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和女儿聊天。她说1月份她看完了两本小说,但书架上有好多专业书放着,之前觉得需要读可又不想去读,现在找到了一个可以顺畅的读这些专业书的方法。
她发现读“专业”书和读小说的不同,是读专业书的时候总会引发对一系列新的“工作量”。笔记啦、概念啦、思维导图啦、引发思考啦、延伸阅读啦等等。于是要读“完”一本专业书,真的需要花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阅读周期拉长、阅读难度无形在增加,所以就越发不愿意启动了。
作为专业心理学的她有一天看到这样一篇专业论文,正是论述了读书的心理和思维过程。我们感受到复杂,其实是期待在读书的过程中一边在输入、一边有输出。正是这个过程让读专业书变得复杂。而相比较读小说的过程就是不需要输出的,只需要顺滑的流过眼帘、内心即可。
而真正有价值的输出其实是使用这个信息的时候。这篇文献说到的就是“读”的过程,就是信息进入大脑,而当在日常中有意识需要的时候,就会与原来这个信息相连接。这个时候的输出是明确的被唤醒的原来的输入。专注读书的时候,是一个记录仪。专注的过程意味着不着急做笔记、不着急去增加新的事项。希望与意识更清晰的连接,可以间隔重复的看、听、读,多次的与神经系统的接触,那么用的时候就会自然连接。
所以有时候你会感觉有点熟悉,其实有可能就是无意识的时候你已经略过了一些信息,再次看到时感到熟悉,其实也是曾经的输入信息被唤醒或显化了而已。读不懂的时候,就多读几遍,也许某一个有触动和连接的情景到来的时候,你就一下明白了,也是这个道理。
有了这个新的认知,女儿读专业书不再纠结。反而更加平静的每天安排读50页专业书。读书的心态平和了,也就更愿意读了。读的时候也更专注了,效果反而显化了。
看来,“看”书,也真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