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
芭芭拉•奥克利
豆瓣评分:8.0 (484人评价)
今天要介绍一本极好极好的书《学习之道》,学渣逆袭的不二选择,里面提到人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专注模式和涣散模式。
我感觉自己长期处于专注模式,因为我很拼想无时无刻都得到进步,所以一直去学习,结果我持续这样的状态有一段时间了,越来越发现自己专注去看一样东西很累,甚至最后头痛。
刚好有看到《学习之道》这本书所说的,我们应该要适当的在专注和涣散模式中切换。
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去死磕,倒不如去睡一觉,因为睡觉的时候大脑也帮助你消化你学到的东西。
醒了再去做题目说不定就能找到答案,因为你用一个能力值全满的大脑去应付题目。
我也试了一下这个方法,没想到还真灵验了,因为我这个当下解决不了一道难题就很烦躁,结果越烦躁就越想知道,也就越得不到答案了。
感觉人真的不能太拼命,这样反而事倍功半,一下子做5小时的练习还不如分成一个星期每天半小时效果来的好,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
短暂的高强度提升只会消耗你大部分的精力、意志力和信心。
我的科目考试是有大量的数学公式去帮助完成题目,很多时候你并不需要知道题目的本质是什么,单纯套入公式就可以完成题目。但这样往往学习效果并不好。
就像下图一样,我们的不加理解的记忆就是一个碎片,如果题目稍微更换一下就会一头雾水,理解很重要。
摆动的彩球
我告诉学生,内化的会计基础知识像在键盘上打字一样,它会变为自己的一部分。就像我不需要想着打字的动作,系统组织思想就会指挥着双手输出了这些话。
每堂课末尾,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叮嘱学生,在掖好被子睡觉前,要看看借贷法则和会计恒等式。
这是为了让他们睡前最后一眼看的是反复念诵的会计知识。当然!除了冥想和祈祷,得由这些知识为当天画上句号。
——黛布拉·加斯纳·德拉根 特拉华大学会计学教师
方法:
试着回想学习材料,即提取练习(retrieval practice),效果比单纯阅读材料好得多。
心理学家卡皮克发现:“大多数学生不断重复阅读笔记或课本(撇开这种学习策略有限的优点不说),却很少有人在学习时进行自我测验或做提取练习。
当书本(或谷歌)摆在眼前时,大脑会产生错觉,以为学习材料也同样存入了大脑,可这只是小和尚念经。
看书毕竟比回想简单多了,学生因此执迷于自己的错觉——坚持低效率的学习方式。
所以,确实许多人求知若渴,也费时费力,却没学到什么东西。著名的心理学家兼记忆专家艾伦·巴德利写道:“只有用对了学习策略,求知心才不会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学习中进行回想——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而非通过重复阅读被动地获取知识,将让你更加集中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
你也许会想,自然科学和数学里的一章节有那么多问题和概念,根本没法一次性学完!现在就该由机遇的法则登场了:幸运女神只眷顾努力的人。
请专注于你正在钻研的部分。
你会发现,一旦把首个问题或概念存入脑中的图书馆,不管存入的是什么,第二个概念进入脑中就变得容易一些。第三个同样不会太难。
不是因为这些问题本身简单,而是随着你的努力,这一过程变得更轻松了。
在帮助那些在学习苦海中挣扎的学生前,我总会先问他们是如何整理课堂笔记和阅读笔记的。往往第一次面谈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探讨如何整理并对信息进行组块,而不是我对着学生解释概念上。一个星期后,他们会带着已经梳理好的材料,再次回到我面前,他们都没想到自己竟记住那么多内容。
——杰森·德尚
从老师或课本那里学习一种新解法的时候,为了学会这种新技巧,一段学习期间内,你总倾向于不断练习。
在完全理解之后,仍持续不断地学或练,我们称之为过度学习。
与其在同类技巧、概念上投入太长时间去学和练,不如把精力分配到更短的学习时间段上,以避免过度学习。
这不是说长时间学习就一定是坏主意。只要学生不在同类技巧或概念上投入过多精力,那么学习时间长一点并没什么坏处。
一旦理解了概念“X”,学习重心就应该转移到别的概念上,过几天再来回顾概念。
太多的学生只是为了交差而写作业。他们做完一道题,去对照一下后面的标准答案,微微一笑就接着去做下一道题了!
