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大学同学anny,在校期间,即不是老乡,也不是同宿舍,更不是死党。甚至有一段儿时间,还曾闹过矛盾,在另一关系好的同学的极力劝说下,我们冰释前嫌,言归于好。但在毕业后,不知何时,关系却走得很近,成了莫逆之交。
我们毕业后,有的同学回归当地上班,极小部分留校,大部分凭自己能力留在了西安,摸打滚跌。而我们几个都选择了留在西安,并在学校附近租的民房。
我的这个同学,看着忠厚老实,为人诚恳。没想到在人生大事上,却绝不含糊,极有心思。与初恋分手后,下定决心,一定要嫁到西安市。最终在她房东的主动介绍下,心想事成,美梦成真。她嫁到了学校跟前的城中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富婆,享有家庭中的绝对领导权!
平时,闲暇之余,我们少数几个同学,互相走动。当她结婚生子,再到她第一次抱着儿子,来到我租住的民房时,竟对几个月还不会喊人的儿子说:“来,快叫干妈。”
当时,忙着热情招待她,及小宝贝时,竟没有留意到对我的称呼有什么不同。再到后来,只要她没出远门,在西安过年,年后她都会带上宝贝儿子,提着一大包东西来串门,看我。并对孩子说:“这是你干妈,快叫干妈!”我很纳闷,终于有次鼓起勇气,笑着当面问她:“我什么时候成了孩子干妈的?我怎么不知道?”她支支吾吾了一下,我也没听清,亦不好意思再问。
后来,与老公闲暇之余闲聊到此事时,老公说:“她为人忠厚老实,热情好客,不愿意占便宜,且出手大方,又是个热心人。也许在这几点上,你俩相似。把你也就认作亲人。”后来一思量,的确如此。同学互相走动的颇多,而与她能长此以往,礼尚往来的,也许就我一个。刚毕业时,没有多少工资,提的礼物很寒酸,有时,称点散瓜子花生,有时几包膨化食品,有时老家的挂面,还有时,提上几斤鸡蛋……。现在想来,有些滑稽与好笑。但重点不在礼物的贵重与多少,关键是彼此有心,我们互相关心着对方。
后来,城中村拆迁,我们竟搬到同一个村子前后排,来往更密切了。冬天里,我在家熬着玉米粥,快熬好了,打电话让休假而睡懒觉的她,过来一块吃,她则火速带着老家自制的酸菜过来,那吃的才叫一个香!有时,做上好饭菜了,也请她们一家过来。她包饺子,也会叫上我与孩子。有时,我们两家会一块到训练基地游玩,结伴去旅游景地……。美好的时光,到现在都值得怀念啊。
有一次,元旦期间,我爷爷去世。而我的货也就在那几天送到。我不能留在西安专门接货。于是,就找她帮忙。后来,忙完老家的事,回到西安,见到库房满屋子堆得整整齐齐的货时,她在一旁兴高采烈,满脸笑容,得意洋洋地说,货到了,一大车,她叫来了她老公及小叔子,一块儿帮忙卸货,搬货。
随着老大上小学,择校了,离租住房太远,我们不得不搬家。当我怀老二,老三,行动不便时,她多次带着孩子,提着营养品来看我。逢年过节,或孩子生日,她都会登门拜访。我也不例外,她的孩子生日或生病住院,亦或是我能抽出点时间来,我也会带上孩子去看她。就连我回娘家的车票,或是我弟从广东回来,经过西安时,回老家需要提前购买车票,我离汽车站很远,均打电话请离的近的她帮忙代买,她都义不容辞。无论是上着班,或是天气不好,亦或是带着小孩,她都想办法并及时买回来。偶尔,有时急需现金周转,打个电话,都能快速转帐过来。
更有甚之,当她得知我婆婆去世,我将于第二天回老家的消息后,她提醒我,各种注意事项。一再强调,要看管好孩子们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我朦朦胧胧的应着,脑子早就混沌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第二天一大早七点多点儿,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她来了。阳历三月上旬,乍暖还寒,天又下着雨,她一手拿着湿淋淋的伞,一手提着一大袋吃的,边进门边说:“我不放心你,过来看看。哦,这是给孩子们回老家准备的一点儿吃的,知道你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买。”
看着处处为我着想的她,想到她一大早隔那么远的路程,我们两家所处位置没有直达公交车,需要倒车。平时,光单趟车次得一个多小时近两小时。虽说一大早,路上不堵车,时间能减少一点儿,但又下着雨,她自己也有俩个孩子,一个初中,一个幼儿园。孩子爸爸经常不在家。现在,她来了,家里孩子无人看管,怎么办?于是,我强忍着痛苦,流着泪,沙哑地问:“你一大早就来了,孩子们怎么办呢?”“今天星期天,他们还睡着。我赶快过来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接着,她抱起正在哭闹的老三,看着凌乱的房间,赶快一边指导一边建议我,回老家要带的一切生活用品。没有她的细心的提醒与指导,我相信,我会茫然的收拾半天,依然毫无办法集中思想,丢三落四的,直到看着我准备了一大箱必备物品。
这时,小叔一家四口从外地赶来,与我汇合一块儿回老家。她放心了,又急忙提出她要赶快回家,家里孩子没人看管。留她吃点东西再走,打架似的,拉着,扯着都不愿意。最后,听从建议,将冰箱里连续这几天买的蔬菜带走。临走时,拉我到厨房,小声问我:“需要用钱不?”我连忙回道:“不需要,昨天连卡带现金都给孩子她爸了。若不够,她爸会想办法的。”她一听,立马从小包里掏出一卷钱,塞到我手里说:“这点钱,你拿着零花,不要上账了。”
我考虑了一下,接过来说:“这肯定要上礼薄。”她转身离开,我感觉有点厚,打开一点,一千元。我觉得有些超出了我们日常交往的额度。就取出五百元追出来,递给她:“这有些太多了,一半就够了。不收你的,感觉不合适,若全收了,我也觉得不合适。”她推辞着:“全拿上吧!”后见我小叔也开口劝她,她才勉为其难收下了。
在我看来,她很朴实,也很真诚。竭尽所能,帮助朋友。为朋友,她义薄云天,两肋插刀。在她身上,我深刻体会到: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有友如此,是我今生最大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