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细雨莲莲(On the way)
本文首发豆瓣,2014-11-21 00:43:40
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
我因为不能总是倒着,于是我只能去选择饺子了。
饺子得是自己家里包的为最上品,换言之,就是最好吃。好吃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吃了还想吃:一个接一个,吃了一盘,来碗饺子汤;再吃一盘,再来碗饺子汤;吃到饱,还想吃,一直吃到吃不下去——就是吃到撑。
这是一种贪:贪嘴。不过,这也是一种生活,那种在当下的年纪可以用食量以衡量的生活。
我的父母,在我这个年纪,或者更大一些,把自己吃到很胖。等到体检的时候,发现了问题,于是开始注意饮食和锻炼身体,以至于注意到退休的现在。只是现在,依然会在做饭的时候,做很多,但是吃的时候很是注意。从这样的情形来看,克制,是一种折磨和自我折磨。
不过,自从我来到这个城市,当然,在这之前有点小插曲,我的饭量一直都很一般。只有在吃火锅的时候,在长时间的进食时间的情形下,好像能多吃那么一些。
我也曾经去回族的拉面店吃过10元钱20个或者25个的饺子。当然,那是和我自己包的饺子不太一样的。也不能说不好,毕竟可以用以充饥和果腹。
包饺子要从和面开始。薄皮大馅是很高的标准:皮薄,就得和面较硬,面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醒,更多的时间去揉,作为回报,剂子可以打得很小,皮子自然就很薄。这需要技术和力量的结合。富有技术但是稍微欠缺力量的我,总是会在擀皮的之后,觉得手掌微痛,仿佛受过内伤。今天就是犯懒,面和得软软的,皮子很快就被擀到很大,但是干面实在是用得太多,不过不薄,甚至是很厚,不过煮出来依旧好吃。因为那是我自己的口味。
我很少像我妈妈那样经常包素馅的饺子,因为她包的很多的所谓的素馅的饺子根本不是素的,只是没有哺乳类动物或者鱼类的脂肪或者蛋白质在其中而已。猪肉,其实我现在已经不常吃了,因为我的脾胃已经崭露出和我妈妈和四舅舅一样的虚弱,只是还不会像他们二位一样时常感到不适,这要感谢我爸爸拥有非常健康的、酒精考验的脾胃。不过,在把肥瘦适中的猪肉搅成肉馅之后——当然,那是卖肉的阿姐的工作——经过调味,搅拌,加入蔬菜之后,再包在可能让我导致内伤的饺子皮里,饺子诞生的同时,也能让我的脾胃负担不会很大。至于牛肉馅,需要一个神秘个步骤。在这里,我保留给我自己。
被包在皮子里的蔬菜,我选用过西红柿、芹菜、西芹、卷心菜、黄瓜、冬瓜、酸菜等,当然还有木耳和平菇。我一般不会去选择茴香、韭菜等味道非常重的、以致于让我自己都无法接受的味道去掩盖我记忆中饺子的味道和在没包饺子之前对本场饺子味道的预计,但是,如果有被要求做出那样的饺子,我也会做,只是基本不会去吃。毕竟众口难调。那也是我也比较享受包饺子的过程的一个体现。
话说,大多数人都喜欢吃现成儿的东西。人们去饭店吃饭就是这样的绝好例子:选好饭店,迎宾安排好位置,菜牌一上——吃饭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只是需要等待传菜把菜从后厨拿到桌上。这样吃饭,方便,快捷,同时可能节省了做饭的时间,但是一般会延长吃饭的时间。小的时候,我妈妈总是说我就会吃现成儿的。我当时就感到委屈。厨房在她的全权控制之下,而且,我真地很小,不能去做饭。后来学会了按电饭锅的“舌头”,然后米饭就会在饭锅里了。小学一年级,我学会了炒鸡蛋和炒豆腐。小学五年级,我学会了把土豆丝切到足够细和足够均匀,当然也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大概切到过四、五次手指,尤其是左手的小手指,而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左手小手指被切到的原因。
明显,我没有满足于做米饭、炒家常菜、煮面条、疙瘩汤等基本的烹饪技术层面,在偷看我妈妈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了烙春饼、馅饼、包饺子、馄饨,还有蒸馒头和花卷,不过到现在为止,我依然不会像她那样会“发面”,取而代之的是用酵母粉,效果自然不如那种老式面肥对于面粉的发酵。所以,我也一直没去尝试自己包包子。但是,我妈现在依然说我,总是吃现成儿的。
今天,我特意包了四个“小太阳”,好像意大利式的饺子:用两张皮,包馅儿在中间,把边儿按照一个方向卷起来,这样包出来的饺子既像太阳,又像草帽。这样的饺子要最早下锅,因为边儿比较厚,需要多煮一会儿。这其实是一种很普通的家常吃法,不过在异国文化的引入的引领下,变得那样的神秘和高不可攀,好像中间的鸡蛋还要半生半熟。下次,我包一锅小太阳,全是一个馅儿的,而且馅儿多一点。看看能不能引领新的时尚饮食潮流。
版权声明:本文系细雨莲莲(On the way)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zhangzhongqiu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