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大学成立的首期培训上,针对华为“铁三角”模式进行的研讨是重头戏。华为“铁三角”模式的成功经验,激起了大家的普遍兴趣和认同,说明这种模式虽然有行业属性的不同,仍然契合了大家所认为的公司目前所面临的一些痛点。我所理解的华为“铁三角”,其实质是一种基于客户的跨部门深度协作模式。做好了,可以解决公司存在的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极大促进公司发展。
基于客户的本质是基于客户需求。对客户需求的准确理解和满足,是企业生存的不二法门,是企业实现一切目标的必经路径,也自然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导向。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但也是建立在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础之上。如果我们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终将会被市场抛弃,这绝非危言耸听。华为“铁三角”模式大获成功,恰恰在于其在失利后对自身的变革,把客户、产品和交付深度融合,形成团队作战,可以迅速感知客户需求的变化并及时满足,从而赢得客户信任和订单。这里没有了各自为战,没有了相互推诿和抱怨,减少了组织内耗,增加了跨部门团队合作,一减一增之间,蕴含的是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想尽一切办法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追求。对我们来说,如果我们忘记了客户需求这一出发点,仍然沿用传统模式,不能使整个组织客户化运行,无法协同,各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客户的需求,我们要么是视而不见,以我为主,要么是各自按照自己理解去执行,要么是前后端失联,难以衔接,这样我们始终是一种被动响应的状态,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失利就在所难免。
再谈到跨部门协作,其实只要深刻理解了前面满足客户需求的要义,跨部门协作的重要性就不难理解。对外部而言,我们要满足客户需求,对内部而言,我们要对组织产生贡献。而因为我们的行业特点和产品属性,我们的客户需求呈现多样化,我们的产品复杂且无法标准化,工程周期较长,涉及环节多,单纯一个部门无法完成。市场倒逼改革,面对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和个性化的产品特性,我们需要快速响应;要避免周期长、环节多对我们自身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需要抱团协作;对组织产生贡献,需要我们关注组织目标。快速、抱团、贡献,势必需要我们打破“部门墙”,一切从客户需求出发,完成协作。其实,站在对整个组织产生贡献的角度上,有利于我们破除职能思维定势,实现跨部门合作。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仍完全固守职能和条线,从模块化而不是全局综合性去考虑,不具有合作和贡献意识,不具有业务思维,就会产生组织内耗,就会造成“管理”大于“经营”,企业发展就会产生瓶颈。还有,这里所指的跨部门协作,是远高于跨部门沟通的一种形式,是基于满足客户需求和深度利益捆绑的协作形式。
华为“铁三角”模式的理解和落地,需要我们厘清一些概念,客户和跨部门协作之外,还有组织优化(组织必须随市场扩张不断优化,不是说矩阵式就一定比直线职能制要好,阿米巴的组织划分也有其前提条件),变革管理(“铁三角”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变革,变革需要管理),激励政策(模式的良好运行需要有利益捆绑和分配机制作为支撑),平台建设(前端个性化,后台标准化,专业化),文化塑造(合作、服务、学习意识)......
对华为“铁三角”模式的研讨学习以及实施落地,仍然要基于我们自己的深入思考。本篇作为抛砖引玉,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