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之形》是由京都动画制作的动画电影,影片于2016年在日本上映,并先后引进中国台湾、香港、大陆。该作改编自大今良时原作的同名漫画。作品以主人公的石田将也和先天性听觉障碍的西宫硝子为中心,讲述了校园中发生的那些欺凌与救赎的故事。
小学生本该是天真浪漫,然而不能知觉的恶意总是时隐时现,小小的玩闹也能让受害者遭到心灵上重大的打击。孤立、排挤、取笑甚至谩骂,纷纷上演,西宫硝子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她一直在努力的适应新环境,尽量不给大家添麻烦,然而还是一次又一次跪倒在地、痛哭失声,她总是在道歉,她以为她的存在就是错误的。将也在无聊的学习生活中发现了羞辱硝子的乐趣,甚至因为这样的行为,他得到了同学们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集体的无意识的麻木和纵容,让善良的天性被压制,让恶行在校园中肆意畅行。
硝子的转学,让将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境地中,故意破坏硝子助听器的行为被老师批评,瞬间,许多昔日的同党都开始指认他是罪人,绝口不提共同犯下的过错,他一下子从施暴者变成了受害者。他茫然失措,在失落中陷入痛苦。他不敢看校园中别人的面孔,他被孤立在一个小世界里,缺乏信任,更没有一丝快乐,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他辞掉打工的工作,取出银行所有的存款,在日历上划掉15号以后的日子,妈妈察觉出他的意图,威胁他要去死就烧掉他辛苦打工赚的那一沓钱。在妈妈的眼泪攻势下,他答应放弃自杀的念头,试图去弥补小时候犯下的错误。
五年的时间,长大的只是身形,而心灵依旧脆弱。善良的本性让他深深地为自己的过往而愧悔交加。他找到硝子,陪伴她,重新做她的朋友,然而那一句道歉还是迟迟没有来。
将也无法面对以往的自己,无法面对那些自己做出的恶行,也无法原谅其他人对他的恶行,他只是觉得人情的冷暖,感到对生活的绝望,只想在硝子身上唤醒自己内心的良知,找寻生活下去的勇气。两个人有一段美好的相处,可是烟花之夜,硝子提前离场。因为她觉得无论怎样,她都给身边人带来了厄运,不如去自杀结束这一切。将也及时发现了这一幕,并挽救了硝子的生命,但不幸的是将也自己从栏杆上摔了下去,失去了意识。
医院外,两家人差点打起来,他们都不肯轻易的宽恕对方。电影中这一幕跟实际生活多么相似,欺凌从来不与救赎连接,欺凌方并不觉得恶行让自己变得丑恶,救赎也不会产生让受害者平静的强大力量。
电影毕竟是电影,将也奇迹般的康复,他们最终和解,互相道歉,互相宽恕,并获得各自的救赎。通过这段经历,他们得以用一张新面孔去更加自信的生活,融入所在的环境。
最后一幕,将也看到以往同学们的面具纷纷掉落,一个充满欢笑的世界在等待着他踏入,真的是很美好。
电影在美好中落幕,而现实还在不断上演,校园安全是每一个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我相信学校的老师们已经不遗余力的去教导孩子要温和善良,不能欺负同学,而大部分同学也做到了。那剩下那些不能约束自己行为的孩子,为什么不断的去犯错,分析原因不外乎有两条。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中国计划生育40年,一胎化让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民抓教育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家庭教育还会出现缺失呢?大约是家长们忙着搞事业赚钱,或者对孩子只是作为一种所有物去拥有,并不是作为一个后代去爱吧。
二,教化没有紧跟上来束缚那些天性中的恶
稚龄儿童,他们的恶显然不是后天学来的,人类对攻击、暴力的热爱大约是印在DNA里的,丛林捕猎,战争杀伐确实需要那些暴力因子,然而工业文明之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这些暴力的因子还没有被进化淘汰,时不时出来作祟,让孩童也露出魔鬼的一面。希望科学家尽快研究出基因改造的药物来,人类和平才真正可期。目前只能用教化来紧紧束缚那些恶的因子。
在媒体还不发达的时候,校园中的欺凌就已经上演,至今愈演愈烈,却没有人愿意去直面这些成长中的锥心往事,往往都是躲避,或者用别的方式超脱。没有人去为孩子气的行为忏悔,孩子不会,家长也不会,不知他们是不是天然以为学校也该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呢?如果善恶不再重要,强大的力量才是追求的终极目标,只会将孩子导向一个只知功利、没有道德的境地,从而不知不觉滑落深渊。
人类社会拥有的文明也都是通过血与火的洗礼而来,校园本该是最为纯净的所在,如今也是布满了暴力和种种陷阱,我们唯有直面这惨淡的现实,才能找出解决之道。
我们得承认,孩子天生是不一样的。虽然人格上每个人是平等的,但他们确实不一样。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文静,有的孩子好学,有的孩子贪玩。我们的经验中,老师往往要求孩子与同学们都能友好相处。然而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都是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选择朋友的,为什么孩子就要与身边的每一个人和睦相处。毕竟,他们是不一样的性情。如果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我们也许该对孩子说,“这不是你的错,做好你自己就可以了。”
经常有老师家长会觉得孩子的行为没有对错之分,这是一些小事情,但这种观念指导下,犯错的孩子只会将恶不断的放大,直到触犯更严重的社会规则,因为没有人指责过他的过错。
重视孩子的品行教育,也许是杜绝校园暴力的唯一良方。
对那些还无法约束自己行为的孩子,适当的批评、隔离也许是拯救他们的最好方法。
希望孩子们都能拥有良好的品行,有安全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欢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