塞东西,塞多了就跟一下子吃美食吃多了一样,再美味,吃多了也会反胃,也会效果不良。知识便秘,是这个时代焦虑很大的来源!
大师相比新手强在:
①有意义的记忆
②5万个数据块,数据块按层级整理(萌姐讲到的知识宫殿)
③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细节和大局观)
刻意练习创建心理表征,将有意义的记忆与检索结构关联起来。
心理表征有助于找到规律,杰出的人能够看到一片森林,其他人只能看到一棵树。
再结合润宇老师曾在直播中讲到的:无论学什么,无论怎么学,学完后,要会重新判断一遍这个知识能不能用。也不是不学,是会判断自己能不能用,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学习的用处是互相成就,把从别人身上学到的东西拿到自己身上内化!
我的下一步行动是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往自己现有的知识框架里填充学习到的知识。(王世民《学习力》)
因为学的多了,读书读的多了,就会发现基本的根基和底层知识,也被叫做“第一手知识”是就那么多,学的多了,读的多了,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不变的底层逻辑和第一手知识。
初步的学习→初步建构自己现有的思维逻辑和框架→深度的知识输入加以填充→形成完善的、具有自我逻辑体系的知识库。
这才是当代学习的正确姿势啊!
8)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某件事情的专家
相比只会读书的书呆子,生活经验方面更多,也可以做老师。
在职业生涯规划师赵晓璃的《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中也讲过这么一个观点:当你50分时,可以教10分的学生;当你80分时,可以教60分的学生。其实我们总有一方面比别人强的,此时就是你做老师的机会。
学习金字塔,费曼学习法,学习五环法都是让我们把学习的目的导向“教”,正向循环!
9)刻意练习的步骤
如今的知识泛滥,让学习变成看到别人比我们强在哪里就学一下,三分钟热度,看到另一个吸引人的,立马停下来花钱花精力去学习另一个老师。
白杨师姐告诉我们学一个人就要把ta学透,翻他的人生史,甚至可以做到比榜样自己更了解ta,学习ta,努力成为ta,这才是当今社会应该保有的学习态度。
刻意练习可以效仿的步骤是:
①在已经熟悉的行业或领域思考杰出表现具有的特点,并用方法来度量;
②寻找所在行业或领域评分最高,你认为对杰出表现关键的人;
③有针对性地思考他们做了什么,使自己脱颖而出,并思考他们用了哪些训练方法帮助他们实现卓越;
④只要有可能,找一位优秀的教练或导师,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反馈。
所以我们应该先调整观念:榜样在精不在多,采用以上方法选择1-2个榜样,“挖坟”式研究透ta,刻意练习,走榜样走过的成功路。
但是注意:并不是找到一位老师或者榜样就一路跟随,一辈子就ta了!
自己在进步,也需要适时更换导师!
萌姐的七个人物法也是需要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到两年更新一轮,找到适合自己当下的榜样。
我们反而应该在成长初期找到与自己最接近,最容易超越的学习榜样去学习。
具体应该怎么做?
萌姐在《人生效率手册》中讲到的7个人物法,可以采用2-3-2的形式设置:
找到2位身边熟悉的可以1-2年短期超越的榜样;3位中等难度需要长则3-5年才能超越的榜样;2位难度较高,可能一辈子也无法超越的榜样,比如萌姐选择的一生榜样是孔子。
而我一生的榜样就是萌姐和樊登老师,做一个又忙又美又有文化素养的内外兼修的女子
10)保持动机是投入有目的的训练或者刻意练习中的人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刚过没几天的新年,大家是不是也制订了许多新年计划呢?有这么一个心理学效应叫新年决心效应,指的是新年刚开始兴致满满地立flag,行动两天就失去了热情,行动越来越少,直到不再行动。
我们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有以下几个原则:
①找位好导师
②专注和投入
③跨越停滞阶段
④保持动机
其中运用保持动机,我给自己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今年我想要突破的是形象美学和直播。
形象美学是为了提升审美并创造美,让自己永葆青春(比如穿搭、美妆);
直播是为了提升自己演讲能力和应变能力,适应时代,紧随时代发展。
11)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是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
创新靠的是灵感,但是灵感的来源还是前期的知识积累和对该领域的了解,极少极少的人能够完全自创。
三字真言“抄钞超”,很多产品和著作也都是作者靠找榜样和导师先模仿,再创新的。
想踏上自媒体之路,至少先开启自己的自媒体抄钞超之路,先找榜样跟随上路再想着超越吧!
12)做“知识人”不如做“练习人”
选择学习是为了培育技能;知识本身不是学习的目的。当今时代,把人类称为“知识人”不如称为“练习人”,人是可以通过练习来改变命运的,你可以掌控自己的潜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如果只是学,没有开悟的过程就会越加焦虑,觉到→悟到→做到,第二步也是讲到“悟到”的重要性。
学习上瘾就会达到废寝忘食的状态,它本质是达到了一种心流状态,本人并不会感到累、困亦或是饥饿。
润宇老师也曾在直播曾讲到他在刚毕业到名企工作时做杂工,想要有所抱负,领导给他机会,于是自己去学习本职以外的编程以解决当前处于的无聊无趣的工作。每天10点下班,个把月都是学到凌晨2点,最后公司领导和同事知道了,都让他注意身体,但是他自己并没有辛苦的感觉,这就是产生了心流……最后凌晨两三点一个灵感乍现,在出错的程序中顿悟,最终结果是让前期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再一次应和了《干法》和《活法》两本书都讲过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当你竭尽全力时,会发现——工作现场有神灵。
润宇老师的开悟也是因为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刻意练习啊!
最后,不得不引入当下的热搜榜单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爆掉的冬奥会新闻,其中之一就是连央视都忍不住夸赞的日本选手,也是66年来第一位蝉联两届冬奥会男单花滑冠军的“冰雪王子”——羽生结弦。
他不也是刻意练习的代表吗?不信,我们来看看:
花样滑冰里最难的一个动作就数强调综合性的四周跳,这也是参加奥运会的技术门槛。这是网上找到的一段专业解释:四周跳1440度后,落冰时脚要承受5-7倍的自身质量。
为了早日练成四周跳,当时15岁的他开始“自杀式训练”。一般选手每天练20到30次四周跳已是极限,但羽生一天会跳60次!每分钟一次的练习,50次,才只能成功一次。对我们来讲,多练30次或许只是一个数字的概念,对实际训练者,却承受着无比的压力与痛苦。
靠着这样日复一日的摔打,3个月后,羽生做到了。
这个时期的教练阿部奈奈美,见证了羽生四周跳的起步与成功,她是这样评价羽生的:“是的,我认为羽生结弦是天才。但他的天才和别人所说的天才有点不一样。他可以比别人付出多一倍的努力,他可以为了将本身天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努力。这种努力的方式,正是我觉得他真正天才的地方。”
即使是天才靠的也是努力,也是日复一日,比别人多付出一倍的刻意练习啊!那么我们平常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刻意练习呢?
我想,这就是刻意练习的魅力,它不仅给了我们实现逆袭的可能,同时也打开了破解焦虑的一条路径,知识技能再泛滥,我们也需要采用单点突破法深耕,做一名练习生,相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