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笔下的“女心理师”贺顿:出身孤苦,靠母亲卖淫为生,小小年纪就被继父奸污。在给一位经过大风大浪的优雅知性的老太太做临终看护之前,她的人生简直完全黑暗不见光明。更麻烦的是,她还长得很丑,似乎完全不存在灰姑娘得到王子青睐的人生转折之可能。好在考心理师无须“相关学历”,这让贺顿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她便立即向这缕曙光猛扑过去——这当口,为了筹集学费,贺顿似乎毫不犹豫地出卖了自己的身体……
考出心理师执照是贺顿人生的最大转机。这期间,在电台兼职的经历和经验对她十分宝贵也至关重要——贺顿天生一副好嗓子,无意中被正苦苦寻觅合适搭档的钱开逸听到,于是成就了她,也成就了一档好节目。需要指出的是,被“声探”钱开逸慧耳所识的贺顿,是一位已经系统学习了心理知识的专业人士,而不是村姑柴绛香。不知道,毕淑敏是不是在这里有意无意阐释了一条大家耳熟能详的真理: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然后,贺顿拒绝了钱开逸的求婚,用尽心计准备好营业用房和资金,终于注册了自己的佛德心理所。这中间,有她对钱开逸的蓄意欺诈,也有她为房子付出的代价:嫁给房东的残疾儿子柏万福。
于是,贺顿似乎完成了她的蛹蝶之变:从乡村丫头柴绛香到女心理师贺顿。但是,她依然噩梦连连,半身冰凉——如果说,主人公的出身背景是毕淑敏抖的第一个漂亮包袱,那么,作品的第二个大包袱便是姬铭骢——这位心理学权威用非法的残忍手段解开了贺顿自身的谜团,也激起了贺顿继续学习的勇气和揭露、控告权威的斗志。姬铭骢,这个书中的小配角,出场很少分量却不轻,这个道貌岸然的权威学者似乎是这一小节的漫画式“转世”,虽然少了点禅意通透,但多了份辛辣、痛快和沉甸甸的思考、启迪。
毕淑敏的文字总是冷静,《女心理师》同样如此。但在《女心理师》里,冷静中多了一点趣味,多了一点风格,既有残酷和温暖在交织,还有亲情与悲悯超拔于琐碎之上,在传递。让人在那人性的幽暗之处寻找出口,在关系的寒冷中寻找和煦,在残酷中争取柔和。
《女心理师》沿袭了毕淑敏的一贯风格,比喻很精彩。比如“理智和情感如同两根毛衣针,被工作的机械手飞快交叉,一个又一个来访者的故事,恍若各色毛线,茸茸地纠结在一起,织就斑斓图案。有些地方像苏格兰格子般清晰,有些地方像水妖的长发一样混乱。”把理智和情感混合在一起的缤纷复杂特性生动地表现出来;又如“你不要和命运对着干,命运是残酷和强大的。但你可以顺着命运大致的方向漂流。就像艄公坐着羊皮筏子,顺着河道的主流,斜着向前。你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可以用手左右船头的方向,偏偏自己的脖子,决定是看河左岸还是河右岸。”将一个深奥的人生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
在书中沉沦了数日,掩卷深思,人性就是如此的丰富斑斓,随着深入其内,你会发现所有奇异的事情,都有内在的逻辑和意料之外的解释。喜欢贺顿,尽管她有很多弱点。她平凡普通,却又错综复杂,她如同一个坐在列车窗口的女巫,任凭所有世事临窗而过,她却在其后洞悉一切,时而会哭,时而也不由得微笑。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没有穷尽的,当岁月驶过,已经不再锃锃闪光的那些灰白色的相依相傍的日子,每一寸光阴都融成了一滴水,全部化为咸涩的潮汐,在心海奔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