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猫是大家喜爱的宠物,它温柔乖巧、惹人怜爱。可是就有这样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郑振铎《猫》去一探究竟。
(教师板书:猫 郑振铎)
首先让我们熟悉作者名片、读准字音。
二、情系三只猫
(一)文章回顾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说说“我”对这三只猫平时的态度以及亡失后的心情各是怎么的?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并概括。
喜欢 酸辛
更喜欢 怅然、愤恨
不喜欢 难过
生从书本中回答,如果生概括,师问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或找出来后概括。
齐读以下三句,感受心情的不同。
(1)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
(2)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3)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所以,三次养猫的经历,三只猫都亡失了,“我”觉得酸辛也罢,怅然、愤恨也好,这些都是难过。但难过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第三只猫。
正如文中所说,“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在芙蓉鸟事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更难过得多?
用文中语句作答:“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三、冤枉为哪般
(二)“我”下了什么“断语”? (读三个“一定”)
“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连妻子也说,“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如何知道是“冤枉”了它?事实是什么,才被冤枉。
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依据1
猫的凝视(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
隔了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
依据2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总是凝望芙蓉鸟的猫被我们认定为动机不纯,老师这里有几句话:
忧郁懒惰可怜猫,少时被弃大无好。受冤客死别家瓦,却因凝望芙蓉鸟。
假如你是这只花白猫,说说你为什么要执意地凝望这只黄鸟?
学生的回答:“我知道自己长的难看,毛吧,还烧掉了一大块儿。我丑,可是我有欣赏美的权利啊。你看这笼里的鸟生着好看的羽毛,有着好听的声音,我心里是羡慕嫉妒不恨哦。”
师评: 喜欢这笼中的鸟儿,爱的理由很充分。可不是想吃。
生:“可能是我的性格有些忧郁吧,这家人都不喜欢我,没有可以游玩的小伴儿,内心的寂寞说给谁听?我看到笼中的鸟,就想这样安静地凝望着它,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啊。”
师:文中写到了猫的忧郁个性,这个想象很不错。以陪伴的方式做长情的告白多么让人感动。
生:“我看到一只黑猫的身影,它好像鬼鬼祟祟,不怀好意。我心里有些担忧,就凝望着它,我是为了保护它啊。”
师:想象很独特,又符合当时的情形。我不想吃它,并不代表别的猫也不想吃啊,推己及猫,这是一只细心、很有正义感的猫。你说这只猫会不会也想吃鸟?
生答:可能吧。猫也有猫科动物的凶残,猫就偷鱼吃,猫也偷腥。
师:但是仅仅是想,并没有去做也不能定罪啊。
只因往鸟笼中多看了几眼,就被怀疑成犯罪份子。可是我们听了它的“辩诉”,知道了 “凝视”远非“我”想象,凝视不一定是有犯罪动机。
我们可以进一步设想,后面的依据:“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能不能成为依据?
只是“好像”,是不是在吃都没法肯定,就算在吃,吃的就一定是鸟吗?
生答:说不定就只是在打哈欠,张嘴巴而已。
师:你们看,刚才我们找出来的依据都不成立,都站不住脚,不能成为证据。可见这个“断语”是“妄下”的,就是胡乱,荒诞不合理的。那么,“我”为什么会下这样的“断语”呢?
(三)在探明原因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假如“芙蓉鸟”事件发生在第二只猫在的时候,可能会下这样的“断语”吗?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外貌 性情对比读。
师读第三只:
这是一只可怜的毛色花白的小猫,并不好看,又很瘦,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它不活泼,好像天生具有忧郁性似的。
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生齐读第二只:
这是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它更有趣,更活泼。
每次总要寻找好一会儿,方才寻到。三妹常指着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
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声了。
再问:当第二只猫以同样的凝视的目光对着芙蓉鸟、在露台晒太阳,“我”还会下这样的“断语”吗?
