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有点想开始第一篇我的电影评论。
于是我很认真的百度了一下“影评”的意思: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评论。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看到这里,那么我想,我写出来的顶多算是评论,算不上专业了,也算不上专业的影评了。
那还写吗?我应该还是会写的,因为有这个想法,没去验证或者实践是很难平息的。那么我的定位是什么,是那种简书上所述:第一部分内容简介,第二部分正文,第三部分总结;还是百度文库所告诉我的高考编导影评的写法:论点、论述、结论?还是未受训练的可能逻辑性不强的我的个人感受(观后感)?最后这种一定是小众的,不被人所爆炸性关注(而且也不想用标题去吸睛),并且受到一群人关注后总会掺杂一些令人讨厌的声音(而我最讨厌我自己内心的东西被别人说三道四了。每个人都是哈姆雷特没错,但不尊重人的讨厌的自以为是的人的声音是最让人讨厌的,因为他怎么就不知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事实呢。世界每一件事都是很复杂的,难以定量的)。我应该会选择表达自己的心声。
(一想到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是自己的哈姆雷特,而假如有人阅读并评论,那就是另无数个哈姆雷特。然后我不禁问自己,你喜欢这种自己的心思的被别人评论?尤其是那些戾气重或者十分不礼貌的评论?我不知道如果我做这件事的话我会坚持多久,会不会过一段时间就百无聊赖?)
如果说我要写,那么我第一篇最想写的就是《念念》了,于是我进了豆瓣电影,搜了《念念》的评论。结果很愤怒,不就是被一些自大的人给气到了。我发出来抨击可能也会收到个别的骂战,但这个公众号是小众的,我只欢迎和我一类的朋友或者能尊重我的朋友,如果不喜欢我的观点,请别关注和订阅。(我也不要求粉丝量。所以这就涉及到我的公众号定位)(也涉及到我所说我不知道我做这件事能做多久,因为我不喜欢别人以一种自大的口吻来评价我的内心的感情,我是个自我的人)不知道何时涌现了一大批专业人士,不管在哪一个地方,在我在网上挑选相机的时候,总有“专业人士”吵起来,各说各的,用一些轻浮的用语。也许一个相机本身它也具有太多复杂性了吧,所以,不管什么人都有他的角度,而且都好像在理,看上去难以分辨,就有点像我看大家影评的时候感叹真是从各个角度,让人眼前一亮,但其实两者也有不同之处,但不管怎么样,和平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必要的,不管是想表现出自己对物品的了解,还是对电影的感受。
先来看一下电影相关的海报与剧照。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个别评论——
有些评价的能够别人接受。有些就让人郁闷。
例如这一条,“坦白说,我没看懂”这前半句话很实在,而“可能是线铺的太细致,太寡淡”,这又怎么成了别人的锅。说不出来,就是两个字自大。也许你觉得不好,但有一群人能感觉到这部电影,能感觉到导演的情绪。网友会说评论自由,你连这个也看不过去?但按照你们的思维那我也有言论自由评价你们的行为。其实我是希望,大家能够互相理解一下,不要自己没看出来,就说这部电影不好,大有喜欢这部电影、认为这部电影重要的人。你可以直接表达:这部电影对我没什么感触,也没有什么感动我的地方,不是吗。
不打动你的、是不喜欢的风格所以就叫做作?
评论还不带尊重人?
你看这两条,我完全能接受,没有觉得电影特别好,但也没有低素质,也表达了自己的观影感受。
演技没有一个达标,不是呆就是傻?我正好喜欢这种表演方式,不觉得呆傻,独有的表演方式,让人觉得特别。不要轻易说呆傻。(哈哈哈,写到这里,我会不会管的太多的了,不过既然是个人的观点,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勇敢地写出来)
这些评论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当然还有一些从不同角度,令人启发的和平的评论和很棒的评论——
这句话讲中了我的内心!我之前向别人表达过类似:这部电影好像就是我的呼吸,我的情绪,与我一体了。
我看完后,也去搜了台北的天空这首歌。看完电影后,也真的很想去绿岛呢,还凑巧在图书馆看到了有关绿岛的书,电影里的绿岛给我的感觉是一个神秘又让人害怕的地方,但也想去台湾寻一寻现实的它和岛上的人民。
不同的人,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你可以不喜欢没感觉,但是请尊重他人地去发言与评论!
我也觉得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作品,很真心,感情很细腻,也很独特,优秀。
愿你们也能幸福!所有的痛苦都能释怀。
一部美丽的台湾电影!美丽的梁洛施和李心洁!
Blue美是我学到的一个新词,觉得说的挺贴切的,谢谢这种观点。
幸好,电影里的 亲情、爱情最后都与自己和解了。
这在我心中无非讲的也是一个心灵救赎的故事,下一次有机会讲讲我对《念念》的感觉,也是正式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