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着写写(在)杭州(吃过的)菜,但是下班的时候因为太冷,想起了之前朋友圈里看过的一家陕西面馆。就去那里尝了尝。然后就满脑子都是陕西的味道。
对于陕西没有什么很明确的哪个城市的概念。大概上初中之前我甚至分不清陕西和山西,要靠顺“陕西西安”“山西太原”才能读对声调。大些后的日子对这三秦大地还是相当有好感。暖暖的部长学姐,黑撒乐队的一曲《陕西美食》,青曲社的苗阜王声,听发音感觉说一句话就得憋得脸红脖子粗的陕西话,舌尖里面在臊子里翻滚的面条,大秦帝国里面“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铁血誓言。
吃饭不管叫吃饭,叫咥,八百里秦川的苍茫和豪爽扑面而来。一个兄弟说过陕西风味别的不用理会,一份凉皮一个腊汁肉夹馍就能看出来功力。
一直没机会去陕西,杭州的凉皮印象比较深的有两种:凉皮的口感和汤汁的味道是分开的,一顿饭吃完嘴巴里面没有丝毫余味;公司下面一家店,汤汁比较稠,做了本土优化,甜辣甜辣的。挑起来皮子上挂了油亮发红的汤汁,嘬进嘴里,嘴唇外面一圈酱汁,舌尖转一圈,美!
再说到肉夹馍。两个部分,腊汁肉、白吉馍。最带劲的肉是略微带点筋,肉质也没有完全煮烂,嚼起来如果弹牙,会有惊喜感。还有一种是腊汁浓香,味道透进每一丝纤维里。剁碎后,进饼前先浇上一小勺汤,用刀抄起来码在饼里。上下一夹,汁从饼缝里流出来,淌到包装纸上,或者淌到手指上,这时候一定忍不住在水痕的最饱满的珠子那里吸一口。这零点零五毫升的美味就解了第一波馋。在咬下去第一口之前还得说说这馍。
这小饼子怎么都能做出来,但是做的好吃,就难了。里面充满气泡的为了吸收汤汁的柔软的部分不多说,就说外面的那层脆皮。很多都做个半成品凡在篮子里,在客人点了之后再拿出来在鏊[ào]子上熥[tēng]热,在捞肉剁肉的空档,把热了的馍靠在火坑口的边上,让高温把馍的表面催出一层脆皮。最讲究的就在这层脆皮上了。软了嚼起来不上劲,硬了大块的脆皮的棱角会划得上颚“伤痕累累”。全靠经验对火候和时间的把握。可遇不可求。浓香上口的肉碎混着越来越碎的脆皮再加上吸饱了汤汁的软面,忒滴很!
多说一句,南方很多肉夹馍的馅儿会一起剁进青红椒、生菜,也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