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些年龄以后,同学朋友见面总会说些向着衰老走下去的话。你的血压高,他的膝盖疼。话题不知不觉就向保养身体转去。的确,在这个年龄段身体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些问题。如果再不注意的话的的确确会带来风险。就像我,半夜会被膝盖的疼痛弄醒。这是年轻时楼梯上太多的后果。那时在安装队,二十出头,肩扛手提健步如飞干个三天三夜也没什么问题。现在稍睡晚点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就不好。
于是就谈到养生。其实身体的许多毛病除了一些很难改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奋斗的过程中的损耗外,有许多毛病都是“作”出来的。明知道喝酒不好还要天天烂醉如泥,明知道抽烟不好还要一天三包,这就是有意无意的“作”。如果对什么都没点敬畏之心的话,那也就无可如何了。
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当然是必要的。无论是古代现代载籍都对此有详尽的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我想说好的养生习惯当然好,但不必到了刻板的程度。也没必要压太多的担子。除非你有自虐的的倾向。当然有人以自虐为享受,这又另当别论。
养生就要舒心适意不强求为好。繁剧的工作之余,你可以:散散步,旅旅游,搬搬花,弄弄草,唱唱歌,读读书,喝喝小酒,打打小牌,品品香茗,做做家务,炖炖小汤,玩玩太极。由人之性情所钟,各取所需。
当然你可以有更高更好的爱好,这就是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了。比如忙里偷闲去逃禅,心游八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或是挥毫泼墨,或是临水登山,或是风林长啸,或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其实养生养的是心。心不静,意迷离。神魂不安,身体难安。心如止水,则形神朗澈。怎样做到心如止水?非大彻大悟不可。你我凡人,怕是难做。这就需要警策自己那颗心,向更高处看齐。别指望一个忧心忡忡劳身焦思的人会去保养身体,也别指望一个平步青云热衷于内的人去爱惜身体。心为物役,不假。
所以就有陶靖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官场复杂,人性卑劣,大爷我不伺候了。为了人性的尊严和自由,我只有选择退场。田园风光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多美的境界啊!此时人我俱泯,心思空明,人生达到一重超然的境地。
这当然是最好的养生了。可我们很多人不幸干着自己不喜欢的事而且别无选择,这就太可悲了。这无异于无时无刻都在伤生而不是养生。我们能做的是尽量把事情干好,之后回到家里,再干自己喜欢的事。这一正一负之间有多少悲喜在上演。这就要看你是否能带着锁链跳舞,并能以此为乐。心胸境界在此变得重要。只有忍常人所不能忍,你才能在幽深暗淡的人生跋涉中看到一丝亮色,并找到适合你的人生舞台。
有一个奇怪的的现象:那些活到80,90甚至100多的长寿老人,很多人都是早年间吃过大苦流过大汗甚或参加过残酷战争的幸存者。他们如此高寿一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生命密码。大约因了年轻时的苦,反激起身体无限的潜力从而免疫力大增而寿至耄耋。这也许倒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养生手段呢。当然这只是猜测,不能视为当然。
我也注意到许多百岁老人的生活习惯并不是很讲究:抽烟,喝酒,吃肥肉的长寿者所在不少。当然抽烟不是没命地抽,喝酒也不是酗酒,吃肥肉也是身体需要偶尔少食。否则也不会活那么久。
但他们似乎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就是爱劳动,生活比较恬淡,性格比较开朗,对其他没有过多的奢求。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养生之道大约就是这样一种无欲无求,清明在躬,恬淡寡欲的生活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