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间,俩宝进入睡眠模式后,独享个人时间的我照例在网上游离了一会,本来轻松的心情却因为一则英国每日邮报的新闻而变得压抑,甚至焦虑和难受。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16年8月19日,一名叫毕习习的中国女留学生被男友约旦·马修斯殴打致死。
只是由于此案于2017年2月6日,法院才开庭审理,因此在国内才引起轩然大波。
报网上各种消息称,毕习习是公认的才女,会四种语言,15岁就到牛津求学。大学毕业后,她又到卡迪夫大学念国际商务硕士。据说她还是某公司总裁的女儿,身家百亿。
可是她在死去的时候身上却多达41处的伤害,有些伤口还有正在愈合的趋势,这说明她长期的遭受到男友的暴力袭击。
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怎样会选择那样一个白渣男,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怎么会忍受那样的痛苦,而不能自拔,最终搭上宝贵的生命。
(2)
所有的不解和疑惑在我脑中盘旋,于是我在度娘上,各种心理书上苦战几小时,了解暴力侵害,施暴者和被侵害者的相关知识,试图寻找如何让女孩远离家暴的方法,只为我不想让自己的两个女儿受到一点暴力的侵害。
但可惜,直接的方法并没有找到,但我们却可以从受害者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出发,追根溯源到他们的成长过程,看看作为父母的我们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孩子远离暴力侵害。
一点心得和大家分享。
(一)减少控制欲,让孩子自己作主
心理学家分析指出,受到暴力侵害的人普遍性格比较懦弱,喜欢被人控制,喜欢在被人指使的状态下生活,他们不愿也不擅长自己做决定,自己想方法,总是依附于他人的存在而存在。
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懦弱胆小的性格,我们父母首先要减少自己的控制欲,很多非关键性的事情,孩子能自己选择的,决定的,做主的,你让孩子去做,没有理由——只因为他想那么做。
如果父母从小就控制孩子的话,孩子会渐渐的失去思考的能力,反正父母让我做什么我做就是了,哪还需要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顺从变成了他们唯一能做的事。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想要的不是一个乖乖听话的乖宝宝,而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能逐渐掌控自己生活和人生的个体。
(二)远离自我封闭学会向他人吐露心声
另外一个受害人的普遍心理是在遭受侵害以后,他们会选择将自己与外界隔离起来,自我封闭,他们普遍不愿意向他人诉说自己遇到的痛苦侵害,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软弱。
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解为“扭曲的强自尊心”心理,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自我封闭心理。
而这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每次与外界接触,或与外人吐露自己的心声,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正确的回应和反馈。
久而久之,他们不再有求于外界,受不得一点外界的挫折,渐渐的他们也会失去对他人的信任,用强大的自尊心将自我封闭起来。
哪怕是遭受到伤害的时候,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也会主宰着他们,让他们无法自救,他人更是无法了解情况。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还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正确的回应孩子心底的声音,让他们有所依靠,有所寄托,让他们愿意并掌握向他人吐露心声。
接纳他们的脆弱和恐惧,理解他们的失败和痛哭,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而不是用扭曲的自尊心武装封闭原本脆弱的内心。
(三)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家庭关怀
对于家暴的研究指出,从小缺乏安全感和家庭关怀的女孩,长大后很容易被表面上看起来高达威武的异性所吸引。
这就解释了毕习习之所以选择明明是底层社会但却空手道黑段的白渣男的原因。
只为寻找那从小就难以企及的安全感。
对校园欺凌的分析也指出,被欺负的孩子往往是那些缺少家庭关爱的孩子,毕习习的悲剧之所以发生会不会也和过早的被单独送往国外学习,缺少家庭的关怀所致?
所以,不要吝惜自己对孩子爱的表达,更不好只把爱停留在表达的层面,而是应该切切实实的陪伴在孩子身边,悉心的照顾他们,关切他们的心理感受,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有停泊的港湾。
(3)
以上三条是我纠结很久,理清出来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
此时此刻,我是两个女儿的妈妈,倍感肩上压力的重大,我和爸爸也会尽力做到更好,只为你们能健康快乐的长大,生活,成家立业,永远远离任何暴力的侵害。愿所有的宝贝们都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