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尔汗的新片如期上映了,这部在印度本土引起轰动的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讲述的是全国摔跤冠军无奈放弃为国家争夺世界冠军的梦想后,阴差阳错发现女儿身上遗传了自己的摔跤天赋,开始训练两个女儿成为摔跤手,历经曲折和困难,大女儿最终实现了父亲的梦想为国家赢得金牌的故事。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情节紧凑感人至深,阿米尔汗再次用他独特的魅力征服着每一个人,他想通过电影传达给观众的精神更值得深思。影片给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可以把它看做一个讲述梦想的故事,这让我有许多的感受想表达。
一、有梦想、有坚持、有信心
影片中父亲的梦想是有朝一日为国家赢得一块世界级的金牌,从他放弃运动员生涯的那一天起,这个梦想从未被遗忘。
在父亲的坚持和非人训练下,女儿们抱怨、捣乱、痛哭流涕,最终还是在理解中接受了这份安排,父亲的梦想也成为了女儿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她们和父亲一样,忍受着不理解的眼光和嘲笑,用坚持提升自己,用成功增添信心。
大女儿吉塔在第一次比赛失败后彻夜未眠,对父亲说:爸爸,我什么时候能再次去比赛。这时候梦想之于她已经不仅仅是从父亲那里遗传来的目标了,是自己对自己的信心,是自己坚持要证明自己的欲望。
我们总是说梦想、梦想,但是有没有想过梦想真正代表什么?是一幢别墅,还是尾数几个零的银行存款,是美女豪车高富帅白富美,还是众人的仰慕和膜拜……
仔细想想会发现所谓的梦想,只是一种触摸不到的遥远状态,很少是固定下来的某种目标。对大多数人来说,梦想好像只是用来说说的,但是对少数人而言,梦想是分解式步骤或认定的一个结果。
我一直很羡慕有明确目标的人,他们从来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在其他人年少懵懂未知未觉的时候,那些人始终坚持着自己认定的路,从来都走在觉悟之前,对自己的选择坚定不移充满信心。
我想这种坚持,需要的不只是能力,还有深刻的眼光和跳脱出环境的审时度势。所以对于安静地努力并且很早就取得成果的人,我向来心生羡慕和崇敬。自己作为茫然的大多数,能做的就是一点点向他们学习,争取有一天也可以超越当下的大多数。
二、要取得成功,需要科学的训练和方法,积累和技巧
父亲作为全国摔跤冠军,有自己的技巧和心得,他训练出的女儿在前期几乎战无不胜。但是当大女儿打进全国冠军进入国家体育局后,教练的训练方法和技术与父亲大大不同,接受了新思想的女儿越发看不惯父亲的教学方式,父女俩从较量变成了对立。
吉塔作为优秀的摔跤手接受不了自己次次的失败,恼怒而委屈,最终还是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中取得成功。影片中进行艺术加工时设定了与父亲对立的教练角色,这个情节与现实不同,观众应该非常理解这种设计,毕竟这样更具有观赏性。
也是教练角色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科学的方法对于成功的意义。父亲教给吉塔,要因人而异选择对战方法,不应该只是一味的保守固守自己的分数;同时也教给吉塔,最难的一种得分方法不是不可能实现,要运用合理的方式去达成。
影片最后,吉塔使用父亲所教的技巧取得了五分的逆转,是全片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我想到了上学时老师经常说的,学习要会举一反三,不要眼高手低。那时候的我们,没多少人可以听得进这句教诲,也很少做得到。现在回过头去看,举一反三需要积累,踏踏实实的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有了技巧和迅速反应。
三、要成功,还需要对目标有近乎偏执的执着
父亲年轻时为生计而放弃梦想,一直希望由儿子继承自己的愿望,四个女儿的出世生生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对母亲说,你不要误会我,我还是很疼爱吉塔和巴比塔的,但是谁都看得出来,他眼神中的失落。
直到他看到两个女儿把邻居的男孩打得皮开肉绽,脸上露出欣慰和惊喜的笑容,我印象中这是开场后父亲第一次真心的笑,也是全片的笑点之一。从此,父亲决定训练女儿成为摔跤手,因为他突然开窍了,他只想到要拿金牌,却没想过不一定非要男人才能去拿金牌!找到奋斗动力的父亲又开始了自己的执着之旅。
阿米尔汗所饰演的影片我看过三部,《三傻》、《我滴个神啊》和这一部,清一色的执拗的性格,而且他的表现几乎不是装出来的,就是那种我觉得就应该是这样的自然反应。我很喜欢他的这种性格。
