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是没有超市的,不记得何时有的超市,不记得何时没的商店。想想小时候,那时节前商店留下来的印象就是拥挤,可以用水泄不通来形容。
那时没有吃货一说,但脑海闪现的我那时为吃拼搏的镜头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吃货。在我记忆里,我参与的商店的拥挤都和吃有关。
那个年代,冬春季节缺菜,商店里进了红豆腐,榨菜,我们会端着碗一窝蜂涌进去。红豆腐都是论块买的,为售货员多给一勺汤都高兴得颠颠的。给不给汤当然售货员说了算,为了多一勺汤,我们都会嘴甜几分,阿姨叫的响又勤,再加上可爱哀求状,多得到的那个人就会得意洋洋。售货员阿姨是我们老乡,我常就是那个得意的。
那时常常遗憾,妈妈比她们有文化,为什么不能干这些工作呢?如果妈妈是售货员,我不就又有吃,又不受罪了嘛!
这时,回头看看厨房,红豆腐一瓶,臭豆腐一瓶,网购的不知名的阿婆做的一瓶,朋友自己做的一瓶。各色酱有买的,有做的好几瓶。酸菜,酱菜,糖蒜,糖醋萝卜皮……还有窗户外码成堆的各种肉,厨房和窗台那叫一个挤呀。再回想起小时候的寒酸,真心想有月光宝盒,带着当下所有的吃食穿越时空,去安抚我那馋虫满满的肚子和哀怨不羁的内心。
相比过年,这些时节的拥挤都是小菜。
我们团场非常偏远,有西北第一团之衬称,离首府上千公里,出趟门,上个七十公里的县城,如果你命和风雪犯冲,有时都要十天,一星期。更何况满载新年希望的汽车,摇摇晃晃,十八弯的山路,迷惑人的戈壁滩,风雪肆虐,一路回来是有多不易。那上面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我们新年的愿望。谁不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新年愿望拿回家呀?巧的是,商店的采购员叔叔就是我家隔壁,我们都有第一手消息。早早起床,不记得冷,候在商店门口等开门,如同国人现在出国抢购免税品,一窝蜂涌进商店,可怜的我被淹没在大人堆里,挤进去又挤出来,再挤进去,好容易到跟前了,又不是自己要买东西的柜台,再出来再挤,到了跟前,无数双手在挥舞,买这个,买那个,别人买着,我先看着,哎,我的钱不够买这昂贵的奶糖,又撤出,到边上重新挤,买高粱糖,水果糖吧。买完了还不甘心地惦记着奶糖的香甜,看看手中仅有的钱,买半斤都不够,那就买几块吧,等呀等呀,人潮汹涌的势头退去,我怯怯的把手里仅有的钱递上,让售货员看着能秤多少,秤好了稀罕的奶糖,悄悄吃一块,才肚子咕咕走出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