我建议他们在这个“微微一笑”和“接着做下一题”之间加上一个步骤。
请扪心自问:假如考试中我遇到的这道题和其他问题混在一起,而且我不知道它在课本上的出处,我还会这题的解法吗?学生应该从准备考试的角度,去思考每一道作业题,而不是仅把作业当作一部分任务去完成!
——迈克·罗森塔尔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数学高级导师
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保罗采用的学习技巧
1. 读一读(但还不要去做)布置的家庭作业和模拟测试/小试题。迈出这第一步,就可以预热大脑来学习新概念——形成新组块。
2. 复习讲义笔记(尽量不落下每一堂课)。上一个小时的课抵得上读两个小时的书。如果我能忠实于上课和做笔记,而不是盯着表只等下课,我的学习效率肯定不止如此。之后几天,趁这些课程在我脑中还记忆犹新,我会去复习笔记。我还发现要是能抽半个小“时向教授提问,完全相当于读三个小时的书。
3. 重做课堂笔记中的例题。不论老师还是课本提供的解题方法,都不会给你问题反馈。所以现成的答案从来也不能帮我达到练习的目的。有了这些例题,必要时就有了条分缕析的解题参考。
重做例题会有助于巩固知识组块。学习时我会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蓝色、绿色、红色,而不仅仅是黑色。我发现这可以帮我更专注地阅读笔记;内容更明显了,而不是一页杂乱无章的数学大杂烩。
4. 完成布置的家庭作业和模拟测试/小试题。这样就可以为大脑构建“记忆肌肉”(muscle memory)组块来解决特定问题。
摆动的彩球
关于拖延:
说一件事你肯定不陌生:偶尔有那么几次,只靠通宵补习也还能得个不错的分数,而且清早完工的时候甚至有点兴奋。
这就像赌博一样,一点小成功会让你心存侥幸,重蹈覆辙。
你甚至开始说服自己——拖延是与生俱来的特质,本就是你的一部分,跟身高或发色没什么两样。毕竟,如果拖延症那么好治,你不是早就该摆脱它了吗?
然而,随着你所接触的数学和科学领域越高深,掌控拖延就越发重要。曾经屡试不爽的习惯,最终会回过头来给你当头一棒。
有个学生跟我抱怨考试没通过,还告诉我考前一天他学了整整10个小时,我说,“这就是你没过的原因”,学生不可思议地看着我,我的回答是:“你应该坚持每次学习一点点。
——理查德·纳德尔 国际大学,数学高级讲师
你是不是喜欢早上一起床先查查电子邮件,逛逛Face-book?
