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越来越普遍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无法沉下心来阅读140个以上的文字,看超过5分钟的视频,甚至浏览一张需要回味的图。
每天刷微博,都能遇见大量的碎片信息,每一条微博的发出者都在尽力把信息压缩至最短,都在绞尽脑汁用各式的趣味夺人眼球。然后,给浏览者一种错觉,似乎读到了这些就等于掌握了所有的事。日复一日,形成一种仿佛能够指点江山的更大幻觉:“把看到当作知道,把记得当作理解,把数据当作信息,把情绪当作智慧。”
大脑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每天都叫嚣着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填充自己的空虚,需要更新奇更夸张的段子满足日益挑剔的口味。但是,那些东西真的是你我所需要的么?在这个生活节奏越变越快的碎片化时代,在这个耐心缺失注意力匮乏的时代。
外界不断的信息刺激给大脑造成了“不断获取”的假象,它使阅读“效率较低”的长篇文字变得困难,因为它不能带来那么多浅薄的快感。而它终究是有益的,当你阅读一篇足够长的文字,就等于给自己预留出一段思考的时间,它能减少你在重复的信息冲刷之下由精神亢奋带来的焦躁。它能给出连续的时间与自己相处,从而纠正你对这个世界变动不安的期待。
所以我喜欢长文章。
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斩钉截铁的论断,140限制的不只是字数,还有从容不迫的思考。我看到那么多人举着那么多的旗帜,站在形形色色的立场喊着千奇百怪的口号,却忘了下结论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辨证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本身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大脑组织着文字的同时还在整理着杂乱的思路。由一个句子一个句子连接起来的是走出迷宫的索桥。慢慢地,拨开云雾见青天。若是换做碎片化会怎么样?除了能发泄出一团莫名的情绪外,别无所得。
别为自己没有大片时间找借口,时间多是由我们自己打碎的。不断有人问出诸如“怎样利用好碎片时间”之类的问题,在我看来,连大片时间都没能利用好的人却在谈论碎片时间,不免有些舍本求末了。
我不需要不断通过零食来填饱肚子。我在寻找一桌好饭。
L.
201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