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到六个月那段日子,每天精神抖擞的薯小妹睡醒了并不吵人,醒了就会小声哼哼两下,宣告她的早晨,而这个时候,我或者爸爸若和她对视一下,她就会满眼里都是欣喜。此时,只需把阳台的窗帘开一点缝,让阳光照进来,薯小妹就会满眼星光地对着窗帘的方向,或者天花板被黎明投射进来的问候所吸引,她能够笑眯眯、安静地看上半天,此时,我若想再睡会儿,随意。或者起来给毛头做早饭,也随意,不用担心行动力不好的薯小妹会掉下床去,也不用担心,被黎明的温暖迷住了双眼的薯小妹会哭闹。那段日子,我简直被她乖巧地心都化掉了。她迷恋着清晨,我又深深地迷恋着她——这个神奇的小妞。
然而,六个月以后,薯小妹的翻身已经进阶到满床随意翻着去的境界时,那个黎明中的精灵突然就变了。变得敏感,变得有些小脆弱,变得有些依恋,变得突然会紧张地哭泣——我再想悄悄地去做早饭,简直就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她会在六点左右醒来,迅速翻滚到我或者爸爸的身上,用手抓挠一下,继而抬起一条小胖腿,“啪”地,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脸还是肚子还是腿地,无差别地实施一下袭击。你若醒来,她会发出惊喜的笑声,似乎是你发现了她一般,而刚才那个踢人的小家伙与她毫无瓜葛。
如果一系列唤醒措施不奏效,那她会在开启语音提醒功能后,继续升级为连环踢。于是每天早上总是能听到“妈妈~妈妈~嗯~妈妈妈妈妈妈妈妈,爸爸,爸爸……”还有那以爹娘的血肉之躯为靶子,“砰~砰~砰~”掷地有声的胖腿连环踢,以及惺忪中应和的声音——“哎,哎,在呐,醒啦,醒啦”,继而换回一串惊喜的笑声,表情的无辜状,再次让我怀疑,刚刚连环踢的另有其人。
醒来,她就会挥舞着小肉手,抓向窗外,我若抱她坐起,给她换衣服,她就会配合地让人觉得这孩子简直是个小精灵——我给她脱睡衣,她会双手上扬,把套头背心脱下;穿裙子又会举着小手,等着配合你从袖子里给她把手拽出来。
但如果此时我若离开,哪怕是去厕所或者洗把脸,她都会突然跌入失望的深渊,发出一声脆生生且高亢地哭叫声。之后,可能她会嘴里念叨着自己玩会儿,也可能大眼睛忽闪着,追逐着我的身影“妈妈妈妈”的唤着,几唤不回,她便由哼哼唧唧爆发成委屈地哭,那个梨花带雨,让你真的是不忍心把她一个人丢下。
所以,每次,我需要离开她一会儿,烧水也好,洗手也罢,只要一站起来,她就开始警惕地盯着我,看我干什么,只要我走向卧室门口,她就会画风突变。
还好,散步听书时,听到了《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里面说婴儿其实已经开始学习调解自己的心理了,她突然爆发的哭泣和焦虑就是她自己调解的阶段。她会通过此种方式预知“可怕的事情”的到来,并通过焦虑来先行处理自己的情绪状态,接纳这种无奈。我对她的焦虑才又生出了更多的理解和耐心。
于是,我又开启了开挂模式:我做饭,她挂在脖子上;我洗菜切菜,她坐在能看的到我的餐椅上,继而爆发出委屈的大哭;我洗澡把她拖到浴室门口……
这样焦虑又黏人的婴儿期真让人头疼啊,可是又能怎么样呢?她是在成长,是在逐渐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她是在慢慢调节着自己的状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