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去《金阁寺》的最后一面,我停止了思考,也放弃了之前险些难以克制的哭泣的冲动。
尽管三岛由纪夫的描写精美细致,以一种无与伦比又居高临下的姿态将『概括着各部分的争执、矛盾和一切的走调,并且君临其上』的美,生动的,剥丝抽茧的,毫无怜惜之情的展览于世人之前,又亲手将其毁灭。虽然在沟口的表述和坦白之中,那些想法和认知是如此的荒诞、离经叛道又不可思议。
可是不正是那不可理解造就了他的存在,正是那对美的嫉恨令人产生共鸣,道出了多少深藏于人内心的黑暗和疯狂吗?
我为我心中所存在的希求毁灭的渴望感到颤栗、兴奋和久久的悲哀。
沟口的叙述,带有引诱人深陷的危险和罪恶。金阁的美,则是如此的隔绝人外且极尽残酷。何以解释那种将珍贵的物什握在手里,却又想要抛进无尽的深渊令其湮灭的心情?何以解释身处庞大威严的秩序和庄重肃穆的场合,却抑制不住的想要破坏想去大叫的狂想?何以解释面对切实可见的美好未来却宁愿要去自践自毁的妄念?
我看到的是,少年时涌现于心的与世界的斗争,与自我的困惑。因为见惯了身旁的丑陋,感知着自我的丑陋,以及美到极致的病态和丑恶,所以必须得用无所事事去寻求宁静,必须用挑衅来对抗权威,必须用叛逃来挣脱束缚。
为了可笑的自由,可悲的真理。
需要去忏悔吗?
需要被宽恕吗?
生不是值得珍视的,死也不是可怕可恶的。是用镇静剂和小刀了却此生,还是在究竟顶上在大火中为金阁殉葬,都不过一念之间的事。所以『我一定要活下去』也不过是转眼间就树立的信念。纵火是蓄谋已久,而最终的发生好像又带有太多偶然和冲动。
他差一点儿失败。
读《金阁寺》时,思维是承负了千钧重量的。背离了理性,希望是绝望,是难以言说的卑微与令人嫌恶。令我印象深刻的情节,不知为何却是父亲那夜合在“我”眼上的大掌,我仿佛能听见那声叹息,能感受到手掌的粗糙触感,能体会黑暗中被遮蔽的静默的忍耐。从此母亲所获的,只有来自于“我”的厌恶。
堵上了所有和解的道路,拒绝所有仁慈好意和宽恕,一意走上被憎恶、被审判、被人唾弃的绝路。
唯有如此,方可重获生之意义,方可自由。
我所看到的金阁寺,超脱了原本认知中单纯一所建筑的意义。我所见到的三岛由纪夫笔下的语言文字思想,全部充斥着矛盾和悖论。于常理相悖,于道义相悖,于世俗伦理相悖。
可它是错误的吗?
我无法理解,又好似可以理解,一切的感知在仿佛之间。
人类容易毁灭的形象反而浮现永生的幻想,而金阁坚固的美反而露出毁灭的可能性。死与颓废之间迸发的生与美,教人如此心神不灵,又为之赞叹。
能写出这样作品的人,最后会选择用那种惨烈的方式自杀,想来也是天命所归,理所应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