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坐车经屯村、江泽等村达莘塔,与黄叶村人老师约在镇上河西街里仁桥前见面,“里仁”语出《论语·里仁》篇:“里仁为美。”车行一路,乘客寥寥无几,估计是今日吴郡往富土的四号新干线试运营正式开通的缘故,遂担心此条苏莘长途汽车线路日后是否会因乘客稀少而取消,或者与去金家坝的并成一线,亦未可知也。
见到黄叶村人后,同往老苏州面馆,黄叶村人请客吃面,然后与余互赠书籍。黄叶村人说袁黄的陈列将布置在芦墟新泗洲寺内,此次带去袁黄的《了凡四训》几种,见《安士全书》中亦收录《了凡四训》,也一并带去,期冀能为袁黄的馆藏尽绵薄之力。黄叶村人赠余的书中有吴江三位老师合著的《张翰》、李阿华等的《黎里》。另外,舜湖诗社的红梨散人老师托黄叶村人老师带给余其著作《盛川拾遗》一书,书中涉及盛泽风物掌故及文博收藏,与红梨散人老师的另一本介绍盛泽的《盛湖外史》角度不同,前者由物及人和事,如其中《同里退思园任艾生遗墨在盛泽》一文。后者乃是直入主题,比如写黄家溪,旧闻轶事娓娓道来,不乏考据严谨,读之让人回味无穷。红梨散人的两本书在资料上可作互补。 再此一并感谢。
午后,余想去北芦墟看看嘉泰桥,黄叶村人骑电瓶车带余到村口,并告知余问此桥的方言,黄叶村人另外有事,遂与之告别,进村寻找嘉泰桥。再次感谢黄叶村人。余在村中巷陌中穿行,几经摸索,终寻得。在嘉泰桥边寻得”大仙庙“一座,不知所祀大仙谓谁,亦不知庙史,待查。另寻得老屋两座,颇有古韵。在村南临河亦访得新建简易土庙一座,惜庙门紧闭,亦不知所祀为何方神祗。余曾听闻北芦墟此间存有小基庵、太平庵、遇仙庵等庙宇,那”大仙庵"或许就是“遇仙庵“?
回到书斋,抄录《北顾里重建嘉泰桥题名记》如下:
“松陵距东南五十里,有镇曰芦墟。梁太学博士顾野王子卜居于此,遂有北顾里名。今顾姓者,皆野王后。东西两岸,居民百姓,人物仁厚,风俗义让。中流南北,曰武陵溪。桥名嘉泰,盖南宋宁宗朝,嘉泰改元始建,故以此名。自昔迄今,皆柱石甃砖,屡构屡倾。成化丁未岁,境有乡(向)尚义者,同心合力,各出己帑,兼募众财。致石作券,更为一洞。上布以石,傍立以阑(栏)。肇工于岁之九月,至十二月乃成。丐予记其事,遂为之铭;铭曰:丁未岁,癸丑月,舆梁成,名不歇。 大明成化二十三年十二月 干缘善士:顾原本 周启暘 沈悦中 沈德中 倪良裔 顾良玉 ”。 桥乃清光绪十七年重建,宋嘉泰元年始建,据说,因恰逢宁宗朝改元嘉泰,故桥名“嘉泰”。此桥应为分湖地区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古桥梁。余今观此桥,桥面正中镶嵌有武康石一块,疑为宋代遗物。
北顾里就是北芦墟的古称,历史悠远,即今芦北村。在柳树芳的《分湖小识》中有记载 “梁太学博士顾野王子安饶安文卜居于此,遂有北顾里名;里前为武陵溪”。历史上北芦墟的历史比南芦墟早,因此有”先有北芦墟,后有南芦墟“之说。此地虽然旧貌不存,但河道依旧。今观之,北芦墟港汊纵横,绿荫掩映。树桩横卧河面,偶见鹅声四起。 余遂想起有唐代诗人司空图《独望》中 ”绿树连村暗,黄花出陌稀“的意境,时切余怀,恋之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