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诗联盟微刊总第46期
辽诗联盟微刊征稿通知
元夕,即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是夜,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璀璨,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其乐融融,是人间最富诗意的夜晚。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正是当时元夕的热闹场面。
本期辽诗联盟微刊要求以“元夕”为题,作七律一首或填《青玉案》词一首(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为范例),新旧韵皆可,但不可混用,每人限投一首,2月24日晚8点截稿。微刊编辑部将认真审核,择优选用。望诗友们放纵诗情,激扬文字,踊跃跟帖投稿。
顺致新春快乐,牛年大吉!
出题人:新天诗社 李长涛(大辽牧歌)
辽诗联盟微刊编辑部
2021年2月16日
七 律
辛丑元夕
新天诗社 李长涛
鼠牛防疫两年痕,避祸蜗居早闭门。
一抹乡愁空自遣,千般客泪向谁论。
愧无振作回春力,崇有昂扬济世魂。
倚枕听风思故友,多情明月共乾坤。
元夕有寄
舍利塔诗社 郎平
虽是春归暖未添,恰逢灯日月依然。
欲传尺素消长夜,怎寄梅花辞旧年。
一介贫身今古许,些微枯卷笔书牵。
神州无恙当如意,早把芬芳万里还。
辛丑元夕遣怀
鸭绿江诗社 隋毅
祈喜汤团阅富隆,旱船知趣未标功。
劲廉牛引诗扉敞,雅俏灯妆酒意融。
映月琴声巡古色,染眸狮影舞新风。
烟花炫彩呈祥火,装点神州迥路通。
元夕寄怀
鸭绿江诗社 高宏大
一泓江水月初高,巷彩霓虹着意描。
梅蕊三分赏春雪,烛花数点闹元宵。
家来鸿运宫灯挂,牛送吉祥霞绮飘。
谜底诗联齐奋进,舞跷眉展祝新朝。
吃汤圆有悟
新天诗社 尚德丰
原来哲理物中存,粘软汤圆很像人。
雅致柔和通世故,玲珑小巧纳乾坤。
甜心暖胃悦男女,腻嘴滑舌煮古今。
你我缘何不得志,分明棱角误终身。
元夕
浑河诗社 杨文举
冷峭清寒夜气中,新元明月恰当空。
游人酒晕藏春态,街巷笙箫漾晚风。
霓彩烟花同梦幻,秧歌绣带舞鱼龙。
疫消鼠遁开新岁,盛世风光正火红。
元夕抒怀
沈阳诗苑 蔺德生
银花火树舞婆娑,守望冰轮感悟多。
五夜笙歌讴盛世,一天星斗耀关河。
澄心凝虑台湾岛,驰结忧怀大陆窝。
碗碗汤圆牵两岸,远来近悦乐吟哦。
元宵灯节
博雅诗词学会 凌秀华
星雨飞花撒满天,温馨虫草映舟船。
眸中旋彩辉争月,身畔翩跹姿胜仙。
鹤客麻姑难寂寞,牛郎织女尚缠绵。
曾经灾役情更近,小巷街头庆上元。
元宵节抒怀
舍利塔诗社 八重樱花
灯笼一片罩隍山,暮色之中闪湖潭。
人满苏堤喧闹处,花镶龙井静幽间。
垂髫兴致寻谜底,老朽尝鲜换地摊。
夜晚欢腾夜如昼,团团聚会有汤圆。
逛灯
咸州诗社 张雅琨
佳节临期向北行,街深慢步夜初明。
流光溢彩争天籁,接踵摩肩答客声。
遥想奇灯如玉润,近思运气似冰清。
家山常忆无穷意,花甲欢言不了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秀芬老师绘画作品
七 律
图片
辛丑元夕
辽溪诗社 隋绍清
元夕华灯素影长,烟霞彩练礼花翔。
东风拂面增春意,明月临窗似旭光。
仰望晴空星闪烁,深思往事路顽强。
百芳正孕时情好,五谷丰歌庆瑞祥。
古城元夕
诗海潮诗社 王文选(田舍)
上元时节益繁荣,诗酒笙歌闹古城。
焰火催升天上月,花灯捧出柳梢星。
坊狮竞抚求安顺,舞扇频摇庆太平。
夜半喧嚣犹未止,汤圆叫卖到三更。
元夕
康平杨柳风诗社 郭琪
上元佳日彩灯飘,短巷长街涌客潮。
万点繁星悬广宇,一轮皓月挂眉梢。
烟花飞舞陪天灿,礼炮腾起伴夜宵。
美味汤圆甜入口,九州同庆乐逍遥。
元宵夜
诗海潮诗社 王书成
宁远牌楼飞雪罩,山城老少元宵闹。
长街十里闪霓虹,短巷千家燃礼炮。
鼓响群猜妙语联,梅开独舞欢音效。
中华盛世喜歌多,祝盼牛年生火爆。
元夕
诗海潮文学社 弭忠平
新正朗月挂长空,辉映人间烟火红。
十里街坊凝酒色,四围杨柳蕴春风。
孰能谜底猜方外,自觉心甜煮釜中。
元夕每吟青玉案,蓦然回首是雍融。
元夕赏灯
舍利塔诗社 百川
绚彩关东影视城,人头攒动赏冰灯。
辉山高岭观星灿,秀水灵湖映月明。
朵朵烟花白雾绕,颗颗礼炮紫云腾。
祥和喜庆迎辛丑,大地飞歌春意浓。
辛丑年元夕
新天诗社 暗香盈袖
回眸此岁远亲邻,节日氛围淡几分。
虽少华灯衔火树,何妨朗月净纤尘。
烟花明灭非由我,笔墨浅深无负春。
一碗汤圆怜满眼,温馨皆可简中寻。
元夕
辽溪诗社 崔迪
金牛蹄劲舞喧阗,锣鼓秧歌远近传。
趁月狂欢遗五柳,邀朋放醉赛八仙。
元宵煮沸阑珊夜,火树铺开锦绣年。
摇起红灯千重浪,东风掠过杏花天。
元宵节感怀
咸州诗社 左平
尝品汤圆蜜意绵,千虹万盏竞葩鲜。
携亲一夜观灯会,结伴三宵走病焉。
猜谜凝神中者赞,举樽望月礼花燃。
龙头领舞金牛旺,吻雪春风起陌阡。
元宵节失味随感
辽宁 姚永安
年味渐消日复前,一轮古月又吟圆。
社情淡习娱情懒,爆竹稀声孟竹鲜。
道是移风推简尚,不知失统有疵愆。
宗邦礼俗随波卷,朝野沦常义德湮。
【注】孟竹:既孟宗竹。《楚国先贤传》“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喻孝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