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上网会对我们的注意力造成多大的影响?
一:互联网概述
首先谈谈互联网信息的表达形式和内容变化
在表达形式上:一个软件、一个网页或者整体上,你打开任何一个数码产品的电子屏幕,里面都不会是单一形式的信息——不可能只仅仅存在图片、文字、音乐、代码,而会是多种内容结合的信息形式(超文本),一个电子屏幕里基本是色彩和内容丰富的,一个视频有图片、文字、音乐,一篇文章里有各种各样的配图和其他链接,一个游戏里还有奇妙的关卡,一个软件里还可以同时存在文章、图片、视频、游戏???它们能从视觉和听觉上强烈地吸引你的注意力,尤其是你一旦连接上网后,一个软件、一个网页上更是有着数不清的链接和各种信息源的入口——更多的图片、视频、文章、链接,你点开一篇文章或者一个视频后,系统又会自动推荐你感兴趣的同质内容,牢牢抓住你的好奇心,不断转移和分散你的注意力。
所以在表达形式上,手机功能和互联网能从视觉和听觉上强烈地吸引你的注意力,能牢牢抓住你的好奇心。就像这篇文章一样,字这么多、没有BGM、图片,肯定看的很枯燥。
在内容变化上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四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8.3%。这意味着假设在中国每天每一个网民都在网上发布一条信息,那么每天的信息更新量就8.02亿条,更不用说全世界的信息更新量了,实际上每个人不可能会天天在网上发布新的信息或者创造新的内容,但是全世界的网民的人口基数那么大,每天更新的文字、视频、音乐或者其他信息量也是惊人的,所以因为网络内容的丰富多样、巨大更新量和快速更新,一旦连接上网,我们面对的是如海水般的信息流汹涌而来,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要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就需要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世界中学会如何快速浏览、快速辨别和同时处理多个信息能力,即把注意力分散到各处对信息进行快速处理。
二:被分散的注意力
为了让大家了解地更加清楚,我在这里使用了AlexPang 【1】提出的注意力分散模型来作说明:
Alex Pang认为“定向注意”是指:有一些你应该关注的东西(下图中的黑点),你引导你注意它。这种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1)你专注于某些事情;
2)你的注意力在你的掌控之下;
3)你在正确的时间专注于正确的事情。如下图:
能把注意力聚焦于需要做的事(专心于目标)上这样是一个比较好的注意力维持情况,
但是我们的注意力在我们玩手机和互联网上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如下图
你打开手机或电脑或平板等等各种数码产品时,一个屏幕内是存在多种类型的信息、内容、软件、功能按键,在你被其中一个黑点(你感兴趣的东西)吸引注意力的时,还可能会对其他黑点感兴趣,但是一个时间内你只能打开和浏览一个信息(也可能同时打开多个网页或者手机分屏),所以你在点开一个“黑点”内容时,注意力可能还在其他黑点上(心不在焉),然而一旦一点开一个黑点时,又会被这个黑点里的其他信息——红点吸引掉注意力,因为一个链接、网页、软件、程序里面不可能只有一个内容,当你在浏览之前那个黑点内容时因为被其他红点吸引掉注意力,所以你对黑点信息的阅读开始变得漫不经心,于是很快草草浏览了事,然后你点开了一个红点信息,在新的链接里又会被蓝点吸引掉注意力,除非你有意去停止或者真的没有你感兴趣的东西,否则你会陷入一个循环里,花费大量的时间没有目标地去浏览各种各样的内容。
互联网科技把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于一屏,就是为了能从多方面吸引你的注意力和刺激你的感官,把你的注意力分散到各处——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是金钱,而且因为网络内容变化丰富多样和更新迅速,为了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学会了在注意力分散的同时各处进行快速浏览和辨别各种信息的能力,即学会同时处理多个信息能力。所以显而易见的,我们就是这样被互联网分散掉了注意力——“我们上网越多,对大脑适应精力分散状态的训练就越多——非常迅速、高效地处理信息,可是注意力不会持续太久”(《浅薄》),一旦我们的大脑被塑造成注意力分散的状态,就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三:注意力被分散的两种形式
1.注意力容易被劫持(Alex Pang,2016)
有一段时间你是在专注于某事的,然后你的注意力被其他东西吸引注意力,这样你的注意力就被其他东西劫持掉从而远离了之前的目标。换句话说就是,
1)你专注于某些事情;但是
2)你无法控制你的注意力;
3)你专注于错误的事情。
如下图:
在图中,我们的注意力本来是在目标黑点上,但是却被其他东西劫持掉了注意力,