生回答:不可能吧,它那么漂亮,它那么活泼,它那么能干。(开火车逐个说)
师:确实不会的。文中有一幕和晒太阳的细节非常相似:“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到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你们看,同样有阳光,同样是猫,和第一只猫晒太阳的情形完全一样,感受却大不一样。生读红色字体,师读黑色字体。因为喜欢这只猫,我感觉温暖,安静,美好,因为不喜欢这第三只猫,“我”无情地棒打了它。
文中的我根据什么做出的裁决?
而第三只猫:外表丑陋不好看,性情忧郁不活泼,终日懒惰不捉鼠,遂成我家可有无。一旦有事发生,这只可有可无的猫便首先成了不用怀疑的对象,铁定的“凶手”,举起了手中的木棍,“追过去打”。
一个自认为是善良有爱心的知识分子,不是尊重事实、依照证据,而是仅仅以外表、性情、个人喜好、偏见为依据,作为判断的标准,一旦判断者拥有权势,就会做出或是随意地给予地位、荣耀、宠爱,或是给予伤害甚至是残害性命的裁决。这样的冷酷和残暴与历史上那些暴君、独裁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师:文中的“我”意识到自己的冷酷和残暴了吗?
生找原文:我觉得自己是真的做错了,良心受到了谴责。错就错在,本以为自己是爱猫的,爱猫人士,可是芙蓉鸟事件让他发现,我对猫存有偏见。我以为我自己很公平。以为自己做的很对,可是在事实面前,我觉得我错了。并且错了再无改正的机会,我对于猫这种生灵都有一种愧疚之感。所以“永不养猫”。这良心的刺出了我对猫的愧疚。
师:这一针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识份子的自省之心、反思之心,连郑振铎在一篇文章中也这样说:
在社会中,有“缺陷”的人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反省,才能避免不幸。
——郑振铎《文艺作家们向哪里走?》
这份自省是难能可贵的,但生活中还是有更多的人没有意识到。
四、读猫谈人生
下面让我们来看两张图片,你觉得谁美,你更喜欢谁?出示幻灯片,川岛芳子、加西莫多、伊拉克战争图片。
第一幅图问学生,美吗?喜欢她吗?如果你因为外表而喜欢她,那你就错了。她是川岛芳子,看上去眉清目秀,温婉可人,可是,长期为日本做间谍,为侵略者效鹰犬之力,参与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和“满洲独立”等重大活动,她是一个双手沾满了鲜血的臭名昭著的刽子手,后被执行死刑。第二幅图,丑吗?如果你因为外表丑而憎恶他,那么,你又错了。这是加西莫多,雨果笔下《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他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但,他心灵美好,非常善良,勇敢坚强,是守护美的天使。
由此可见,人有时候也会根据外表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妄下断语”。可是,如果手中握有权势的人、一个国家也这样呢?
还记得在去年七月,美国接连发生两起警察枪击非裔男子事件吗?美国明尼苏达州黑人男子费兰多·卡斯提尔6日晚间因尾灯问题被警察叫停,他告诉警察他带着一把枪,并且有持枪证。当他想要拿钱包中的身份证明时,遭该警察开枪射击身亡,这一事件与路易斯安那州7月5日黑人斯特林遭当地白人警察击毙的事件相隔不到一天。是警察由于种族歧视而妄下断语,使两条鲜活的生命凋谢于枪口。而犯罪的白人警察却被法庭宣布无罪释放,这样的事实在一些国家屡见不鲜。还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屠杀600万犹太人吗?以聪明富有而闻名于世的犹太人却被希特勒认定为所谓的劣等民族而进行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这样的事实在历史中也屡见不鲜。
总结:
生命,无论是伟大的渺小的高贵的卑微的,都是平等的,人与万物,最好的相处法则,唯有平等;人与万物,最好的相处方式,唯有善待!
让我们真正学会包容和尊重,真正公平地待人待物,不欺负弱小,勇于自省,真诚忏悔自己的失误,始终向着善良与崇高。
板书
猫
郑振铎
猫: 生命之美 亡失之悲
“我”:妄下断语 自我反省
理: 平等尊重 善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