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们的"此一时彼一时",那就是一种真正的智慧——事来则应,事去不留!
在前一刻为了一个玩具争抢得眼泪汪汪或者大打出手的两个孩子,过了一会儿,发现他们和谐地坐在一起看书,还共享了一块面包美食。
曾记得有个邻居,她看五岁的儿子和别人打架了,就参与进去,结果和别人大人吵起来了,两家大人老死不相往来,好邻居变成了坏关系,后来还总因为孩子们又一起玩责骂自家娃。就只因为没明白这个道理,其实孩子是就事论事的典型,事过了,就翻开新篇章了。
有些成人常常是对人不对事,喜欢的人看什么都好,不喜欢的人什么都不好。这个问题也可能因为在小时候,当我们和人相处遇到事情时,因事产生的真实情绪没有流走,积压在体内,遇到类似的人事时就容易投射。积压情绪很多的人,就容易敏感,对很多人事随意起情绪。因为被积压不被接纳的大多是所谓的负面情绪,所以敏感的人,在很多人眼里就像刺猬一样,动不动就会和别人不愉快。
再说说今日的一个感受:孩子们自己设计操作的游戏,尽管很简陋,一个竹蜻蜓飞上天就可以带给他们无比的快乐!因为是他们自己发现的乐趣,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去了,不像平常我们老师成人设计的活动,会有孩子下意识地拒绝参与。而且他们自发形成的规则,大家都遵守得很好!
我就想起来之前我在可可小的时候,设计很多游戏带他玩,小伙伴们都很喜欢跟着玩,每次他都很开心,可是后来他六岁多的时候,他就不喜欢我带他玩游戏了。我曾问过他原因:小时候,觉得我的妈妈很棒啊!可是我长大了,我也有自己的能力了,我也想很棒!——记得我当时一下子就明白了,为啥之前有段时间很别扭:他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但他又总拉着我去,而且很容易生气。是因为他需要我的能力去带小朋友玩,而自己又很希望摆脱妈妈,就是一种成长到一定时候希望离开妈妈但又觉得离不开妈妈的纠结。于是,我果断停止了带他玩游戏,转而观察陪伴他,他无聊落寞了两天后就发现了,小伙伴们喜欢和他玩,他也有能力自己安排活动。
我在想,我们的环境是否有允许孩子随意探索瞎玩的机会呢?!很多家长都没办法看孩子无聊瞎玩,正是这些"看不得"夺去了孩子们自己安排娱乐,生活的能力,而当下唾手可得的ipad,电脑电视手机等都是让他们觉得"别人"真的很有能力的环境,整合能力强一点的孩子会把电子游戏里的自己也和真实的自己整到一起,而现实中觉得自己很弱,就会容易沉迷于游戏中那个很强的"自己"不能自拔。
我一直很赞成"自然教育"以及"真实生活场景教育",孩子们去做真实的碰撞,交际,这样得来的才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在孩子小的时候剥夺他们的很多成长机会,只为了换取一个高分;或许将来的岁月,他又需要用自己高薪中的一部分去学习"人际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等,得不偿失!
所幸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相近理念的家长们,我们集合起来一起给孩子创造了这样一个真实自由的"暑托班",幸甚至哉!
我还观察到孩子们在自由环境里时,就会开始启动自动修复疗愈,如同电脑系统安全模式开启后自动清理杀毒一样。男孩子们玩"逃学"游戏,女孩子们玩"上课"游戏,他们都围绕着校园展开游戏,真的很有意思!
《56号教室的奇迹》里的孩子们真的很幸运,有机会遇到那样用心去感受他们,支持他们,发展他们的老师!我们的孩子,即使暂时没有遇到这种环境,但尽量保存好他们的翅膀,假以时日,或许也有一天能遇到可以让他们飞翔的环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