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今天去看了这几天被刷屏的《后来的我们》,这部奶茶刘若英导演的处女座,画面很美,色调也颇有用心,但是整部电影看起来更像她的那首《后来》的加长版MV,全程没有什么心情的起伏,甚至有些情节和对话,觉得有点牵强中透着一丝丝尴尬,但是最后林见清爸爸写给方小晓的信却让我擦了好几次眼泪。
电影中的方小晓是个可怜的孩子,爸爸早早的就过世了,妈妈远嫁国外也和别人生了孩子,母女俩只是通过电话时不时的联系,自从认识了林见清,感受到了林见清家过年的热闹,她便每年的除夕都在林见清爸爸的餐馆里和大家一起过。
和林见清交往期间,林见清在北京被拘留了,不能回家过年,她就替他回家,还给林爸爸买了礼物,即使已经和林见清分手了,林见清一个一起回家过年的请求,她都没有拒绝,可以看出她很珍惜林爸爸朴实的父爱。
几年后的重逢,林见清给了方小晓一封信,这是林爸爸去世前写给方小晓的,信里面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林爸爸对方小晓深深的喜欢与疼爱,和自己儿子没能和小晓在一起满满的遗憾,还有最后给予小晓的深深的祝福。都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子女的那种深沉的爱。
曾经义无反顾的跑到国外去读书,爸妈全力支持,虽然每次送我走的时候都能感觉到他们的不舍,但是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外面的广阔天地有着更加巨大的吸引力,直到一次回国,在聚餐的时候,妈妈去了卫生间,妈妈的一个朋友问:“有没有考虑过毕业以后回来呀?”犹豫了一下又说:“你不在的时候你妈妈一提起你来就会掉眼泪,别在外面待太久,有句老话叫:父母在,不远游...”
不记得这位阿姨后来又说了什么,只是心里有了感触,因为每次给妈妈打电话都说不了几句,妈妈就说很忙要去做别的事情了,电话就匆匆挂掉了,所以也没觉得妈妈会那么介意我不在身边的事,但是因为有了那位阿姨的提醒,实习过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回国,觉得无论如何还是应当陪在父母身边。
如今,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和公婆还有爸妈住的都不远,可以随时互相照应着,日子虽然平淡,但是心里很踏实。
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深深的体会到作为母亲,对于孩子,是需要付出多大的心血,看着小小的他生病时候难受的样子,你会想着要是能代替他生病该多好;看他磕到碰到,出血淤青,你会无比的自责为什么没看好会让他受伤;你会在看到小小的他,落落大方的在台上表演的时候,突然间热泪盈眶;也会因为他的一句奶声奶气的“妈妈我爱你”,而开心不已。
我也曾想过,如果有一天他长大了,跟我说想要出国去读书,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他说出这样的话我会不会支持,那种突然间揪心的感觉真的是无法用语言形容,但是又不可能阻止孩子的梦想,所以我应该也会支持吧,只是瞬间就体会到了曾经爸妈的心理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无奈,不舍,然后只好坦然接受。
父母给了我们无私无尽的爱,年轻时候的我们无法体会,等到自己当了父母,在尽一切努力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开始理解与体会到了父母对于自己的倾力付出。
对于逐渐老去的他们来说,不需要你提供多好的物质条件,你需要付出的只是很简单的两样:耐心与时间,教他们用用高科技的种种,多带着孩子陪伴在他们身边,在尚有能力回报的时候,为他们奉上不算奢侈的温馨,我想,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