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收到幼儿园发的一份调查问卷,关于孩子英语启蒙的问卷。意识到好久没有和女儿一起听英语童谣,学英语《看世界》画册了,也从未进行过系统的英语启蒙。于是开始在网上查找幼儿英语启蒙的资料,在微信群里了解到一位宝妈,孩子比我女儿大半岁,已经学了一年英语,现在进步很是明显。
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下载了学英语的APP,上了在线的英语试听课程,打算开启女儿的英语启蒙之路。
先学习了一节APP,女儿很喜欢,怎么也玩不够,她对游戏的关注大过对英语的兴趣。晚上打开电脑学习了在线课程,也很不错,孩子可以开口跟着说,我也很赞同那个在线课程的教学理念。
这一切都被老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睡觉前对我说:“你不要这样摧残孩子,她晚上在家里自己玩或者你给她做手工,挺开心的。”
对于他的说法我不同意。
“英语不同于其他,孩子年纪越小启蒙效果越好。”
老公反驳,“不到4岁的小孩,你就让她上课、学习,以后跟你一样就会死记硬背。”
“怎么是死记硬背,是语言启蒙啊。我身边同事的孩子都在学英语!”
“你看人家都是小学之后才学的啊。她现在就需要玩。不需要刻意引导。”
“英语是语言,跟其他学习不一样”,我反驳。
“她现在需要学会四点,以后不愁学习不好,”老公补充,“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二要有远大的理想。三要学会坚持,学会遇见问题解决问题。四要有好的身体”,老公振振有词。想不到平时从不看育儿书的人竟然对小孩子教育这么有心得,毕竟他是师范生,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
“这四点是本质,其他都是表面的。”
我有点明白他的意思了。
“她以后想学英语的时候,不会学不好,甚至是任何她想学的,她想做的事。就像你妈妈叨唠你的,做事情‘常立志’不会‘立常志’,这是你做不好事情的根本。”
我无话可说了。是啊,自己到现在都不清楚想做的事情,大学毕业时有想考的研究生专业又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有去北京的想法更不敢付诸实践。不过是在生活,按照别人认为正确的方式学习、生活、工作,我的孩子以后也要成为和我一样的人吗?
“你现在让她通过手机、电脑甚至打算买个平板让她来学习,很快眼睛就得近视。当然,你之前给她听的英语童谣和单词语句,偶尔听听,她知道英语是什么,以后接触时不陌生,这就够了。”
保护孩子的眼睛、远离电子产品,是我俩早就达成一致的观点。就拿我让孩子学习手机App来说,其实是为她开启了玩游戏之旅。她身边没有手机、电视、电脑的时候,情绪平稳,沉浸于自己的玩乐时光。一旦身边的人或是她自己玩起来电子产品,就会引起她的焦躁和不安。我们想给予她一个简单快乐的童年,哪怕只是6岁入小学之前。能够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能够多多动手,处理身边的事务,摆弄自己的玩具,与他人友好地相处。这些,电子产品教不会她。
她需要探索,需要玩乐,而不是沉浸于色彩艳丽、声色丰富的虚拟电子世界里。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电子化产品的时代,在孩子需要探索世界的时候,就让电子产品退出,还孩子们一个清静、有趣的孩童时光。
“道理是这样的,可是身边朋友的孩子不到两岁就开始跟着电脑学英语了,还有大城市的小孩子,英语甚至是作为母语学习的”,我为孩子生在小城市又落后于其他孩子学习英语而焦虑。
“她学英语其实是你的需要,不是她的需要,你想一想。”
“好吧,是的。这样我就可以不焦虑了,可以让女儿有一口随时可以拽一下的英语,也可以在其他孩子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她有超前的英语水平。”
英语超前就是一切吗?她真正想学的时候,开始学习就一定晚了吗?
入小学后,她会有学习任务和很多的作业,会英语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激发她的内生动力,这才是关键,”老公摆出了他的观点,“她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这个成功,由她自己来定义。”
记下我俩的对话,是为了记下我们最初的出发点。有一天,女儿开始学习,开始面临各种压力,我们还会这样坚定地支持她成为她想成为的人吗?
有部纪录片《零零后》,记录了几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历程,其中一个小男孩小时候喜欢探索,作出很多出格的举动,都被家长容忍,说要给他探索的机会。而小男孩上小学之后,说要成为科学家,母亲却认为科学家太过辛苦,否定了他的梦想。想起小学时,我跟母亲说要当作家,妈妈不同意,说作家生活都很苦。如果我的孩子长大,她的梦想不是我们大人所理解和接受的,我会支持她吗?