你可以改变一下,先定时工作10分钟,然后奖励自己上会儿网。
让你惊讶的是,这个自我控制的小练习将让你的一整天都充满对抗小恶魔的力量。
提醒:第一次坐下来尝试本方法,一些小恶魔会大肆尖叫抗议,好像要吃掉你的脑子。别理它!这个训练的重点之一就是学着对小恶魔滑稽的做派一笑了之,因为小恶魔会故技重施,预言一般地诱惑你“瞄一眼Facebook没关系的,就这一次。
分享一个很有用的小建议:即刻开始行动。
这个建议听起来相当简单,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喜欢去图书馆的安静楼层,因为在那儿常可以看到与我状态相同的人。学习的时候,最适合我的方法是让自己亲眼看到学习场景。如果我看到别人在努力做作业,那么我也会更想去做作业。
——约瑟夫·科因 历史专业大三学生
要改变习惯,可以改变对信号的反应,或者干脆回避信号。奖励和信念有助于促成习惯上的长久转变。
关注过程(如花费时间的方式),而不是结果(想要达成的目标)。
用25分钟的番茄时间在短时段内保持高效率。每次成功地专注工作了一段时间,就给自己一个奖励。
确保规划一些自由时间,滋养你的发散模式。
“心理对照”是一种强大的自我激励法——想想最糟糕的现状或者不堪回首的过去,然后将它们和乐观的未来做对比。
你会因为一心多用,让思维无法形成充分、丰富的联结,因为大脑中促成联结的部分还没来得及巩固联结,就被拉去做别的事情了。
摆动的彩球
如何增进专业知识并减轻焦虑:
1. 全程在纸上解决一个重难点题目。(要保证的是,你有现成答案,不管是你以前做过这题,还是书中已有解答。但是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看答案。)在下手解题之前,或还没彻底得到答案之前,千万不能偷看答案,不能跳过任何步骤,或自欺欺人地说“太好了,搞定了”。要确保每个步骤都有理有据。
2. 重做一次,要格外注意关键步骤。如果你觉得重做同一道题有点奇怪,可以想想看,你不可能只弹一遍吉他就学会一首歌,也不可能只举一次哑铃就算完成了锻炼。
3. 休息一下。如果需要,你可以去研究下这门学科的其他内容,之后就去干点别的。比如做兼职、学习不同学科,或者去打打篮球。你要给发散模式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它去消化这个问题。
4. 睡眠。在你睡觉前,把这个问题再过一遍。如果卡住了,那么就反过来去聆听问题的声音。你的潜意识会告诉你接下来该怎么做。
5. 再来一次。第二天尽快地把这个问题再做一遍。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能做到更迅速地解题。你对这问题应该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你甚至不明白自己当初为何会卡在这个问题上。到了这会儿,你就能神速计算每一步了。多关注问题中最困扰你的那个部分。这种持续关注难点的做法,叫作“刻意练习”。尽管这样做有时让人疲惫,但它是高效学习的最重要方面之一。(它的替代或者补充做法,是去解答一个相似的问题,看看能不能轻而易举地拿下它。)
6. 给自己添新题。再挑一道重难点题目,用之前做第一道题的相同方法来解这道题。本题答案会变成你组块资料库中的第二个组块。在解这道新题时,重复1~5步。如果已对这个题目得心应手,就去做下一道。你会惊喜地发现,尽管你的组块库只有几个固化组块,但已经可以大大提高你对学习材料的掌握程度,以及高效解决新题的能力。
7. “主动”重复。走去图书馆的路上,或是锻炼的时候,可以在头脑中回想解决某个题目的关键步骤。你也可以利用等公交、坐车,或者是等教授走进教师前摆弄拇指的闲余时间。这种主动排演能提高你回想关键概念的能力,有助于在家庭作业或考试中回想要点。
请记住,已有研究表明,你越努力回想学习材料,它在记忆中植入得就越深。相比纯粹的重复阅读,回想才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刻意练习方式。
1. 在拖延期间不要去开电脑。电脑总让人难以自拔。
2. 趁还没开始拖延,先看看家庭作业里最简单的几道题。(这会儿还不必动手去做。)
3. 在小纸片上抄下待解决的等式或方程,到哪都随身带着,直到它们让你觉得拖不下去了,再回来做作业。
我发现这个方法对我帮助很大,因为它让问题徘徊在发散模式中,甚至在拖延期间,学生也一直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伊丽莎白·普劳曼(Elizabeth Ploughman)
可以尝试列举任务清单,不要光凭记忆去完成任务,把每一项任务写下来并且完成会特别有成就感。
“救火队员”式的努力,没有目标和方向性的努力,只是低品质的勤奋。
这种勤奋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费力不讨好”,看起来很忙,但没有突破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