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学着变得更圆滑,希望更好的融入社会;在生活中,我们学着更和平的与外界相处,做一个好学生,找一个好工作,过一个保本的人生。
但是环顾四周,那些取得成就的人们,哪一个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哪一个是圆滑到没有一点自我性格的,哪一个是在传统的道路上闷头匍匐的?他们之所以成功,有的就是那点与众不同,做的就是推陈出新,要的就是那种不顾一切的执拗。
这种近乎偏执的执着是因为相信。相信自己和自己的眼光,相信这个世界的发展。
第四,给结果足够的时间和信心
大女儿吉塔进入国家体育局后,因为训练方法和理念的问题,一次次与胜利擦肩而过,这时候父亲更加恼怒和失落,因为他始终相信吉塔有取得金牌的实力。他为了女儿背水一战,来到陌生的城市租房照顾她的生活指导她的训练。
父亲的坚持和鼓励,让吉塔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一次次战胜曾经的对手,一步步拿到金牌。最后吉塔把金牌交给父亲的时候,他老泪纵横无语凝噎,这是他盼望了一生的金牌,也是自己对生他养他的国家无法推卸的责任。看到父亲流泪的时候,我想观众席中也有落泪的人们。
我们总是很容易放弃,做不会的题目,跑不下来的操场圈,坚持不了的理想,爱不下去的人,进行不了的项目,耐不下来的心,忍受不了的脾气、、、我们总是说,谁能怎样怎样,那种情况我怎么能怎样怎样、、、
所以大多数的我们,没等到挖出泉水就放弃,没等到实现理想那些就成了曾经,没等到挖掘出自己的潜力就过了半生。我们变得越来越急躁,急迫的想多挣点钱,急迫的想出人头地,急迫的想成功引人羡慕。
可是好像忘了,过了二十年我们才长大,可能要再过二十年我们才能稍微有点成绩。这其中的二十年,自己和家人似乎都等不及,自己觉得二十多年了我等的就是长大后鹤立鸡群的那一天,父母也觉得孩子养了二十多年就等待收获的这一天。
我们都错误的认为,时间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必然有收获,却忘了秋天的果实要成熟需要的条件实在太多,天时地利人和,哪一点有差错都召唤不来那个调皮的小精灵。
五、敢为人先,勇于挑战常规
阿米尔汗的这部影片在印度本土引发巨大的反响,也因为里面涉及到许多社会敏感话题,比如女性社会地位问题、童婚问题、官员态度问题、人们普遍的观念问题等等。
父亲决定训练女儿成了摔跤手的时候就受到许多的嘲笑,让女儿上场与男孩摔跤的时候也遭遇了阻挠,但是他从来没想过放弃。这对于生活在偏远农村的人们来说,是无法理解的行为和挑战,但是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传统和嘲笑。
女孩不让进摔跤场,父亲就亲自为她造一个摔跤场;没钱买专业摔跤垫,父亲就征用家族中的被子做摔跤垫。在父亲眼中,有天赋就不能埋没,困难不是打倒自己的理由,他要做的就是以各种方式坚持,至于传统和不可能,他从未放在眼里。
父亲决定训练女儿做摔跤手的时候,母亲跳出来反对,她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将来被人挑剔嫁不出去,父亲则强硬的回答——我不要男人们挑她,我要她们去挑男人!
是的,父亲一言堂的决定训练两个女儿做摔跤手;是的,父亲苛刻的让两个孩子进行艰苦的体能训练;是的,父亲强硬的剪短了女儿的长发。女儿忍无可忍,她们哭泣她们逃脱她们羡慕同龄的女孩穿着美丽的衣服带着漂亮的发饰。
吉塔对朋友说,有这样的父亲吗有这样逼迫女儿的父亲吗?要出嫁的14岁女孩说,我反而羡慕你们有这样的父亲,因为他是真正把你们当做自己的女儿,而不是像我一样被家人当做累赘,在14岁时就被迫送到一个没见过面的男人身边,从此开始锅碗瓢盆的生活……这个情节对于中国观众一定是个冲击。
我在这里看到的是父亲对于传统观念的反叛和挑战。他虽然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女儿身上,却实在是用另一种方式引导女儿追寻自己的人生。
试想一下,吉塔和巴比塔这份遗传于父亲的天赋如果没有得到挖掘,或者父亲怀抱着只有儿子才能上场摔跤去争取胜利的态度,她们的人生估计也会像那个14岁就出嫁的女孩一样,在懵懂的年纪就不得不在世俗的压力下接受不可更改的悲惨命运。
在这个层次来说,父亲已经不仅仅是改变她们的命运了,而是传递给她们一种人生的态度,更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父爱。父亲没有将自己的面子和自尊掩埋在尘土里,而是拿出来用另一种方式昭告天下。
