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线下活动,没能及时进行周结。今早抽空统计了一下,结果很是“惊喜”。数据反映出几大问题:
1.时间记录不准确
用手机APP记录的一周运动时间只有1小时。而通过小米手环记录的运动里程是15.6公里,一周应有运动时间8.26小时。
这么大的偏差,反映出自已没能按实记录时间流水的现实。由于步行时往往叠加语音写作、聊天等其它活动,在记录时只记录了学习活动,而没有记录步行活动。
2.休闲时间创新高,睡眠时间不足
本周在补追《发现女巫》,很久没看英剧了,一开始追就停不下来,每晚都看到很晚。开心是开心了,但是就没时间睡觉了。晚睡的直接后果就是晚起,晚起就没时间语音写作,完美恶性循环。
3.高价值事项投入时间不足
按昨天用创新图做的三年规划,80%的时间应当投入在高价值事项上。但时间统计的结果表明,只有35%的时间投入在高价值事项上,大部分的时间分散在其它项目上。
本来我还很开心这周居然学习了34小时,但是一分析构成,心就凉了。自已一贯以来跟着感觉走的习惯还是没有变,还是处在"学习让我快","把学习当娱乐”的舒适区内。
那现在问题分析出来了,后面该怎么做呢?
剑飞说:向内求,是成长的效率引擎。别人怎么评论的,不用去管。每天都在做事情就对了。在进步,在数据上进步。
1.意识到记录的价值,持续记录
只有记录才有最原始的数据,只有通过数据的分析才能发现问题。
没有记录、分析的话,容易陷入过度自信效应,系统性地高估自已的预测能力。以为自已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上,但一看数据,发现还是看电影、聊微信花的时间多。
记录还可以反映行为模式。之前曾感觉自已做事不持续,总是三分钟热度。但始终会自我说服:大家都夸我很能坚持。
直到开始每天记录语音写作字数后,发现写作字数很不稳定:有时是上万,有时只有几千,甚至还有几百的。记录和数字就验证了我之前的感觉,这下再也没办法来自我欺骗了。
2.把握关键节点,形成循环
于我而言,必须早睡才能早起。只有早起,才能完成当日的语音写作及步行任务。早上没法完成的话,就必须去占用其它任务的学习时间,整个循环就乱了。
如果我想要持续性的、稳定的做事,那必须要把握关键节点,就是:早睡早起。在每天早上,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完成,才能为其它事情留出余量和空间。这个节点顺了,后面事情就可以顺利推进。
在分析每天的时间花销中,能看到是有一些“关键节点”或是“关键事项”在起作用的。比如,“微信”于我就是一个关键节点。一旦开始上微信,工作学习完成量就会直接下跌。这种时间损耗很难注意的。往往也是“我觉得我只看了3分钟,但其实已经花了1小时”。
3.聚焦于高价值事项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这本书中提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这件事做好了,其他的事情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会迎刃而解。因此,关键就是找到这件最重要的事,然后集中全力把它做好。
而今年的学习实践也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在6\7月份,我将绝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投入于语音写作和写作中,从而也收获了比去年更多的学习成果,带来了工作和生活的转变。而如果还像去年一样一个月学一门课,那依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所以,后续还是需要聚焦。聚焦这个词听起来很简单,只做一种最重要的事听起来也很简单,但这其实是一种深层的思维模式,需要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才会达成。
在聚焦的过程中,你会不断的怀疑自已: 我真的可以只做一件事吗?我真的可以只做这些吗?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法,有更好的选择?
不管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或是选择,现在既然决定了,就把“决定系统”和“执行系统”分开,持续的做下去。每天都在数据上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