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高效时间管理模型》系列文章第6篇,敬请持续关注,谢谢!
时间不可增减、不可蓄积、不可取代、不可倒回,时间就是一个物理参数。严格意义上,时间是不可管理的。所以谈时间管理,管理的对象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方式。
时间管理不是一堆方法和工具,其核心不是延长时间,也不是提高效率,而是对事务的决策。决策要做什么?决策要放弃什么?是聚焦贡献,是要事优先,是用人所长。
时间管理的本质在于把尽量多的时间用在正确的事情上,能创造最大收益、创造最大价值、最值得做、最应该做的事情上。
学习时间管理,首先要了解一下时间管理研究的历史,了解过去人们都是怎样利用时间、管理时间并发展归纳成管理理论的。犹如人类社会从农业革命演进到工业革命,再到资讯革命,时间管理理论也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时间管理:备忘时代
强调利用便签和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和精力,以保证不遗忘某些工作,并合理安排现有工作,避免引起混乱。
便签就是将要做的事用便签纸记录并贴在显眼的位置,做完一件,取掉一件。
相传明代朱元璋同学就深谙此道:朱元璋出身寒微,当了皇帝也没有荒废朝政,兢兢业业。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想到一件稍微重要的事情,就用纸条记录下来贴在房间显眼的位置,以确保自己不会忘记,直到处理完才摘下来。
备忘录就是把所有要做的项目列出来,制作成一个工作任务清单(不强调顺序),做一件,勾掉一件,以此种方式进行时间的分配和使用管理。
优点:确保重要事情不会遗忘,而且每完成一件任务都有明显的成就感。阻力最少,痛苦和压力也最少。
缺点:比较随意,没有对事务优先顺序的判断,没有严谨的组织架构,做事缺乏效率,比较注重眼前,也缺乏整体或长远的规划,所作之事也可能不符合人生的大目标。
第二代时间管理:计划时代
强调通过工作计划表和日程表来安排时间,即在所有要做的工作任务开始之前,把清单列出来,在每一项任务之前定一个时间的期限。例如早晨8点~9点做什么,9点~10点做什么,下午1点~2点做什么,本周做什么,这个月做什么,每一项任务都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中完成规定的某项任务。
一般都要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时间管理已经注意到对未来时间的规划问题。
优点:事先有计划,做想做的事情,具有追求效率的意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已经将现在的时间安排逐步条理化,有顺序的要求并结合未来,做到未雨绸缪。
缺点:对事情仍然没有轻重缓急的判断。虽然有计划,但是计划的方向性可能不一定正确,很可能出现费力不讨好的局面。更何况制定如此详细的计划本身就浪费时间,还可能经常计划跟不上变化。
第三代时间管理:效率时代
当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多到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办法彻底完成的时候,对时间管理的内容就得进行一定的更改:第一,对工作任务要做一些取舍:第二,对工作任务要排优先顺序,比如,先做那一件后做那一件,重点要做那一件,非重点要做哪一件。描述这个取舍和优先顺序的办法可以通过象限法进行,也就是四象限法则(以后具体讲解)。
特别注重工作的优先顺序,即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设定长、中、短期目标,再逐日订定实现目标的计划,科学地分配和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争取最高的效率。
优点:对待工作严格按照轻重缓急区分,完成事务效率极高。
缺点:工作至上,拘泥逐日规划行事,缺乏灵活性,视野不够开阔,经常疲于奔命。
第四代时间管理:价值时代
强调个人的自主管理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时间管理的关注焦点不再是根据时间对事务进行安排,而是将重点放在提升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品质上。强调以价值为中心,以角色为导向,帮助平衡在工作和生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全盘规划日常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优点:充分尊重人比事情更重要的原则,接受你内心良知的指导,针对个人独有的使命,将重心放在维持产出和产能的平衡上,将每一天的时间安排都围绕着个人的价值观和长期目标上。例如不再特别强调工作的竭尽全力,而是花更多的时间保证身体的健康和陪伴家人,花费时间在适当的休闲娱乐、社会交际和学习新的知识以维持长期的发展等。
缺点: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价值观和长远目标,也不是所有人都以原则为中心在面对生活工作的一切,所以对于这种时间管理方式不少人无所适从。
总之,不管是哪一代的时间理论,都有其优缺点,都有相适应的人群和生活工作状态。但我们都有了解它们的必要,因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你都可以切换模式,从中受益。
当事情不多,也没有明显的长远目标时,也许备忘录就不错了(可好多人连这个都没有,丢三落四,不是说你啊);
工作生活状态十分有序,按部就班,计划过于详细也有可能适得其反;
小白入职初期、创业攻坚阶段、重大机遇面临时,效率至上事实上可能也是最佳的选择,这种特殊阶段要完美平衡人生各个角色是不容易的。
所以也并不苛求一定要用最先进的理论方式,也不要对较低级的时间管理方式嗤之以鼻。重点就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分析利弊,取其所长,避其所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