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开播十余集,虽然赵丽颖的女主光环还没有完全显现,但剧情还是有很多看点。尤其是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带动剧情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以思考。
鸡飞狗跳的争斗,暗中布置的较量,在纷杂错乱的情节中,总有人遇事不慌、沉稳笃定,让人印象深刻。
1
读的书多了,人也会变得深厚且丰富,还能一眼望穿那些浅显之辈。
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公爷在家里看书愣了神。郡主进去后,小公爷解释说看书想到了学究说的一个题目,正在百思不解。
郡主便问是什么题目,要帮他参详。其实哪有什么题目,不过是小公爷愣神的借口,便拒绝了郡主。
郡主是这么回的:别小看你母亲,我从小也是饱读诗书过来的,学问不比你们父子低。
这句话出来,瞬间让人感觉这个女人不简单。自信笃定如此,背后的支撑便是从小饱读过的诗书。试想,若是寻常没怎么读过书的女子,听到儿子说自己在思考题目,恐怕连问也不会问吧。毕竟问了,自己也无法解答。
小公爷顾左右而言他,一番言语后,郡主便知道儿子心里有人了。但她没有多说,而是叫来小公爷的跟班。跟班自然不会跟她说实话。
下人问是否要给小公爷换一个跟班,郡主考虑到马上要科考,此时换人会影响儿子的前程,便否定了。
短短几句谈话,一阵询问,郡主便已然掌握了儿子的心理动向。即使并不满意盛家的家世,明知跟班给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还是为大局思量,平心静气,并未作出任何举动。
2
遇事不急躁的人,拎得清自己的位置,看得见当前的弊端,为长远思量。
盛家女儿因为去前堂偷听,被罚跪祠堂。大娘子不忍女儿受罚,准备好了饭菜,将主君请过去。本来主君心情还不错,但大娘子心中急躁,一边伺候主君吃饭,一边想法提及女儿的事。还把大女儿出嫁的事提出来,埋怨主君给女儿寻得亲事不好。主君一气之下,直接离开了。
真真是应了《傲慢与偏见》里说的,急躁的结果只会使得应该要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没办法,大娘子只好哭着跑去求老太太出面。
老太太虽然心疼孙女,但也自知不能驳了主君的面子。不慌不忙地跟大娘子说,孩子性子粗,受不得委屈,要是真替孩子想,就该好好磨磨孩子的性子。然后提出,请宫里的孔嬷嬷来给孩子上课,要是表现不好就打,一来磨性子,二来也当处罚。主君见此也不会挑毛病。
这个“围魏救赵”的办法一方面赢得了大娘子的欢心,解了孙女的惩罚,另一方面也为家里的孩子长远考虑,让她们在家受点惩罚,日后也能受得住生活的困苦。
3
阅历丰富的人,遇事思忖,心中自有丘壑。
一日,主君下朝后直接被内官叫走,一整天没回,全家上下都开始忧心。盛家老太太早也已听说此事,但并没有慌乱。
她思量之后,认为官家性情宽厚和善,不会胡乱行事。本朝开国以来,没有杀文官之先例。且盛家主君一贯谨言慎行,不会犯大错,所以,推测盛家主君不会有生命之忧。并告诉大娘子,要看紧门户,约束下人。
后来,盛家主君果然无罪而归。也正如老太太之前的推测,主君本人并没有犯什么大错,顶多算是对儿子管教无方。
一家之主凶险不知,老太太没有乱了方寸。凭借多年处事经验,深入分析官家性情和政治形势,以及主君平日的为人处世,做到心中有数。且身为长辈,点拨大娘子要看好门户,不能自己乱了方寸。言语之间,尽显大家风范。
主君归来后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什么也没问,便让他回去休息。
当孙女问起为什么不问不归原因时,老太太方说:若是喜事一早便说了,看他一进门,臊眉耷眼的,满头满脸的官司,八成是让官家数落了,何必再多问。只要与盛氏一族兴衰无碍的,他愿意说就说,不愿说就随他吧。
愿意给自己做减法,凡事大局为先,个人在后。看人情绪便知三分事情,不去火上浇油,也不去为不必要的事情追究。只有阅历丰富的人才能做到如此吧。
4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良好秉性,会毫无保留地印在孩子身上。
郡主沉稳大气,小公爷行事也稳重。虽然自己科考失利,但也不忘给盛家二哥道喜,不卑不亢,从容淡定。
老太太行事周全,养在身边的明兰也看得清局势,懂得长远打算。在日常中收敛锋芒,不争不抢,不做无谓的争辩。
反观如兰和墨兰,一个心直口快、得理不饶人,一个巧言善辩、善于伪装,恰如各自母亲的模样。
民间有句谚语,颠狂的马,往往是容易闪失;慌张的人,时常会出乱子。急于表现,遇事慌乱的人,在很多时候反而会因着急坏了事,得不偿失。而那些沉稳庄重的人,往往在不慌不忙中,化困苦为无形,也赢得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