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多人并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2.而对一个人来说,某件事情只要能做好,并且做到比大多数人好,他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
这句话源于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第一句整句话逆向过来理解,就是「正在做某事,因为没做好,而对这件事没兴趣」。
也就是说,这有个前提是这件事你已经做完,或者已经尝试了。但是「因为没有能力把它做好,导致的没兴趣。而不是在这件事交到你手里时,就先去判断自己感不感兴趣」这是一个基本面。
另一个基本面是「当你面对一个足够了解的事情的时候,因为你对它有兴趣,这个兴趣是可以提升自己的积极性,让自己更努力的去把它做好的」。
而这两个基本面之间不冲突,因为「兴趣的产生是基于你对这个事情的足够了解,你知道去做了会不会做好,以及能够拿到什么结果」,这样的预期会让你选择做或者不做。
第二句:把一件事做的足够好,能让人对这件事感兴趣。
在我们生长的环境里,尤其是工作,必然是需要去不断接触新的事物,而且大概率上你不可能对那个事物有较为全面的认知,没有相对全面认知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去谈感不感兴趣。
当事情来了,没接触过、不了解都没关系。但都不建议本能的从根上去排斥,去在不了解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选择,更糟糕的是还把这个过滤掉的选择定义为「不感兴趣」。
其实啊,这都像极了工作里碰到的一个个难题。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是不是叫「干一行,爱一行」,逻辑也是一样的。选择了某个工作,首先还是得端正自己的态度,身体力行的去将当前面对的难题解决好,当你做的比大多数人都好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好」是可以受到同事和领导认可的,是可以得到大家尊重和赞赏的,正是这些正反馈加强了你对这件事的兴趣值。反之。
但有一点是不得不承认的,人会成长,你的兴趣也会成长。比如小的时候,你叠的纸飞机比其他大多数人的都飞得高和远,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因此你乐词不倦。忽然有一天,你长大了,你叠的纸飞机依然是飞得最高的、最远的,但你并不会去叠了。为什么?因为不再有人给你鼓掌了。
同时,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你有这个年龄阶段更应该去做的事。从根上讲,并不是你对「叠纸飞机」这个事情丧失了兴趣,而是在你兴趣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因为兴趣反馈和持有精力的限制,你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当前「更容易刺激你」的兴趣上。
对这个世界多点好奇,多点兴趣,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