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注释】
1踏莎(suō)行:调名从唐韩翃诗句“踏莎行草过春溪”而来。双调,五十八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起首四个四言句,前人多用对偶。
2润玉:指肌肤。
3笼绡:簿纱衣服。
4檀(tán)樱:浅红色的樱桃小口。檀,浅红色,唐罗隐《牡丹》诗:“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5绣圈:绣花圈饰。
6榴心:形容歌女红色舞裙上印着重叠的石榴子花纹。
7艾枝:端午节用艾叶做成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见《荆札岁时记》。
8一箭:指刻漏。古代计时工具。
9香瘢(bān):指手腕斑痕。
10红丝腕:民俗端午节以五色丝系在腕了以驱鬼祛邪。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缕。见《风俗通》。
11菰(gū):水生植物,也称茭白,可作菜,子实可食。
【词评】
1、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周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如‘水光云彩,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追寻已远。’余览《梦窗甲乙丙丁稿》中,实无足当此者。有之,其唯‘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二语乎?”(见《人间词话新注》齐鲁书社版)
2、陈洵《海绡说词》评此词云:“海绡翁曰:读上阕,几疑真见其人矣。换头点睛,却只一梦。惟有雨声菰叶,伴人凄凉耳。生秋怨,则时节风物,一切皆空。”
【意译】
肌肤温润如玉,身罩薄纱朦胧,团扇斜掩樱桃口,露红一点。绣圈犹带浅浅香,遐思万千。百褶裙起舞,一片石榴红,娇艳楚楚动人。歌舞罢,发鬟凌乱,艾枝斜插,娇喘微微,春光融融。(此处有异议,这般翻译,想来亦可:百褶裙,石榴裙,不见玉人穿戴,弃置案头。发鬟凌乱懒梳妆,艾枝未曾插。)欲揽佳人在怀,诉相思。声声唤佳人,佳人不语,心暗焦。作势欲扑,空,惊醒,心暗惊,方知梦。
一梦万水千山走过,窗影不过方走一箭之地。双眸再闭,续旧梦,依稀见,玉人憔悴。端午红丝压玉腕,减损玉肌,玉腕难套红丝线。红痕依旧在,红丝已不再。旧梦难续,僵卧空床,心冷难耐。万水千山阻归人,归期无望。卧听风吹雨,只盼佳人再入梦。晚风萧瑟,菰叶声声,点滴到天明,愁暗生。
【细品宋词】
梦中逢佳人,当是人生一大乐事。上阕,“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竭尽描摹之能事,佳人美貌,尽态极妍,如在目前。肤如玉,且为“润玉”,那肤之油嫩水滑,自是不待多言。薄纱罩身,肌肤隐约可见,凝脂朦胧,又是何等绝色。最是那一抹红,动人心扉,樱桃小口嫩红,团扇轻遮,惹人遐想。石榴红,百褶裙,舞翩跹,娇喘微微,发鬟凌乱,艾草横插,又是一种极致之美,如此佳人,怎能不住在眼里心里?
最可悲,曾经拥有今已空,再见佳人面,竟在梦中。下阕,“午梦千山,窗阴一箭”,开头便言道,上阕之佳人,乃为梦中见,此时只我一人,独枕鸳鸯枕。梦中佳人常伴身畔,光阴曼妙美好,现实中,日影不过悄挪一步,春梦了无痕,短暂。词人之妙,便妙在下一句。已经转醒,已知是梦,犹不忍梦断,不忍佳人去,便强迫自己再入梦,再缱绻,“香瘢新褪红丝腕”。词人倒真是妙人,竟真自再入梦,只是,此时再梦,佳人容颜已憔悴,星眸蒙尘,消瘦泪暗垂,盼郎不至。心疼,真的惹人怜惜。梦再难续,心如万蚁噬,疼得醒来。“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以景结情,余味悠长。玉簟秋,凉入心,寂寞客独枕鸳鸯。听雨声,轻滴答,声声入心动心魄。晚风起,菰叶摇,荡起愁波心惨凄。
整首词,记梦,梦断还能续,此一妙也。结尾,以景结情,愁怨浅浅萦绕,意断还续,此二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