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茨威格的长篇《心灵的焦灼》,李雪媛管中琪所翻译的版本。结局对我而言来的过于突然,尽管在阅读之前就已经知道其结局是一个悲剧,然而在跟随着作者的笔墨,一次又一次地接近这不幸的父女的过程中,却仍然不可避免地关切在意其结局,逃避现实般地期望艾蒂丝那颗饱受绝望痛苦摧残的内心可以被温暖真诚的爱情,被长久的陪伴所抚慰。当我在上校冷静给出处理,当我看到霍夫米勒终于有勇气做出决定,当我以为一切事情仍有一丝希望之时,一切的可能却突然幻灭。幻灭的方式是如此残酷,因为若霍夫米勒最终真的选择怯懦地逃离,也不过令我难过,而真正悲剧之处在于,霍夫米勒终于获得了勇气,心意却最终因为误会和意外无法传达,以致于艾蒂丝最后还是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独自凋零。我没有勇气去想象艾蒂丝在死前经历了怎样的绝望痛苦,仅仅想到她再无可能得知真相,再无可能拥有少女在热恋中那令人迷醉的幸福就让人窒息。
读到艾蒂丝死讯之时,那种一切再也无法挽回的痛苦勾起了回忆的共鸣。同样的悲伤还出现在《悲惨世界》的冉阿让的离世之时,还出现在《笑面人》看到格温普兰在经历了那么多挫折终于见到所爱之人,却亲眼看着她因为过于激动,病发死在自己的怀中之时。只是冉阿让至少在离世前拥有亲人的陪伴,可以安心地结束自己漫长的一生,只是格温普兰至少是在自己心爱之人的身边跳入冰冷的水中,心意也已经传达。但《心灵的焦灼》这样的故事,若不以悲剧的形式结尾,也会显得过于美好。当他们的故事因为同情而开始,最后的结局也早已注定,尽管最后萌生爱情和长久陪伴并非毫无可能,但若真是如此便也过于侥幸了。
本书的名字是《心灵的焦灼》,这样的翻译的书名也十分切合主题,心灵的焦灼出现在书中的每个角色身上。
对霍夫米勒而言,焦灼是由于同情与怯懦。霍夫米勒绝非恶人,他真诚善良,并且在遇到艾蒂丝之后也真实地变得更有同理心。但是当从小默默无闻的他突然发现自己可以给别人带来如此特别的快乐时,这种被需要的美妙感觉吞噬了他,他沉浸于此,沉浸到有时仿佛自己成了这个小世界的造物主。然而同情是危险的,没有智慧与勇气的同情最终会成为伤人的利剑。康铎医生清楚这点,他拥有自己的底线,他从来不会跨越真实半步,不会给他人虚假的希望,绝不轻易承诺。如若他给予承诺,那么他清楚糟糕情况下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拥有付出代价的勇气。而霍夫米勒并没有能力做到,他沉浸于被需要的快乐之中,以致于忽视了这样饱受瘫痪折磨的少女内心的脆弱,不曾想到他出于善意的关怀会造成怎样的扰动,也不敢承认事情有可能走到糟糕的地步,反问自己是否真的有承担的勇气,以致于一步一步走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第一次是面对父亲的殷切希望和那衰老无力的身体,他没有勇气说出事实,尽管心知肚明谎言造成的伤害会更加严重,但还是为了逃避当下的痛苦,夸大了新疗法的希望。可人们有时候需要接受自己的无力,需要接受事实。我们心怀希望事情都会变好,但不能逃避事情会变坏的可能性。对艾蒂丝父女的同情和残酷现实的矛盾,使得霍夫米勒陷入了焦灼,最终没有勇气面对如实相告后老父亲会产生的痛苦,只是选择性的说出了好消息,期待事情只按好的发展,而不愿去想如果新疗法不可行,他们会如何变得更加绝望。当我们享受给予希望时的安心,就应当做好在希望破灭时负责的准备,如果没有准备,及时离开,勇敢的面对自己无能为力的痛苦才是对他人最好的保护,撒下谎言看似是为了保护别人,其实只是保护了自己。
第二次是面对医生的问题,当医生发现病人一家被给予过度的希望后,问询他是否有勇气,在新的疗法被发现是无效,艾蒂丝再次陷入痛苦中时担当起责任,他再次选择了逃避现实,他并不真正理解所谓的责任与代价为何,就自欺欺人地相信自己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我相信他说出愿意承担责任时是真诚的,但我也认为这种行为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毫无自知之明的愚昧,以及想象到完美结局时的快乐。
第三次的焦灼中,勇气终于占据了上风,当他因为害怕被同伴嘲笑,从而撒谎没有订婚之后,他鼓足了勇气,找到上校澄清事实。尽管出于逃避,仍然差点自杀。他找到了医生,写下了留言,力图澄清一切,并且“意识到自己终于第一次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只是可惜他没有亲自前往庄园说明事实,时间也并不允许他再等待医生,在布尔诺的电报也由于战争的爆发无法传达,甚至或许只要他接到了那通电话,或许艾蒂丝尚且能有一丝希望,甚至如果他的同伴没有那么火急火燎当天晚上就去找医生对峙,他也能及时说出事实,只是现实不再给他弥补的机会,一切都太晚了。
于是故事终于回到小说的开篇,霍夫米勒为何在走路的闲谈中说到“勇气有时候只是懦弱的另一面”。促使他获得玛利亚特蕾莎勋章,这一奥地利最难得的勋章的,是这份对于过去的痛苦,是这份痛苦使得他在战场上无所畏惧,再也无所谓死亡。
正如故事的开头所言,因他的愚蠢而起,因一个完全可以原谅的无心之过开始,但正如急着修好手表里的齿轮一样,操之过急往往坏了整只表。即使今天,他仍然不清楚自己的愚蠢究竟在哪里结束,真正的过错又从哪里开始。一个个在我看来完全可以原谅的懦弱和愚蠢选择,一步步使得故事走向悲剧的结局。我始终相信霍夫米勒是好人,甚至可能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但我也始终知道,缺乏智慧与勇气的善良常常会造成伤害,因为善良只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仅有善良是不够的。是否内心善良,对我而言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但还有一句我始终重复的话是,使我们造成伤害的是愚昧,所以我们必须在一生中不断思考自省。我们始终愚昧,始终会做出误判,我们始终怯懦,始终需要找到使自己勇敢的动力。
茨威格在书中对于一个个形象的剖析十分细致,霍夫米勒是充满了善良但又有着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有的缺点,这样的结局使我深感无力,但我更加在意的是艾蒂丝和她的父亲。无法像常人一般运动的痛苦并不在于发生之时,而是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无止尽的折磨,一个一个的小细节一点一点蚕食你的内心,使你脆弱绝望,也常常使得病人更多地思考和观察,敏感的不仅是自己的内心,更是对他人的体悟,卑微到一颗糖足以甜上很久,敏感到一个细节也足以胡思乱想,既清楚自己可能想多了,往往也更懂得体谅他人,但却并不能逃脱脑中停不下来的声音,无法安睡,然而睡眠又是唯一可以短暂逃离的避风港。本想去看陌生女人的来信,但此刻却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再去翻看。回过头来,也不禁思考,其实若不曾遇见霍夫米勒,结局又有多大概率会变得更好呢?霍夫米勒至少是真诚的善良,也给了他们一段十分欢乐的时光。若不曾遇见霍夫米勒,艾蒂丝的疾病只怕也治愈无望,身体日渐衰老的父亲可以坚持多久,最后艾蒂丝是否十分可能也只会遇见贪图她钱财而毫不关心她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