例如你正在看书,突然你的手机信息提示音响了,然后你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查看信息,跟朋友聊起来,可能要过得一段时间后你才意识到你要读书,不是要聊天;
例如开车,有些人在等红灯时很喜欢查看手机,一点开手机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直到后面的车狂按喇叭才清醒过来绿灯已经亮了很久;
所以注意力被劫持也可以理解为你对一件事的注意力被劫持到另一件事上,你的专注力并没有消失掉,只不过是把专注的目标转移到其他不相干的事物上而已,“所以这种分心并不是因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它是关于在错误的时间专注于错误的事情”,但是在互联网上,互联网正在以越来越多样、越来越不同的方式打断我们,在被信息淹没时,我们的注意力持续不断地发生转移,也就是注意力被劫持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中,并不断被迫在多种信息中做出选择——选择哪些继续浏览下去,哪些忽视关掉。所以我们也无法长时间专注在刚开始设定的目标上,这样就出现了第二个问题:
2.漫无目的的注意力(Alex Pang,2016)
你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右上角的对象上,而不是你的注意力随机转移。这种心灵永远不会注意任何一件事,而且确实无法专注于任何事情。在这种情况下,1)你没有专注,2)你没有控制,3)你专注于错误的事情(或什么都没有)。如下图:
这是我们的大脑已经适应了注意力分散习惯的典型表现,思绪总是不停游走在网络上,本来你想干点什么的,但是一打开手机、大脑,你一看到感兴趣的就点开,不断地点着点那,图片、文章、视频、游戏···,就像一个患有痴呆症的老人没有方向地走着一样,看似是个清醒人,却是漫无目的地、出神地游走在网络世界中,时间在指尖游走,你却毫无意识,直到有意识看了一下时间才会意识到刚刚玩了多长时间的手机、电脑。
不同于注意力被劫持,漫无目的的注意力是无法聚焦注意力,而且是一旦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就会出现严重烦躁、焦虑感,或者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无头苍蝇一样围着“互联网”乱飞。你现在就可以回想一下,看这篇文章时走神了多少次,前面的内容你记住了和理解了多少?
总结
所谓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指的就是,一旦我们连接上网,就会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内容淹没掉——一点开一个网页链接后,发现一个链接背后还有成千上万个链接,眼睛一扫,突然发现网页左下角的性感美女图片很诱人,或者一下子被某个小鲜肉的新闻震惊了,或者可能会悄悄点开一个涉及色情的故事或视频,或者被右下脚的新闻弹窗的某则新闻吸引掉注意力···尤其是玩手机时,社交软件、新闻软件、游戏软件大道各种软件的信息推送提示音响个不停,刷完一篇文章或者一个视频,发现被推送的同质内容也让你很感兴趣,除了玩游戏,很难在一件东西上保持长时间专注力。
因为我们不是手机或者电脑,不能同时运行很多程序,我们大脑的注意力和工作记忆都是有容量的,而且还很小,所以“几段文字,实时热点新闻,一段音频或视频,一套导航工具,各种商业广告,一些小型应用软件”等等这些内容和信息量其实是远超过了你大脑所能处理的容量,也就是有太多不同的东西在同一时间内竞争你的注意力和你的脑力了,这会使你处于认知超负荷状态下,因为大脑精力被损耗严重,所以即使你有明确的目标,但是你无法长时间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导致注意力不停被劫持,思绪总是不停游走,注意力不断地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所以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你在上网就是在不断被训练如何分散注意力。
后记
例如你正在“专心致志”地上着课,突然记起某作业还没有写,于是你拿出了作业,写着写着,又突然记起了好像淘宝上买的某件东西要到了,拿出手机看了一下物流情况,突然淘宝上一款新服装把你的注意力吸引掉了,于是你又刷起了淘宝,看上了一款衣服,然后你又把衣服款式通过微信发给你的朋友,两人聊聊着,在你的注意力被不断劫持和毫无目的地游走时,直到铃声响起,你才会发现已经下课,那恍如隔世的感觉让你感叹这40分钟过得真快,然后课没听到多少内容,作业有没有写完。
例如不断提醒你自己出门要带身份证,准备去拿身份证时,突然手机响了,就跑去接手机了,在手机里谈着谈着,又突然想起要出门办事,然后把拿身份证的事忘了;那更不用说穿不同袜子出门,衣服穿反出门,脸没洗出门、钥匙忘带等等各种跟痴呆症一样的症状了,以前你也会偶尔出现这些情况,但是长时间接触网络肯定会让这些情况出现得更加频繁的——“频频被打断会分散我们的思维,削弱我们的记忆力,导致我们紧张、焦虑,我们的连贯思路越复杂,分神造成的损害就越大”(《浅薄》),所以这也不是因为你的年纪大了才变成这样的,仅仅是你的注意力被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