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学生时代的何时起,也不知最初在哪里见过的这个词,“乌托邦”,似乎从我知道这个名词以来,就一直对他有偏见。
难道是初次遇见他的语境让我有这种感觉,亦或是听多了旁人对他的解读?也许都有吧。但真心说,单单就“乌托邦”或是“Utopia”这两个词,我内心一直怀有美好的感觉,只是与其他东西放在一块,就不免心存偏见了。
就像这里对他的解释一样,言语之间不是存在一种偏见吗?当然,也许他已被公认为“理想事物”或“不可能完成的事”的代名词,不得不说这也是我曾经的观点。只是当我突发奇想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想我或许对他应该稍稍有点改观。
读的是这个版本,因为本身不是政治有关专业出身,也对政治没有太大兴趣,只是点点的看故事去读了这本书。不知道各版本或是各翻译版本之间的区别,但我想大致内容还是一样的。
先说说莫尔本人吧,托马斯.莫尔,出生于英国一个律师家庭,
用今天的话说,算是富二代吧。然后大学考入牛津大学,起初对古典书籍感兴趣(此处并不知道他具体修什么专业,猜测与语言、思想之类的有关),但是他爸爸想让他从事律师行业,于是后来成了一名有名的律师,但他还是对古典书籍保持初心,喜欢拉丁文,希腊文,经常和朋友们一块研究这些,这也为《乌托邦》的写作打下基础。其实本人对他个人的情况并不是多感兴趣,只是感叹一个富二代竟有如此平等的思想,并把一个虚无的社会构建的这么完美。论脑洞大开,我只服莫尔!
一个人可以仰望星辰乃至太阳,何至于竟喜欢小块珠宝的闪闪微光。很有道理的样子,有木有?
书中,乌托邦人对金银的鄙视与厌恶可见一斑,
只是不理解,为何这么厌恶?既然那里没有私心,一切都是公有,为何金银不跟其他金属一样,为何被如此厌恶!也许莫尔还是没有完全脱离他生活的那个社会,把对金钱的偏见带入了理想国里。
看书到这的时候,好像去乌托邦有木有?好像去当奴隶有木有?
乌托邦里有很多很多咱们无法理解的制度,也许我们跟那里差距越大,越难去理解他的制度吧。这里给看下关于战争的部分描述,这也是颠覆我对乌托邦人看法的一个方面。一直说乌托邦人仁义、善良,可是看到他们打仗的方式,我笑了,收买、起内讧……,这是乌托邦人打仗的法宝,而且在他们的价值观里,这绝对是真理,我不禁要问这是仁义、善良的人的行为方式吗?Sorry,I can't understand.
当然了,以上几种看法或是疑惑并不能阻止我对这本书的高度评价。或许有一天,乌托邦会出现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里,当然那时的社会定比乌托邦还要完美。
感慨吧,莫尔思想的超前与时代的局限,脑洞大开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