想到这个情节,我就想起身边的几个例子。一个大学认识的成教学院的学姐,继续上学的机会是在家绝食争取来的,因为她的父亲认为自己没生出儿子在村里抬不起头,让她留在家里接自己工作的班,以后招个倒插门的女婿,生个跟着自己姓的孙子。学姐不想接受这样的命运,一定要走出来闯世界。
一个我在单位听说的前辈,两次入围北大的研究生考试,因为所报的专业每年只收一个名额所以才落榜。她从县级通过招考直接进入省级部门,却始终是冰冷的不近人情的性格。那是因为她从小被父母轻视辱骂,曾经有一次用了弟弟的啫喱水都被母亲狠狠的骂几天。而她的父母溺爱着一无是处的儿子,始终都不把她的优秀放在眼中。
还有我堂叔的女儿,我的堂妹,在我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就急匆匆的出嫁,因为父母希望弟弟赶紧结婚,但是需要她先出嫁。婚后她生了两女一儿,为了生儿子四处躲避计划生育,婆家不能回娘家不能进。因为怕孕妇血腥冲撞了自己的孙子,她的父母——我的堂叔堂婶,竟然在她生二女儿的时候不让进家休养,让她在门口玉米秸秆搭的草屋里坐月子,那年冬天的暴雨特别多,总是轻易就打湿了棉被、、、母亲和姑姑们看到这个情形都气愤得训斥叔婶,而表婶却无奈的表示虽然心疼女儿却没办法。
我出生成长的农村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即使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即使现在世界已经连成了地球村,在那些偏僻的守旧的农村,还有许多看不到世界也改变不了自己命运的女孩。
我身边的人很难理解我对爱情婚姻的坚持。办公室的女孩曾经问我和老公是怎么认识的,听我说完后感叹着说你还真厉害怎么敢谈异地恋啊!我说这有什么问题吗,她说你们工作都已经稳定下来了基本上这辈子就这样了为什么还敢谈异地恋而且一坚持就是六七年。
在有些人眼里,爱情婚姻是为生活服务的,是生活中一个必须经历的项目,要用各种条件组合得到最实惠的结果,最好完成人生的跳跃和转折。但是在我的意识里,我要找的是一个真正爱我尊重我的男人,而不是把我当做人生必需品、附属品、炫耀品或者生子机器的家庭。
我的这种观念也许来自于很多年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内容记不清了,只记得这么一句话:你可以为了看一处美丽的风景跋山涉水走很远很远,为什么不能为一个爱的人去一个城市。
这句话对我的震动很大,对于生活中那些普通而平凡的瞬间,人都可以付出很多很多的心血和时间、金钱,为什么面对一个爱的人,却那么轻易的放弃?
我能想到这些,是因为电影中父亲对女儿的态度,他没有因为生出四个女儿而感到丢人没面子,即使他一次次的失望;也没有因为四个孩子是女儿而在生活中对母亲横加指责暴跳如雷,母亲敢于反对父亲的各种决定就是例证。
父亲的态度必然影响着女儿的性格,吉塔和巴比塔小时候对男孩子大打出手是因为气不过他们骂自己。如果父亲从小打骂打压鄙视她们,身为女孩的她们还会这么有傲气傲骨吗?
为女不自轻。但是这种自信需要在从小被重视被珍视的家庭氛围中得到,从这点来说,父亲是伟大的。
影片中父亲对即将参加最后一战的吉塔说,你要成功不仅仅是为你自己,也是为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千千万万的女孩,你的成功会给她们极大的鼓舞。这是父亲最伟大的地方,他心怀的是他深爱的祖国。
这也是阿米尔汗最伟大的地方,他同样胸怀着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我看过他的报道,他说对于自己的国家,爱也要批判,就是因为我爱我的祖国,而我的祖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所以我才要把缺点敞开了给世人看,因为看见才能改变。
阿米尔汗被称为“印度良心”,他的作品和节目一次次拷问着这个国家的种种问题,这是他作为公众人物最伟大的地方。他拥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努力用自己的感召力改变着国家。
搜索阿米尔汗的经历,能看到他和前妻因为宗教信仰不同恋情遭遇家族反对时,选择私奔去坚守自己的爱情。这是他令我钦佩的一点。
爱情可以跨越宗教,跨越种族,甚至跨越性别。但是现在的许多情形,爱情跨不过一套房子,一点收入,一个工作,甚至一点点距离。你爱的,到底是自己还是对方,到底是身外之物还是自己的心脏。
阿米尔汗用真实的经历和表演,向世人传达着自己的价值观,他思索和拷问,追寻和证明。五十多岁的大叔有着二十岁清澈透明的眼睛,有超越常人的毅力和坚定,这是我喜欢阿米尔汗的地方。
有一颗赤子的心,有一双孩子的眼睛。愿自己也可以拥有这样简单而坚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